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共享单车泛滥看社会资源的浪费
前日经过环球新都会商业区,看到路口边各家公司的共享单车排成蔚为壮观的长龙。数量如此之多,令我着实惊讶。联想时常在路边看到的随意摆放堆积瘫痪的单车尸体,可以肯定单车供给已经大大超过了城市短途出行的实际需求。大量闲置的单车浪费了社会资源,而且挤占宝贵的空间,随意摆放还影响城市的交通。
处在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的人类生活正面临奇怪的矛盾:一方面某些高质低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例如好的医疗服务;一方面低端供给泛滥成灾。粗放生产,环境污染,一哄而上,恶性竞争。
并不仅仅是共享单车,许多行业都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企业亏损,银行收不回贷款,导致社会资源浪费,经济效率不高。该供给的没有供给,供给的却不被社会需要。
为什么会投资过渡供给泛滥?因为好的投资机会严重匮乏,且企业家发现挖掘机会的眼光能力不足,投资者不理性等缘故,才导致了上述恶性竞争。
企业家们也想避开竞争,如马云马化滕那样开辟蓝海到达事业巅峰共享单车折射出的经济学问题,但受到机会和眼光能力的各种限制避无可避,不得不陷入红海苦战,导致资金效率不足,投入产出比例失衡。
资本逐利的贪婪本性,必然加剧投资的狂热性。且创新难,模仿易。看到一个风口,于是都一窝蜂扑上去。共享单车式的泛滥投资就这样发生了。看来做一个理性的投资人并不是容易的事。
多家惨烈竞争必然导致共享单车投放过度,因投放数量少则用户基数不足,最终必然被淘汰出局。
倘若全国只有一家互联网出行公司经营共享单车,自然按需供给,不必投放那么多。且可统一维护,岂不美哉?
那么政府能否只允许一家公司垄断城市共享单车经营呢?
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政策危害更大。
倘若没有竞争,企业必然傲慢懈怠,店大欺客,垄断提价,掠夺社会财富。
充分的竞争可以逼迫企业控制成本,提高服务,通过优胜劣汰来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
从这个角度来说,充分竞争的正面意义还是好过其负面成本。
为了收获充分竞争带来的社会福利,人类社会不得不负担竞争过度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 由此带来的生产力的损失,幸福打折,是全人类不可抗拒的宿命。
人类社会至今没有找到精确的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完美高效的匹配。
本人支持充分竞争,但不认可惨烈竞争。投资者和从业者都应该努力规避惨烈竞争,转型升级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当竞争过渡时,不妨急流勇退,做一个幸福的消费者和休闲者,带着老婆孩子看看大好河山,也许休闲时能发现新的机会呢。
我尤其强烈鄙视企业将惨烈竞争的风险成本转嫁给供应商,债权人,以及银行和纳税人。
当行业接近饱和,银行就应该拒绝输出贷款。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企业的破产倒闭或者债转股,最后损失最大的未必是企业家。
在当代商业环境中,错综复杂的股权设计和资金链条永远是一笔糊涂帐。最后的结果,你懂的。
最终的成本亏损往往是由银行、纳税人和小股东/散户等承担。
共享单车的亏本经营还不算是风险最大的,对比乐视的343亿元贷款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而乐视的343亿元贷款总额,尚不及海航旗下多个平台达5800亿的债务规模的一个零头。
如果金融体系的漏洞不能堵住,银行证券市场就变成了“合法集资”的帮凶和圈钱者的天堂。
富了方丈亏了庙。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世事如此共享单车折射出的经济学问题,小散们能怎么办呢?只能擦亮自己的招子,努力做好风控,做一个理性的投资人。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