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消费低于产量增速,中茶所研究员姜仁华谈我国茶产业创新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我国茶产业走向何方?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姜仁华研究员带领团队深入研究茶产业的生产和消费端,并找到一些我国茶产业的业态创新方向。
姜仁华研究员在2019中国茶业科技年会茶叶经济分会场上给出了答案:《我国茶产业的业态创新》主题报告。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姜仁华研究员的主题报告。
一 茶产业现状
目前,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居于世界首位。
其中,2017年,中国干毛茶产量为2,496,411吨;2018年,中国干毛茶产量为2,616,002吨。
2019 年,我国茶叶产量还会继续增长,可能会超过270 万吨(2018 年为261.6 万吨)。
我国茶产业最突出的4 个问题:
供求失衡,质量安全隐忧,综合效益仍有待提高,茶叶精深加工领域暂无引领性大企业、大品牌。
1 供求失衡
我国茶园面积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高,但也带来产量过剩问题(每年过剩40 万吨左右)。
茶产业是富民产业,对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有着积极作用。
对于我国一些欠发达地区,茶产业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当地政府对于推动茶产业面积增大的积极性很高。
因此,我国稳定茶园面积的总体政策与欠发达地区发展茶业经济还是有一定冲突。
一方面,我国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消费增长(年均5% )较产量增长(年均8% )来说还是相对滞后,相互之间有一定不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4500 万亩茶园面积中有1000 万亩还没有采摘。
仅目前所有茶园投茶,总产量肯定会超过300 万吨。
所以,茶产业供求失衡的矛盾是显而易见。
这也就呼唤着茶产业的业态创新。
2 质量安全
茶产业总体的茶叶质量安全还是能够保证,但质量安全隐忧不可忽视。
特别是每年春茶季关于茶叶质量安全的负面舆论,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
此外,茶农用药不规范、不科学,甚至是使用部分禁用农药问题依然存在。
随着国内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消费者对于安全、绿色、生态茶叶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
3 综合效益仍有待提高
我国茶产业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模式还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茶叶生产成本逐年攀升。
比如,采茶工在2011 年每天约75 元;在2018 年每天是超过120 元。
此外,除了采茶人工成本升高,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工短缺现象。
茶叶机械化可以解决吗?
近年来,茶叶加工机械化进步不少,但茶叶田间生产机械化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依靠人口(特别是名优茶采摘)。
总的来说,研究发现现在每亩茶园投入的生产成本是超过2000 元,每亩茶园平均产值大约在4200 元,再扣除掉一些损耗,综合效益总体不高。
4 茶叶精深加工
目前,我国茶叶精深加工领域受到政府领导积极关注、科研团队积极研究、企业积极探索,但是终端消费市场比较冷。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上世纪80-90 年代就开发很多深加工产品,但最终没有在市场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
茶叶深加工产品和市场需求存在着不匹配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
精深加工是未来的趋势,但企业要切入上游生产端和下游消费端都存在着较大风险。
茶产业从业者,除了看到行业存量、增量市场,更要认清行业趋势和个体优势,找到自己优势生态位。
因为定位不是死的,关键是资源配称。
目前茶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化和现代化还不足,各省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和茶叶品牌企业数量还是有点少。
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
茶产业业态创新可能是一个重要途径!
注:小罐茶黄山工厂内景图
二 业态创新
我国茶产业的业态创新,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什么是新业态
大家现在都在讲茶产业创新,什么是新业态?
2017 年,国家统计局关于新业态数据统计的时候,有一个解释:
适应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的产业领域中延伸、叠加出来的新环节、新链条,新的服务形态。
新业态特征:
1 )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的经营活动;
2 )商业流程、服务模式、产品形态有创新;
3 )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灵活、快捷的个性化服务。
2 新业态分类
因为信息技术革命、产业升级、消费需求的倒逼是推动新业态产生和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
从大的农业来讲,新业态主要有:
1 )第三产业之休闲农业、会展农业、景观农业和创意农业;
2 )创新型的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的应用等新业态;
3 )社会化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技服务、众筹、订单农业、社区支持农业、土地托管、私人订制等;
4 )农业旅游、民宿等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
此外,发达国家新型业态农业模式主要包括:
1 )高新技术与农业融合发展(设施农业、生物农业和天空农业);
2 )互联网现代物流与农业融合发展(信息农业、超市农业、配送农业);
3 )农业子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生态农业);
4 )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连锁经营农业)。
三 业态创新探索和实践
业态创新
主要是基于产业内部和跨界融合。
1 基于产业内部的业态创新
1)产业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
目前,我国以专业大户、家庭茶场、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日益增多,国家级茶叶农头企业已有初始的3 家增加至2018 年的38 家。
茶产业领域的订单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茶庄园、特色小镇、茶旅一体化等业态开始出现。
a茶庄园与特色小镇
茶庄园、茶+ 特色小镇逐渐兴起,杭州龙坞茶镇、思茅普洱茶小镇、福鼎市点头白茶特色小镇等,已成为消费者从茶园到茶杯沉浸式体验的重要场景。
注:杭州龙坞茶镇
b新企业崛起
近年来,还有一些注重产品和品牌营销的企业异军突起。
比如小罐茶在行业快速崛起,目前在规划建设安徽黄山茶叶智慧工厂
茶里,目前已拥有千万级粉丝;主打茶包,日销量为50 万包。
茶里触达消费者,主要通过线上全网销售,B 端大客户,商场卖场+ 便利店,零售体验店等。
2)流通与零售渠道的变革。
茶叶流通与零售渠道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发展,成了以实体渠道为主、以电商为重要补充的流通格局;
b 传统零售到新零售;
c 批发市场到新型综合茶城,多业态融合吸引客流;
d 从专卖店到体验店,比如小罐茶和竹叶青。
新型茶叶零售终端体系
包括社区便利店,智能售货机,超市与新零售店,社群与微商,电视购物等。
茶+ 互联网
包括PC 电商,移动电商与微商,直播等。
艺福堂的销售情况
茶里的抖音直播带货
截止目前,茶里共投放了12 位抖音博主国外共享餐饮行业研究现状,结合联名定制挂耳茶包拍摄视频露出,曝光量4024 万,互动量77.3 万;抖音挑战赛#Tea 走小情绪# 共有1.3 亿+ 次播放。
2 基于跨界融合的业态创新
基于跨界融合的业态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茶+ 旅游、休生康养
茶旅游包括研学游,生态游,节会游,休闲游,工业游,康养游等。
茶旅游配套包括生产体验,主题酒店,茶民宿,茶演艺,茶餐饮,伴手礼等。
姜仁华研究员带领团队还做了茶旅休闲消费意愿调查(N=7987 ),主要是调查茶旅游休闲、茶书屋、茶空间、茶疗、亲子茶艺。
其中,茶旅游休闲超43% 的人兴趣程度较大。
茶叶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的结合将助推茶旅融合发展!
印象大红袍演出
游客到了武夷山,可以白天先逛茶园,晚上看印象大红袍演出,第二天走的时候可以带上武夷岩茶,武夷山打造了消费者沉浸式旅游体验的茶场景。
谢裕大茶文化体验旅游
谢裕大茶文化体验旅游做到日均6000 的人流量,旅游购买率达90% ,客单价100 元左右,旅游带来的年综合收入约为8000 万元。
茶主题酒店
浙江安吉帐篷客溪龙茶谷度假酒店,以一顶帐篷幕天席地,万亩茶园幽芳扑鼻,夜晚在浩瀚星空下私语,清晨在婉转啼鸣中醒来……
2)茶+ 茶具、文创
姜仁华研究员带领团队做了智能生活茶具消费意愿(N=7987 ),主要关注消费者对智能泡茶机、智能泡茶杯的兴趣程度。
3)茶+ 餐饮+ 空间
新茶饮
新茶饮的业态演化,从传统茶饮到新中式茶饮,头部企业主要以喜茶、奈雪的茶、星巴克、瑞幸咖啡为代表,业态集餐饮、零售、娱乐、文创于一身。
新茶饮门店拉动茶叶消费远远超过传统茶馆(约为20倍)。
一家喜茶门店,按每天2000 杯的销售数量,每杯新茶饮饮品消耗8g 茶,一天可消耗16kg 茶。
一家传统茶馆,按茶馆每天20 桌,每桌4 位,每位消耗10g 茶,一天可消耗0.8kg 茶。
新式茶餐厅,茶餐茶宴
茶与餐饮的跨界营销越来越多。
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茶里和徐福记、粒上皇合作粽子礼盒;在中秋节的时候,小罐茶和于小菓合作月饼礼盒。
新型茶空间
茶空间创新也越来越多。
比如 听蓝茶生活空间,主打科学饮茶研究 + 大众茶馆。
在“听蓝”,有专业资深的中医专家线下问诊。“听蓝”还推出了“吃茶去”APP 智能问茶系统。
比如 全屋可售的茶空间,主打茶 + 茶空间+ 茶生活美学。
全屋可售、空间多功能化,以茶为原点的延伸产品链;汇集接待、品茶、品香、赏器、产品展示;闲谈、雅集、会议、办公等多用途空间。
4)茶+ 共享经济
共享茶空间
共享茶空间与众创空间结合,为需要商务洽谈的人士提供私密性、环境较好的洽谈空间。
无人茶馆,由客户自助预约下单国外共享餐饮行业研究现状,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店铺的无人值守,以互联网平台实现茶馆共享,开创了共享的、无人的全新茶行业模式(值得探讨)。
众筹茶园
用户通过众筹认养喜爱的茶园后,将获得茶园庄主证书。
茶树的日常修剪,后期采摘、制作、和寄送茶叶工作由茶农完成,用户可随时到茶园观茶,领养茶树的用户在产茶季节就能品尝到自己的茶。
共享茶仓储
这块主要在有投资收藏属性的茶类体现,比如普洱茶、白茶等。
四 业态创新的趋势与建议
分工、融合、开放将成为我国茶产业业态创新的主题。
1 业态创新的趋势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时尚、健康、体验是今后茶产业业态创新的爆发点;
2 )产业组织模式会继续重组,产业分工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细化,产业链会更长、更宽,但中间环节越来越少;
3 )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催生新业态,大数据、AI 技术、物联网对实体业态影响更大、更深,以智能化管理的业态更加普遍;
4 )共享融合业态创新会更加普及;
5 )各种业态将与生活空间无缝对接,流通与体验场景将无处不在;
6 )产业功能的拓展与转换进程加快,产业将从单纯的农业产业转换为生态、健康、休闲产业;
7 )三产融合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科普教育、养生养老深度融合。
2 业态创新的建议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业态创新不等于标新立异,更不是天马行空;
2 )以茶为核心,但要跳出传统茶业思维;
3 )深入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趋势,符合基本商业逻辑。
茶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消费者用钱投票!
茶产业要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注:采茶旅游体验活动
后记
除了在经济分会的报告,姜仁华研究员也在茶叶科技年会主会场做了《茶文化转化与创新》主题特邀报告。
他在主会场的这场报告有4 个方面内容:
1 )从神农时代开始到新中国成立,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
2 )我国茶礼(3 类)、茶俗(5 类)、茶艺(3 类)的内涵;
3 )以“茶”为关键词(包括茶的诗词、书法、茶俗、茶艺等),构建茶文化文献数据库;
4 )茶历史文化遗产梳理,包括有形遗产(自然遗迹)和无形遗产(人文遗迹)。
该报告基于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乡村文化处委托中国茶叶学会开展“茶文化转化与创新”项目研究,这一项目研究由姜仁华研究员领衔。
中国茶业科技年会,汇集科技人才、行业精英,搭建知识交流、思想碰撞平台,是构建产、学、研、政高效融合的重要桥梁。
以科技支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成为茶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国盛茶兴,茶叶江湖的故事会越来越多。
注:本文有参考网络公开资料。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