共享经济的实质、要素和机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号初橙资本,亿欧编辑转载,供业内人士参考。
▌共享经济,到底共享了什么?
——丸子地球CEO宋海波——
我觉得共享经济成为一个热词是比较偶然的。恰好滴滴出来之后,后面又投了共享单车ofo,使得共享的概念被炒热起来。站在我的角度来讲,滴滴也好,ofo也好,更多是出行这个大行业的改革。
换句话说,比如讨论共享的边界在哪儿,或者下一个风口在哪儿,很难回答。
朱总(朱啸虎)所在的金沙江投资,衣食住行这四个领域的共享差不多都投过。衣的话,有“衣爱三”;食的话,有“饿了么”,“回家吃饭”;行的话,有ofo和滴滴。我们人的刚需,衣食住行都是被投过的。
还有一些,比如周总做的共享钢琴,我们做的是共享导游,可以这么来理解。
从2012年到现在,有大量这样的公司出来,还没有被大众所熟悉。原因在于频次不够高共享经济观点,像我们的中文导游,需求还是比较强烈,但是频次并不高,需求又没有那么刚性,导致大量通过移动互联网把这些资产盘活之后,用租赁的形式去提供购买之后的服务。
这样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绝大部分公司都不满足高频、刚需、标准化这三个条件,所以并不为大家所知道。滴滴和ofo是满足这三个条件了。共享经济的边界在哪儿,领域是很大的。对于这个领域绝大部分公司来说,都是比较小的。
作为创业者来说,思考下一个风口在哪儿,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正确的做法是满足一个需求,就像ofo一样,满足了找不到自行车骑的需求,滴滴是满足了打不到车的需求。
你去思考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掉。如果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你去创业,去满足这个需求。如果这个需求恰好是刚需、标准化、高频的,你用租赁的方式去做就赶上这波浪潮了。如果不是的话,也没有关系,这是我的看法。
在很多领域,其实一直都是这么干的,只是没有用共享经济这个词。比如旅游领域,旅行社并不拥有大巴车,车属于车行。对于旅行社而言,从车行调车就可以了。如果给它套上一个词——共享经济,也说得通。从传统意义上说,我们只把它作为资产租赁的一部分。
共享的本质得建立标准,首先得是标准化的结果或者标准化的过程,才有可能形成共享的机会。我们有大量钢琴老师一对一上门,会教多个学生。可以理解为人的梦想是属于C2C的场景。放到钢琴这个产品,是B2B的共享,租赁之后可以返回。
在这个行业里无论是老师教的课程还是琴,都是标准化的东西。他最后通过考级产生结果,共享的核心是标准化的服务,或者流程,我是这么看的。
有这么一个说法,看一个项目好坏,需要高单价、高利润、高频,至少占到两个条件。单车属于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滴滴单次服务不高,但利润空间是够的,如果利润非常薄,也挺难做的。
——天使湾创投创始合伙人庞小伟——
所谓共享经济,是不是很大程度上用了互联网手段,通过技术的计算能力,使得共享的效率更高一些。
传统可能是拿起电话去找车,问你明天有没有空,后天有没有空。今天有一个技术平台,可以去预约、预定,上午几点到几点已经排满了,几点是空闲的。这样以来,自动化撮合和计算的效率会更高一点。
▌怎么共享充电宝?
——星空琴行创始人周楷程——
作为一个用户来看,需求存在,但是频次低。毕竟,我不可能随手带一辆单车,充电宝完全可以,它并没有改变现有的结构。
除非有一天能够标准化到,大家不用再带充电宝,或者把充电宝销售这个领域干掉,空间才会存在。大家都不用买了,在哪里都可以随借随还,除非是这样的场景。
——蚂蚁金服芝麻信用资深总监王曦——
其实充电宝整体的逻辑和单车很像,也是两个形态,有桩无桩,有桩的放在每个餐桌。试想,以后餐桌上都有一个充电设备,按使用付费。可能它会改变一个心智,不是没有电了才充电,而是保持手机随时满电。小电现在做的主要是这种,我的理解不是共享。它有点像桌子上插一个充电线,加了支付的能力。
另一类,移动式的充电宝,频率不是太高,但确实有刚需,也是有信用的结合。不管在哪都能使用,而且不需要随身携带。这就和无桩单车差不多。这种需求,到底有多大体量和机会,还得再看。
▌共享经济的背后,有哪些要素?
庞小伟
我听说很多共享经济项目的背后,其实是支付之战。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之间的战争,他们想通过这种途径在线下获得用户和新的支付场景。对于共享,信用其实非常非常关键。
有了芝麻信用这样的体系之后,者哪些领域的共享变得有可能。过去可能很难,但因为有了信用,会变得有可能。除了信用之外,共享经济的框架里,还需要增强的要素还有哪些?或者制约共享的,信用是一个,还有什么?
王曦
高频的场景,最后无论怎样,支付宝和微信都会买单。谁都不会丢失一个线下几千万笔日均交易的市场,无论是通过这本身赚不赚钱。这是一个扫一扫的心智,一个习惯,一个入口,我不予置评。
有些东西是自然而为,但说明用户有需求才能起来,不是说资本光去砸就可以了。
其实看芝麻信用的发展,今年也就是第三年。但是技术化平台,每年都有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伙伴来寻求合作。无论单车、充电宝,还是再往前酒店住宿,包括滴滴,大家如果用免押支付都会有芝麻的门槛在里面。
其中最基本的是,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无论是C2C和B2C,最终共享的是使用权。当使用权对拥有权有威胁的时候,可能信用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举个例子,以前只是盖几栋房子当短租,当成民宿出租,其实不是共享,和Airbnb不一样。
新技术出现了,无论是互联网,移动支付,还是信用,能把所有资源连起变成一张网,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它可能就会成为共享。
现在我还是优先看酒店,因为服务品质是理解的,是靠谱的。但Airbnb这种模式,服务、品质,还有体验都有不确定性。毕竟房东不认识,通过平台短租安不安全,房子里会不会安摄像头,都不知道。发生了事情,谁去做惩戒追诉;不付钱谁催交;整个闭环,信用加上来之后是可以很好地解决。
制约因素,我觉得有一些商业的惯性壁垒,以及时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希望改变一些民生,一些传统的公共资源无法支撑的。
比如说医疗设备的共享,胎心监护仪谁也不会老用它,这些高昂的医疗设备还可以用远程技术去监测效果。但可能会打破传统医疗的一些利益链。
周楷程
心态,孩子相关的很难共享。比如钢琴,这种更具有租赁性质的产品,实际上80%的用户都会完成购买动作。我们一年肯定会换手机,但基本上没有人会去租。
宋海波
除了心态之外,至少还有两方面会制约这个领域。一个是供给,一个是市场的结构。
举个例子,为什么Airbnb在中国的订单量比起国外的话要少这么多,心态可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制约Airbnb模式的是供给和市场结构所决定的。
为什么呢?国内的房子,大部分是公寓,还要共用卫生间,体验很差。供给端,国内没有国外那种大房子,这是一种制约。
第二,国内的市场结构也制约了。为什么呢,中国的便捷酒店,非常发达,换句话说,如果出差或者旅游,同样的价钱,去住到便捷酒店的体验远远高于去住公寓的,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Airbnb在中国的发展非常慢。
单车能够做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国家有非常庞大的自行车生产的剩余产能。如果在新加坡或者其它国家,没有这么大的自行车生产产能,不可能像今天几百万辆铺下去了。你想想看那个成本,OFO的布一辆车成本是两三百块钱,因为我们有这部分产能,它能够提供供给,所以才能铺的下去。
▌哪些领域还可以共享?
王曦
我觉得有一类是延续现在的,比较火,低价高频的这一类,可以实现自助化,无人职守,解决用户便捷、应急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个人还是看好雨伞,它是刚需。现在因为物联网的技术,并不一定只是搁在地铁,它可以无处不在。
包括充电宝,KTV,自助按摩椅,线下扫一扫就可以享受服务的会越来越多。包括很多传统企业,把净化器、净水器这些设备放在酒店,甚至家里。要想喝到更好的水,扫一扫付钱。
第二,解决公共资源比较少的哪一类。比如共享医疗,比如机场的睡眠舱,芝麻信用已经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厂商,做各种产品的租赁。
周楷程
我觉得核心就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也是共享的标准化。我更看中放到实际场景中的,比如按摩椅、休息舱,放在那里相对不变的东西。长期而言,它的投资更有价值。
宋海波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目前市场上最成功的共享经济是谁,Airbnb、Uber、滴滴、ofo,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呢。共享经济核心概念是什么呢,不拥有只去使用。
人正常生活状态当中,绝大部分都是需要拥有共享经济观点,或者它需要有这个东西。所以我不看好租衣服。再思考一下,Airbnb、Uber、滴滴、ofo,它的使用场景都不是正常人的生活,都是移动的场景。
人在移动的时候,却并不需要买这个东西。换句话说,我猜测有可能下一个大的共享领域,还是出现在行的领域。
庞小伟
过去互联网20年的发展是一部共享的发展史。过去看报纸,每家每户要订一份,今天我们在共享一张报纸。
互联网上,包括知识的获取,也仅仅是使用,并不想去拥有。因为技术的原因,没有平台数字化的支撑,所以不得不去买一份报纸,用拥有的方式来获取使用权。互联网的发展真的是充满了分享,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共产主义,很多东西没有产权化了。
从经济学原理来讲,更多是相同的投入,有更大的产出。或者说相同资源的产出,更小的投入。它一定是永恒地向这个方向发展。
共享经济,很大程度上吻合了这一点,不再需要每个人都拥有一辆自行车或者一辆汽车。到了无人驾驶的时代,甚至不用自己买车了。未来汽车一定是共享经济非常重要的环节,仅仅因为当下的技术没有到达那个层级,所以只能去拥有一项东西。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