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模式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探索
一、共享经济业态的形成机理
人们将产生越来越多的共享需求,通过日常闲置物品的交换,在保留自己个性化生活的同时,也能够方便地使用他人的物品,这有利于加强整个社会的联系,有效盘活各类闲置资源,提升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率。作为新业态,共享经济如何形成并取得规模效应,其发展遵循怎样的内在规律,已成为行业研究的重点。
共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对历史场景进行改造升级,是依托原有市场的创新。共享经济首先要解决消费者为什么会消费的问题,也就是消费动机,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消费前的“决策路径”。它是消费者决定购买或者尝试使用一个服务的思维过程共享经济的研究思路,这个过程如果较短,对于商家来讲就会有较大的成交概率,比如街边广告会大力地进行促销宣传来缩短消费者的“决策路径”。对共享经济来讲也是如此,如果大幅度缩短消费者的决策路径,就会激发其消费 意愿。
共享经济参与方包括平台的运营方、物品或服务的提供方、消费者等。平台必须计算自己的成本和收益,否则难以继续扩大平台规模。规模较大的平台虽然相对容易获得融资,忍受短暂亏损,但长期来讲,平台必须考虑盈利,否则就会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二、共享经济模式的平台特征
共享经济不是单纯的概念,而是既严肃又客观的模式创新,其本质是将原有的市场格局通过互联网思维进行放大,使消费者和商家的交易更加频繁,从而达到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目的。共享经济平台借鉴互联网思维,使传统行业服务具有了高流量、强黏性、频交易的特征,如同互联网 APP 一样,扩大了消费者的汇聚规模,增强了互动性。正是基于思维方式的创新,传统行业才有可能获得彻底的升级。
三、共享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共享经济是一种网络经济,但又不同于传统的互联网行业。在传统的互联网行业中,竞争更多地体现在网民争夺上,不会很快地反映在商业利益上,短时间内传统行业不会受到明显的冲击,比如搜索和社交都是如此,即使电子商务也是逐渐地影响传统行业。但共享经济不是这样,它更贴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又涉及权益、信用等深层次问题,直接动了传统行业“蛋糕”,比如网络约车一度引起很大争议。共享经济的突出优势在于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但也面临信用壁垒和政策约束的挑战,如果这些关键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业态未来发展。
共享经济的场景中包含信用问题。共享经济模式以及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信用问题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重点内容。中国民宿经济的发展受信用体系的影响,中国人本身就不具有居住在陌生人家中的文化,民宿平台在中国的落地就遇到了一些问题。
四、创新引领共享经济发展
作为网络经济的一种新业态,共享经济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可能会成为帮助当前经济发展走出低谷的一个助推器。共享的本质是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共享经济的研究思路,通过社会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让更多的人能以更低的成本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解决收入分配的平衡、公平、合理问题,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指示精神。
共享经济借鉴互联网产品设计思维,创新性地引入了互联网行业中较为成熟的概念;对消费者的决策路径提出创新思路,最大化地保证消费者更加愿意去消费;在遇到信用体制不完备的情况下,表现出积极开放心态,巧妙改造,使得本身不具有信用基础的系统成为了信用系统。只有不断推动创新,尤其是结合实际对共享经济本身进行创新,才能推动这一新业态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