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智分享2021年新业态用工九大新趋势
因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很多企业都遭受到严峻的考验。在企业自身业务不能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工作方式也在随之而变,更多的企业将目光聚集到新业态用工。
很多人可能对于新业态这个概念比较陌生,这是一种基于不同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的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等形成的新型企业、商业乃至产业的组织形态。
新业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互联网在行业生产、企业办公、生活消费等场景中的普及,使得原来的传统经济形态,向平台经济形态转化,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工作网络化、就业灵活化、企业平台化。
想要了解5G时代的数字化进程如何推动新业态用工可从以下9个层面来判断——
一、新业态用工渗透率呈现进一步提升态势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有59.2%的企业采用新业态用工方式。根据HRoot提供的数据,近3年来,美国新业态用工渗透率保持在32%左右,而日本更是达到了42%。相比之下,相同时间段里国内新业态用工渗透率仅为9%,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新业态用工人员专业素质有望稳步提高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有43.2%企业对新业态用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表示担忧,企业对新业态用工的综合评价中的能岗匹配的满意度仅有7.6%。虽然新业态用工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迅猛,但依然以低端岗位为主,员工专业素质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新业态用工人员的管理及专业化培训,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企业和相关人力资源机构解决新业态用工人员专业素质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新业态用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健全
目前新业态用工市场真正的短板,正是相关政策配套的缺失。相比起长期雇佣关系,政府对新业态用工雇佣的监督和保护难度呈指数级上升。新业态用工市场的增长,需要自身更多的发展创新共享经济用人方式,和相关政策的保驾护航。
四、产业互联网引爆新一轮新业态用工
企业信息化趋势下,出现了钉钉等全新的企业沟通工具,越来越多服务、餐饮、新零售、互联网企业,用“零工”替代全职,节省企业运营及人力成本。产业互联网涉及到太多产业的深度融合,不同产业以及巨头与不同产业间,都会出现大量新机会。
五、雇佣关系变成合作关系
新业态用工使得员工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工作,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方式,发挥自己的价值;企业也可以做到专业的人才为我所有,并为我所用,用工成本也可以得到缩减。未来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将会由雇佣关系变为合作关系。此外,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仁联集团、成功人力资源集团等一大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也都将新业态用工作为其支柱业务、核心产品之一,完成或者正在进行将企业业务重心向新业态用工方向的战略倾斜。
六、新业态用工从企业可选项变为必选项,甚至是首选项
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人才短缺。在1.0时代,新业态用工只是企业可选项;后疫情时代,新业态用工成为企业的必选项甚至首选项。研究报告显示,83.3%的企业有新业态用工需求,73.2%的企业正在使用新业态用工,还有18.4%的企业计划在1-2年内使用新业态用工。
七、新业态用工由“蓝领”逐渐向“白领”渗透
由于全球经济的低迷,很多职场人都感受到了危机——特别是人到中年的白领人士。根据统计,接近百分之九十的“70后”共享经济用人方式,超过百分之八十的“80后”,以及超过百分之五十的“90后”都感受到了“中年危机”。而且部分企业的裁员也让大批量的“中层”进入了“求职大军”之中——这让有着车贷、房贷以及来自家庭压力的“白领”们感到头疼。
目前“新业态用工”已经开始“渗透”进一些中高端技术和职能岗位。比如:系统工程师、IT工作人员、财务、HR、法务等等——这些“白领”通过新业态用工,依靠着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而对企业而言,减少了部分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这使得“白领化”成为新业态用工的一大趋势。
八、5G、AI、IoT等数字化技术深刻改变新业态用工
2.0时代的新业态用工就像云计算一样,可以给企业提供按需使用、灵活定制与弹性扩张的用人服务。互联网驱动下的共享经济与平台经济驱动了第一波新业态用工爆发潮,比如滴滴这样的平台,就彻底改变了人与企业的协作形式。
九、新业态用工体系拓展就业空间
疫情爆发后的特殊环境下,更是进一步催化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一大批新业态模式进一步涌现,如在线教育,线上医疗,远程办公等。数字经济所带来的高效和便捷,让越来越多的民众也开始接受数字经济对生活带来的改变。同时,一大批拥有专业技能的教师,医生,设计师,作家编辑,程序员等,也纷纷加入到新业态用工的平台当中,更进一步地拓宽了就业空间,也让更多的人对新业态用工的模式产生更深刻的认知。
举报/反馈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