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考申论热点之公德失范
热点概况
近日,由青岛开往成都的k205次列车上,旅客李某霸占座位,在乘务员的劝说下,无理取闹,仍拒不让座,并在列车上高喊:曝光就曝光,只要不脱光。当下,列车霸座屡禁不止,成为了媒体舆论的关注焦点之一。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几起类似事件,无论是男子谎称起不了身,还是大妈理直气壮“有本事打我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是有一套霸座逻辑。事实上,这类“霸座”行为早已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相关法律也相继出台,这种不道德行为已然上升到违法的高度,但却仍是收效甚微。虽然每起事件的过程都有所不同,但“霸座事件”背后反映的是同样的问题:公德失范。
深度分析
社会公德是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人们用以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行为规范。这些霸座事件的当事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没有道德的人。事实上,他们都有朋友,有较好的社会评价。在日常生活中,出于私德,他们尊重朋友、亲人,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但是在公共场合,面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们却无视公德。具体来看:
(一)“霸座事件”中折射出的公德问题背后的原因:
1.公德领域和公共交往私人化,引发公德和私德的矛盾冲突,出现公德失范问题。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十分重私德社会公德助共享经济发展,更加剧了转型期公德失范现象的产生。
2.转型期的社会,新的社会公共规则还没有建立起来,旧的私德规则依然运行。
3.作为道德范畴,社会公共规则缺少强制性,对“公德失范人员”威慑力不足。
(二)治理公德失范可以采取的一些措施:
1.加强宣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立社会公共规则体系。核心价值观是维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在与发展的精神文化纽带和思想道德基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德建设社会公德助共享经济发展,需要在鼓励大家追求和向往崇高的同时,更要要求大家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守住底线,。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人民群众内心落地生根,内化于心、外化为行。
2.法治保障。“法有禁者不可为”是要求公民遵守公德,建构公共生活秩序的必由之路。面对严重的失德行为,不仅要给予舆论批评,道德谴责,更要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进行干预,让不守公德者付出代价,受到严厉惩处。公德践行离不开法律约束,以法治为保障,加大处罚力度,信守公德,可以避免公德失范行为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
3.科技支撑。公德建设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有力支撑。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万物互联化、数据泛在化的趋势加速推进。针对公德失范问题,同样可以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尝试建立公民公共生活行为规范信息系统,记录下公民的社会公德状况,成为个体参与公共生活、社会交往行为的“通行证”。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