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赔钱的共享出行赚够“吆喝”了吗?|中国汽车报
在汽车新四化的浪潮中,恐怕只有共享出行还在盈利模式方面处于探索阶段。近段时间,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收缩,多家“探索者”已经或濒临倒闭,这让还走在共享出行发展道路上的前进者们抱持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寒冬来临,寒风阵阵,赔钱赚吆喝的共享出行要开始自己造血了吗?
根据此前的消息显示,网约车领域的“大玩家”——滴滴准备“过冬”了:
滴滴首席执行官程维宣布,2019年,滴滴会聚焦当前最重要的出行主业,继续加大安全和合规投入、提升效率,因此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全员的15%,涉及约2000人。最新消息显示共享汽车有盈利的吗,滴滴关停了国内的外卖业务,除少量员工对合同还没到期的合作方进行后续维护之外,其余人员都被要求在3月25日之前办完离职手续。
“大玩家”尚且能依靠战略收缩来“御寒”,“小玩家”就只能陷入困境,难以自拔: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曾获蔚来资本领投、主打新能源汽车共享的平台公司——有车出行,出现了大面积裁员现象,这是继途歌(TOGO)陷入员工讨薪、押金难退等危机后,又一家共享汽车被曝陷入困境。
相较之下,自行车共享公司更惨:近日,天津科林自行车有限公司与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ofo关联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审民事裁定书显示,法院冻结拜克洛克银行存款145万元或查封其他等额财产,这已经是ofo方面第三次被冻结资金。数据显示,目前ofo退押金的排队人数已经超过1500万名。
加上之前相继倒下的悟空单车、小明单车以及被收购的小蓝单车等,共享单车的幸存者几乎寥寥无几。
时至今日,共享出行仍被视为一片的蓝海,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尤其是在中国。据普华永道预测,2030年,美国、欧洲和中国共享出行的市场价值将达到1.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36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017~2030年)约24%,其中,中国的共享出行市场为56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738亿元),年均增长32%。2017年,中国在共享汽车领域的融资金额就高达764.59亿元。2018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73亿元。
但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经过调整已经逐步进入发展正轨的Uber,2018年全年收入1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6亿元)共享汽车有盈利的吗,亏损较2017年的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7亿元)同比下降15%至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有数据显示,滴滴在2018年的亏损额超过了100亿元;东南亚最大的移动出行公司Grab虽然并未对外披露数据,但同样处于亏损状态。
共享出行,看上去似乎离盈利还很远。
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约车的C2C模式没有问题,但要达到可持续的盈利并不容易,这难免也是资本心生退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共享出行企业只有通过延伸业务链,将触角伸向更多盈利点,才有望走得更远。曹鹤提出,可以通过借助资本的力量,尽快夯实自身的基础和实力,企业才能越走越稳。
不过,B2C模式已经看到了曙光和希望。自2017年下半年,神州优车开始扭亏为盈,并保持持续盈利,2018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神州优车前三季度营收达49.2亿元,利润总额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9%。
值得高兴的是,在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共享出行领域——分时租赁,正处于逐渐实现盈利的过程中。
GoFun出行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谭奕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当时已经在某几座城市实现了资金的正向流入,但由于单个城市的运营模式不具备可复制性和普遍性,因此目前还未实现全盘盈利。但对于Gofun来说,实现盈利已经不远,大概还需要半年的时间。
GreenGo绿狗租车副总经理范永跃也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如果能获得政策的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且随着用户习惯的慢慢养成,加上行业发展逐渐成熟和规范,3~5年内有望实现盈利。
这是一个被戏称为“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埋单”的时代,这是一个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不到最后无法断定谁能胜出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共享出行的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文:施芸芸 编辑/版式:蔺天子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