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另一面
5月1日,山东青岛,一游客入住Airbnb平台民宿后在房间路由器中发现了针孔摄像机。Airbnb方面5月6日回应称,已经永久性移除涉事房源,并向该房客表达诚恳歉意,同时强调“我们十分重视隐私保护,对任何侵犯隐私的行为秉持零容忍态度。”
然而Airbnb关于隐私保护的口头承诺很难使人信服,对房主惩罚太轻是公众的普遍观感。需要说明的是,当事房主已被警方处以拘留20日、罚款500元。但偷窥事件确实暴露了Airbnb对加盟房主的约束乏力,而这是共享类平台的根本性缺陷之一,且并不局限于住宿领域。
前几年,共享经济火速崛起,在出行、住宿、金融诸多领域攻城略地,风光无两。但是随着“共享”一词从概念和PPT层面进入现实层面,它不美好甚至丑陋的一面逐渐显现。
去年出现两起顺风车司机杀人事件之后,滴滴遭到全民挞伐,下架整改的顺风车业务迄今还未上线;共享单车企业接连倒闭,每次都会出现退押金难,还未破产的ofo退押金排号人数已超千万;P2P爆雷已经不是新闻,假如一段时间没有爆雷反而会成新闻……
此外,还有一些赤裸裸的骗局打着“共享经济”的幌子招摇过市,比如共享纸巾、共享充电宝投资骗局。每一个骗局被破获,都会牵出全国范围内的受害者。
公众对共享经济的好感度正在迅速降低,在许多人眼里,“共享”几乎已沦为“割韭菜”的代名词。这不仅是由于公众对新生事物好奇心的消失,也不能甩锅给极少数“别有用心的坏人”。共享经济的创业者和倡导者们必须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才有可能使共享经济走出泥潭,赢回人心。
当共享平台出现恶劣个案时,有几个“元凶”常被习惯性拎出来,比如“资本逐利”“人性参差不齐”“国民素质不合格”。但是这些都是伪“元凶”,不是真“元凶”。
在商业世界,资本逐利不是问题,问题是该如何逐利。把平台的问题归结于参与者的道德水准,则属于偷换概念。在历史长河中,人性一贯如此,并无太大的上下波动。那些成功的传统商业模式,正是在同样的人性土壤上开花结果的,它们都想到了办法与不完美的人性共舞。
共享经济装上了科技的翅膀,动辄号称“颠覆”“革新”,却不能解决传统商业模式能够克服的问题,只能说是讽刺。
目前来看,共享经济最核心的漏洞是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分布。创业有风险,收益与风险对等,这是常识。但是共享经济中的创业者常常做的是,把潜在风险转嫁给他人,把潜在收益留给自己。
一些企业在平台规则尚不完善、商业模式尚未验证之际,便在资本的助推下大肆扩张。相关企业及其高管可以轻松地从规模扩张中获益,然而一旦出现致命漏洞或者资金链断裂,之前的获益者承担的损失却非常有限。一地鸡毛留给他人打扫。
比如一个加盟者出现问题,平台与其切割而不改善规则,意味着下一个消费者还要冒同样的风险。再比如用户交的押金被平台挪用,明明是押金,却成了“小额风险投资”。这些都是不诚实、不道德的做法。
这种“有好处没风险”的创业方式对资本方和创业者有很大的诱惑力中国共享经济是骗局吗,但是对社会却是巨大的安全黑洞。共享经济要想真正成为可信赖的商业模式,创业者和资本方就要自己承担起失败的风险中国共享经济是骗局吗,不能再肆无忌惮地把风险转嫁给无辜的第三方。而社会也不应该再“任劳任怨”地为那些玩弄概念的人擦屁股,而要坚持“谁获益,谁买单”的原则。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