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研:将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
中国电研:将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20-10-28 13:08
中证网讯 (记者 刘丽靓)“中国电研始终以留住人才激励人才为目标,以创业心态开展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改革。”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研)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晓斌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中国电研将积极推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在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用人机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加快成为科技领先的世界级质量技术服务机构。
打造“共创共享共担”事业平台
资料显示,中国电研是国家首批转制科研院所,隶属于中央直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长期从事电工电器产品环境适应性研究。
“实施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试点改革前,中国电研业务骨干、核心团队人才流失加剧,主要经营指标连续四年停滞不前,部分业务单元持续亏损,发展遇到巨大瓶颈。”章晓斌表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问题,中国电研自2014年起一直跟进国企改革相关政策。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为中国电研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公司积极争取,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的指导支持下,中国电研入围试点企业名单,通过混改员工持股构建共创共享共担长效机制,同步推动相关配套改革,促进治理机制、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创新能力等全面提升。
据章晓斌介绍,中国电研以创业心态开展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改革。一方面,坚决摒弃“官本位、分福利”思想,把对企业未来发展影响大、业绩关联度高、可替代性低的核心骨干员工纳入持股范围。最终持股人数594人,其中大部分是技术人员,约占公司员工人数的30%。另一方面,要求持股员工拿出“真金白银”“押上身家”,着眼于长期激励,共同将“蛋糕”做大,共享增量收益,持股员工和非持股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同时,规定首次持股后36个月不得减持,至少为公司服务10年后才可主动减持完毕。以“股按岗定、岗变股变、股随绩调、人离股退”原则建立股份分配、调整和管控机制。持股员工把自身前途与公司发展捆绑一起餐饮共享制股权激励,做到“利益绑定、风险共担”,凝心聚力谋发展。
章晓斌称,在混改实施的过程中,公司同步制订战略规划,围绕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每年滚动评估发展目标,组织分析市场环境和创新思路,检视更新战略措施,将“共创共享共担”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着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和科研体系改革
“骨干员工持股极大调动了各业务单元管理层的积极性,深化改革意愿强烈。中国电研借助混改契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着力推进科研体系改革。”章晓斌表示,在符合国资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国机集团在经理层选聘与考核、工资总额管理、投融资审批等方面,赋予了中国电研董事会更多权限。通过实施绩效薪酬机制改革,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餐饮共享制股权激励,强化经营业绩考核并加强考核结果的刚性应用。强化薪酬水平与市场的联动。通过岗位价值评估推动薪酬水平市场化,近三年先后引进智能汽车、5G通讯、自动化等多个创新团队,激活企业人才队伍。此外,通过轮岗考察加强年轻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打破岗位舒适圈,每年轮岗率达15%,并优先选拔经过不同岗位锻炼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章晓斌看来,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核心,也是科研院所的使命。中国电研以激发科技创新动能为着眼点,着力推进科研体系改革。一是加大创新体系建设力度。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设立技术研究所、创新中心,加强面向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业务单元面向市场的产品开发。二是加大技术标准制修订力度。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以引领行业发展为导向,着力加强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近年来共主导8项、参与20余项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主导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87项。三是加大创新指标考核力度。加大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推广、新市场开发等成果转化方面的指标考核,强化科研市场化导向,近三年研发投入增长57%,“三新”收入占比大幅增加,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四是加大科技创新激励力度。探索科研团队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模拟持股等形式,激发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