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笑着走出杭州理发店”,包括亚运会冠军!
杭州亚运会乒乓球比赛中,中国选手王楚钦战胜队友樊振东夺冠。这位国乒新秀崭露头角之际,他的“锅盖头”也随之爆火。接受采访时,王楚钦不忘拿自己的发型打趣,称自己参加亚运会唯一的遗憾就是头发没剪好。此言一出,围绕杭州理发师的讨论也冲上热搜,一些市民趁此大倒苦水——“没有人能笑着从杭州理发店走出来”。
亚运会期间,杭州官方发布公开“提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向游客推荐理发店。这让不少网友好奇,在杭州理一次发,到底会发生什么?
理发“常”事
走进杭州的理发故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个问题,“理发”这个当下稀松平常的行为,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中国有句古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少人觉得,对国人而言,理发至少是近现代才发生的“新鲜事儿”。
事实并非如此。从时间维度看,“理发”算是一件“常事”。
《诗经》有言:“予发曲局,薄言归沐。”说的是古人外出头发卷散蓬乱时,一定得及时回去梳洗整理。我们耳熟能详的“受之父母”一说,其实恰恰证明了先民对待毛发的崇拜与重视。《左传》记载过一种特殊的职业——“栉工”,专门负责为当时的贵族妇女打理头发,与我们今天常打趣为“Tony”的理发师不同,这些人更多完成的是“束发”工作,主打一个发型整理。
最迟到汉代,人们开始有了简单的理发活动。陕西宝鸡曾出土一把西汉交股式铁剪,这也是中国考古出土最早的剪刀,作用是服务于人们日常的毛发修剪。据记载,当时人们对于发式的追求可不光是整洁干净,还有了美观的考虑,比如大权臣王莽晚年头发花白,为了讨好自己的媳妇,不惜生生把头发染回黑色。唐代孟郊笔下的“十日一理发杭州理发店,每梳飞旅尘”更是生动记录着日益流行的理发风潮。
不过,真要说起国人的理发故事,还得是宋代。这一时期,一种名为“镊工”的技工正式出现。《成都镊工》曾记载:“政和初,成都有镊工,出行尘间,妻独居,一髯髻道人来求摘须毛,先与钱二百。”可见,此时的“镊工”已经开始进行有偿的发须修剪活动,这也说明了商业性质的“理发”出现与普及。
“镊工”虽是较为原始的理发师,手艺可一点不含糊。据考证,当时的“镊工”理发,已具有多项服务内容,不但包含拔白发、剃鼻毛等面容清理工作,还有竹筒梳理头发、清除头皮屑甚至是盘发造型。有意思的是,当时的“Tony”之间还形成了竞争关系。为了招揽生意,“理发师”们还“发明”出专用乐器“唤头”,用象征钗子的铁棒拨之作响,既代表了理发活动,更暗示“消费者”理发之后能精神焕发、重现活力。
如果说这些理发活动还只是人们生活的“锦上添花”,那么清代一道剃发易服的指令,直接让理发成为民众的“刚需”。为了维护统治,清代统治者令其治下百姓必须剃发。如此,剃不剃头不再是百姓自己说了算,反而成了关乎身家性命的“必选项”,客观上也促成了理发师的进一步职业化。作为近代剃头匠前身的“待诏”由此登台。
待诏,顾名思义为等待诏令,实则是手艺人、工匠的统称。清代的剃发政策出现后,“待诏”成了理发师的专有称呼。理发行业的职业要求与门槛随之提升。清代程世爵撰写的《笑林广记》记载一则趣事:“一待诏初学剃头,每刀伤一处,则以一指掩之。已而,伤多。不胜其掩。乃曰:‘原来剃头甚难,须得千手观音来才好。’”
可以说,这种对人们生活日常的深刻嵌入,成了后来中国理发师的职业主旋律。
行业翘楚
那么,杭州又是如何与理发这件事发生关联的呢?
实际上,如果从空间视角探秘国人的理发渊源,“杭州”恰恰是绕不开的城市。某种意义上,杭州理发师还真扮演着中国理发行业的“先锋”。
同样从宋代说起。
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这里也成了豪商富贾之地。据记载,临安城郭广阔、户口繁盛,市中买卖不断、热闹非凡。这样的环境下,各种行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净发社”是其中之一。据考证,形成于杭州的“净发社”是中国最早的专业理发行业团体,其作用就是管理与规制当时蓬勃发展的理发行业。
虽是民间组织,“净发社”的职业化与规范化水平非常高。为了“管好Tony们”,净发社还特地制定发布了《净发须知》。照现在标准看,《净发须知》类似于一种行业准则,重点记录了当时的梳剃伎艺人从事理发活动时必须具备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比如《净发须知》中有:“一要惺惺伶俐,二要眉目分明,三要口谈舌辨,四要出言尊至,五要经师稍学,六行院皆喜,七识得本事,八明智信行,九手段周圆,十轻梳细剃。”把理发师的职业要求规定得清楚明白。
按照这些要求,净发社的理发师还真不好干。理发手艺通晓精熟只是最低标准,除此之外,还得师出有门、容貌标致。最重要的是,当时理发行当竞争激烈,这就要求理发师能说会道,不仅能把本社的宗旨说得清楚好听,更需要伶牙俐齿,博得顾客欢心。因此,净发社不但给从业者指定了明确“人设”——“人物不凡,风流倬相,利颊怜牙难比,并锦心绣口不寻常”,还特地为他们说话表演提供了特定脚本。
照此来看,那时在杭州理一次发,无异于欣赏一场职业的艺人表演。消费者能享受到的职业服务更不必说了可以帮你写爆款文案的AI系统,根据《净发须知》记载,当时标准的一次理发需要用到的器具有十好几样,除日常的剪刀、摘、照子(镜子)、木梳、竹篦之外,还有夹排、镦子、耳撞、滴水、磨石、夹板等。
这样的先发优势一直影响着杭州本土理发行业的发展。清末,除了新政带来的便利,铁路的开通更让杭州的客运与货运业逐渐发达,从而带动了服务业的进一步繁荣。据杭州文史资料记载,民国时期的杭州就已形成两大理发师傅帮派:一是本帮、二是杨帮(也称江苏帮或上海帮)。本帮师傅刀工稳、平、快,尤其擅长剃光头、修面和刮络腮胡子;杨帮则主攻女子美发,尤其是“五四运动”后,女子理发成为潮流,杨帮师傅的理发手艺随之精进,手下的女士发型更是花样翻新。除此之外,杨帮派的师傅还开发出了针对男性顾客的捶背、刮耳毛项目,主打一个舒适贴心的理发体验。
随之而来的,是杭州理发师的职业意识与认同感的显著提升。1947年曾发生过一次插曲,上海文化影片公司出品了一部《假凤虚凰》,虽然影片还算成功,但片中对理发师的不当刻画引发了上海理发师群体的愤怒。为此,许多城市的职业工会前来声援,杭州的理发业职业工会是其中代表之一。
可见,行业的繁荣与顾客的认可早已给了杭州理发师底气,让他们逐渐走出民间手工艺的“局限”,成长为规范专业、不容他人诋毁的职业行会。
“头等”事业
专业与规范外,杭州理发师也在追求进步。
1921年,杭州曾发生过一次让全国瞩目的罢工斗争,主导这次运动的正是杭州理发业工人。据载,当时杭州理发业非常发达,全城有280多家理发店,一千多名工人,但雇主对这些工人的剥削极其严重。面对压迫,理发师傅不愿忍气吞声,在提出的诉求被暴力拒绝后,他们相约罢工,共同走上街头,起草了《杭州理发工人全体泣告书》,表达他们对时局的强烈不满与抗争决心:“人们生在世上,不是谁都有生存权吗?我们却是例外!——没有生存权!…… 资本和强权,高高压在我们头上!”这场持续八天的罢工运动激起了热烈反响,上海《民国日报》将其称为“杭州破天荒的罢工风潮”。研究发现,正是这场杭州理发师的自发抗争推动了浙江工人运动的发展。
据1946年统计,新中国成立前夕,杭州理发业已趋于正规,当时全杭州市已拥有26家理发店,时美、如记、东亚、春记、溶溶五家各领风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理发行业在国家工商与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改头换面”,改革开放的春风更将其带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轨道。
1986年,杭州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此时的团体会员已经增长至49个。20世纪90年代,《行业等级划分及服务质量操作规程》的拟定与发布让杭州理发师有了更加专业的职业指南。基本功扎实了,杭州理发师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资料显示,1990-1992年期间,杭州理发师曾在多项全国和国际赛事中斩获大奖。在第十七届亚洲发型化妆选拔赛上,杭州理发师参加了“宴会化妆”与“宴会发型”两项目,分别夺得了总冠军与季军。
20世纪90年代杭州理发业获奖情况。来源/施锦祥主编;《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市强丛书·大庆市》编委会编《杭州市》,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年版
与此同时,与其他城市的理发行业一样,杭州理发行业开始探索国人的发型艺术与美学。1992年,杭州市理发行业协会推出《杭州发型》一书,为从业者提供培训的同时,也向市民介绍着东方的美发思考。
这本书记录了100多个杭州的“顶流”发型,还分别介绍了束发、长发、短发、辫发、扎结、男发、童发等发式的审美特点与造型过程。比如,“束发”(盘髻)就被描述为“立体性强,形象端庄,有华丽幽贵之感”的东方美女发型,被推荐为新娘或参加喜庆宴会的发型首选。“发辫”则被视为杭州青年姑娘的“出圈”造型。
上:《杭州发型》中展示的束发(盘髻);下:《杭州发型》中展示的发辫。来源/李裕祥主编《杭州发型》,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在《杭州发型》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理世上万缕青丝,探人间头等事业。”反映着杭州深厚的理发渊源。
这种渊源注入了杭州的城市底色,甚至成了杭州的“待客之道”。亚运会期间,杭州在亚运村中设置理发店,能进入其中的Tony老师都经过了三个月培训和层层选拔,只为满足运动员们的发型需求。这一次,杭州理发师的手艺在各国健儿的头上绽放,如理发师菲林曾为中国游泳队员、亚运会冠军覃海洋打造新发型。为了满足费立玮“剪短头发,不让泳帽落入泳池”的需求,发型师马宗华也是现场设计操刀。
接受采访时,杭州Tony们感慨,为运动健儿剪发,让他们变美、变帅、变自信,很荣幸。
说到这儿,怎么感觉杭州的Tony老师们有点冤呢?实际上,与其说“没有人能笑着走出杭州理发店”,不如说“人生中谁还没有过苦着脸走出理发店的经历”呢?毕竟,无论哪个城市,寻觅一个合适的理发师实在太需要缘分了。这次杭州亚运会期间,王楚钦与杭州Tony老师的这场羁绊,或许是这位理发师看到他太激动手滑了,又或许此人并非王楚钦的“有缘人”,总之不能代表杭州的所有理发师。至于杭州的“官方吐槽”,倒更像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城市宣传,借此向国人以及世界展现杭州的自信与幽默。毕竟,在明晃晃的金牌和中国实力面前,对发型的一两言打趣,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情趣呢?
参考文献:
朱军营《古人生活那些事儿》,万卷出版公司,2021
(清)游戏主人总主编《笑林广记》,三秦出版社,2018
斗南编《国学知识全知道》,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曲彦斌著《中国招幌与招徕市声 传统广告艺术史略》杭州理发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邓子勉《〈净发须知〉、净发社及其他》,《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02)
潘标《民国杭州商业与商人研究(1912-1937)》,华中师范大学,2018
政协杭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杭州文史资料 第14辑 杭州老字号》
施锦祥主编;《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市强丛书·大庆市》编委会编《杭州市》,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
李裕祥主编《杭州发型》,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费立纬赛后真的去剪头发了 外国运动员也络绎不绝,潮新闻客户端,2023年9月28日,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