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个指标,评估大企业税务管理成熟度
大企业如何评价自身税务管理工作好不好?德勤税务专家提出了衡量大企业税务管理成熟度的三个指标:税务管理的集约化水平、资源适配度和信息化水平。德勤税务专家和多家大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借助这三个指标,有助于找到自身税务管理中的短板,分析内在原因并确定清晰的改进方向。通过阅读本文,大企业在改进和提升税务管理水平方面,能够获得有价值、切实可行的思路。
2019年年初,德勤对10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下属法人企业超过10000家)的税务管理成熟度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企业涵盖制造、地产、金融等12个行业,其中35%为外资企业,65%为中资企业。调查分析结果认为,大企业自身税务管理的集约化水平、资源适配度和信息化水平是用来间接考察大企业税务管理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指标一:规律重复性事项是否实现集约化
德勤的税务专家经常被大企业财税负责人询问这类问题:当前中国大企业的税务管理正在发生哪些变革?如何评价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来改进税务管理……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德勤税务专家意识到,有必要建立一些有针对性的衡量指标,来给大企业的税务管理成熟度“画像”。经过调查和研究,德勤税务专家提出的第一个指标,就是集约化水平。
德勤税务专家认为,这里所谓的集约化,并不是指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都要集中在一个地方办公,事实上通过税务信息化手段,能够实现人员的远程互动和“虚拟集约”。集约化的真正核心在于流程的标准化、制度的统一化、系统的中心化,要让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税务管理执行统一的流程和标准,并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实现集中统一管控税务风险。集约化的广度和深度越高,集团对下属企业涉税风险的掌控能力和处置权威越高。
德勤从遵从申报处理、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关联交易管理、重大交易的涉税规划、稽查应对五个方面入手,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调企业在不同税务工作上的集约化程度表现不一。例如,在税务申报上,59%的企业税务申报工作由下属子公司独立完成,集中化程度较低;而在重大税务规划工作上,73%的企业由集团总部主导完成,集中化程度较高。德勤税务专家表示,从实际情况来看,那些能够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合理进行集约化的企业,其税务管理成本更低、风险管控效果更好。
案例6-24:
S集团是一家世界500强制造企业,在中国各地设有50多家子公司。几年前,S集团与行业相似、规模相近的另一家大企业M公司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M公司比S集团的管理效率要高很多,尤其是财税方面的管理,虽然营收规模相当,但M公司比S集团财税人员少了一半。S集团调研得知,M公司财税管理效率之所以更高,原因在于其设立了财务共享中心。
此后,S集团也建设了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了财税业务流程和数据标准的统一,从发票管理到账目设置再到税务处理,均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开展;而通过财税信息系统,S集团各子公司均能方便地从共享中心导出数据,既减少了差错和风险隐患,又降低了工作量。通过共享中心的集约化处理,S集团的整体财税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是不是税务管理的集约化水平越高越好?并非如此。德勤税务专家表示,税务工作有不同类型,有些工作具有高度重复性和规则性,例如计税、申报等,这些工作通过集约化处理,能够产生更高效率。但是,还有一些税务工作(如税企沟通),有着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并不适合集约化管理。同时,企业发展阶段不同、业务板块的多寡不同、业务的单一化程度不同、商业模式的复杂程度不同等情况,都会影响税务管理的集约化水平。因此,决定企业税务管理成熟度的关键,不是一味追求税务管理的高度集约化,而是从税务工作类型、自身业务形态、组织架构状况、整体管控模式和企业发展的阶段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考量,适时推进集约化。
指标二:是否适时配置了适度的管理资源
大企业税务管理成熟度的另一个衡量要点,是税务管理环境和资源的适配度水平。问卷从人员配备、风控体系建设、数据汇集方式、稽查应对方式、税务信息化现状五个方面入手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参调企业在人员配备、风控体系建设、税务信息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比较一般。例如,集团总部专职税务人员总数超过10人的企业,占比仅10%;在风控体系建设方面,有30%的企业处于风控制度非常不完善或者根本没有的状态。
德勤税务专家告诉记者共享经济税收治理问题研究,税务管理要想卓有成效,需要有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税务管理定位。而要想实现这一定位,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工作环境和资源。大企业可以从税务战略定位、税务团队建设、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协调配合、风控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认真审视战略定位,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弥补短板不足,让环境和资源在不断优化改进过程中,达到良好的适配性和协调性,促进税务管理“更上一层楼”。
案例6-25:
几年前,国内能源巨头企业H集团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要建设全球最先进的税务管理制度,防范一切税务风险。这一目标经德勤税务专家分析后,认为并不可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H集团最需要的并非“全球最先进”的制度,而是最适合企业发展状况、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制度及相应资源,尤其要建立一支合适的税务团队,倘若没有相应的税务人才团队,即使将先进的制度和做法“嫁接”到H集团身上,也无法真正落地。
像H集团这样,税务战略定位不准确、制度不健全、资源不适配的企业,可能不在少数。事实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税务管理所需资源也是不同的。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监刘晓虹告诉记者,对于一家创业初期的企业来说,规模没有那么大,税务管理可能更多的是计税、申报等日常性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的税务人员或烦琐的制度框架。当企业处于快速成长期时,经营收入迅速增长,组织架构日益健全,税务管理工作内容越来越多,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这时可能就需要扩大税务团队的规模,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提升税务合规水平,以支持公司快速发展。当企业处于成熟期时,税务管理要提质增效,需要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管理制度,以更好防控税务风险,助力企业行稳致远。“企业应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业务状况,来确定税务工作的目标,并合理配置相关资源来保障目标实现。”刘晓虹说。
“好比穿衣搭配,每个人高矮胖瘦不一样,适合的衣服也不一样。”德勤税务专家告诉记者,各个企业实际情况不一样,A公司所看重的资源,B公司可能并不欠缺,因此企业应结合业务发展状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提升路径。值得注意的是,完善税务管理并非单纯的“补短板”,而是要对税务管理工作的战略重要性进行重新审视,并在此基础上,将税务管理模式及资源,与企业发展的规划需求、外部监管要求等进行科学匹配。
指标三:是否适时推进了税务信息化建设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合理推进集约化,还是结合实际提升环境及资源适配度水平,税务信息化建设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德勤专家指出,税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分成数据管理水平、计税遵从自动化水平、风险监控预警和数据分析智能化水平、税务整体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四个层级。而问卷调查显示,80%的企业已使用或正在建设增值税发票及申报管理平台,但仅有11%的企业上线了税务综合管理、风险预警等税收分析信息化和整体管理应用。此外,超过70%的企业认为自身还需提高税务数据质量和税务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当今时代,税务信息化水平会极大地影响大型企业集团的综合管理水平。”德勤税务专家表示,税收征管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正在“倒逼”大企业提升税务信息化水平。参调企业普遍认为,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已经是一项亟待推进的基础性工作,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外部应对和内部管理分析能力。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应当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上“大干快上”。德勤税务专家告诉记者,税务信息化有着不同阶段和内在递进关系,实践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统筹推进。企业应综合考量外部征管环境、自身业务发展需要、集团整体信息化水平等情况,合理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倘若忽视规律盲目建设,不仅将花费大量成本,还有可能因为基础不牢,无法发挥良好作用。
案例6-26:
10年前,某公司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上迈出步伐,上线了一个集税收政策法规、税务事项处理跟踪、税务数据整合等功能于一体的税务信息化平台,但在此后的时间里,该公司并没有盲目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在该公司看来,实现工作底稿电子化,是税务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只有先将工作底稿中的财税数据便捷、“友好”地采集起来,形成丰富而高质量的数据资源,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数据分析、风险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在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税务副总裁龚俊怡看来,税务信息化建设不能“单独为之”。他告诉记者,税务信息化是企业整体信息化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管理层在制定相关战略时,往往会考虑用统一的理念、内核及技术手段,来推进业、财、税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各部门的系统及信息互通,以更好支撑管理层进行业务决策。倘若企业的财务、业务等部门信息化水平不高,单独提升税务信息化水平是非常困难的,也难以获得公司管理层的认可和支持。
据了解,问卷还针对内外资大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的环境资源差异、管理模式异同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德勤税务专家表示,开展调查的目的共享经济税收治理问题研究,在于了解中国内外资大企业当前的税务管理水平,探究其面临的挑战。“希望调查及相关分析能够帮助大企业提升整体税务管理水平。”德勤税务专家说。
(本文节选自《懂了就好办:最新税收政策解读与实操指引》)
《懂了就好办:最新税收政策解读与实操指引》
《懂了就好办》编写组 编
新华出版社 2020年3月
ISBN:978-7-5166-5035-6
定价:78.00元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