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日报数字报
无论是共享宝马还是租赁用的电动汽车,其反映出的一道社会性命题就是:如今,各式各样的共享经济已经遍地开花说明单车共享的经济意义,而这些新模式的层出不穷,除了更加考验一个城市的公共管理之外,也在考验其自身的存在价值。
在百度百科输入共享经济可以看到,其本质应该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最原始的共享经济要具备闲置资源、使用权、连接、信息、流动性等五大要素。
不过,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最近十分火爆的共享单车,问题就出来了。这些数量庞大的单车其实并非城市人家中闲置的单车,而是当时厂家产能过剩、缺乏销量的产品,厂商的存在让共享的C2C模式,转化成了B2C模式,即平台成为了产品的供应商,将厂家产品租给了个人。而紧随共享单车之后出现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新的共享概念,追随了共享单车的逻辑,做起了表面共享、实则租赁的生意,这些概念几乎完全是在“创造闲置”,“逼”着用户接受共享。
共享经济要“赚眼球”的玩法有很多,但这些事物的存在究竟有多大意义就要另说了。实际上,不少媒体在采访多家共享经济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时,都会听到一句熟悉的话:“因为现在共享经济很火,我发现这个东西还没被共享,所以就做了。”今年2月,摩拜单车CEO胡炜炜一番“失败了,就当是做公益吧!”的言论在创投圈内可谓引起轩然大波。而即便火了一年多说明单车共享的经济意义,各家共享单车企业至今也没能将自己的盈利模式说个明白。
这些共享经济企业在没办法“表述清楚”自己的盈利模式的同时,却时常在公众视野里上演各种戏码。例如ofo与摩拜的头把交椅之争、共享充电宝企业之间的官司大战接连上演,让大家觉得共享经济“热闹非凡”。
热闹看够了,钱赚到了吗?答案是:没有。为什么?因为共享经济模式下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方通常是大量不确定的个体或某类组织,尤其是当前诸多领域的分享经济都处于探索阶段和发展初期,其服务和产品的安全性、标准化、质量保障体系、用户数据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和隐患。而迄今为止,大家对于共享经济的理解还只是实证分析和现象观察,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有示范意义的盈利模式其实还没有被悟出来。
从模式上来看,目前很多项目打着“共享”的旗号,其实本质上还是传统分时租赁的商业模式。原因主要是从商业模式上,共享经济体量相比于租赁经济要大得多,毕竟整个社会的闲置资源以及产生的网络效应相对于单一厂商或平台的区域性投放都要更为广泛。还有很多共享经济并不是纯粹的共享,比如上线第一天就被“拿走”一多半的共享马扎,其运营公司也表示,其实是给商家导流和做宣传活动的。
有人说,在我国,共享经济繁荣的背后是资金过剩和好创意的匮乏。钱多项目少,大家都扎堆。其实每个投资人都知道投资这个赛道有风险,但所有人都想占个坑、分一杯羹。最近共享单车领域已经有好几家倒闭了,也说明了一个赛道上只会有前两三名最后存活下来,所以创业者不应该扎堆在一个领域内,还是应该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来琢磨真正有价值的创意,让共享真正发挥其存在价值,满足老百姓的真实需求。
王蕾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