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交通三种业态 谁为绿色发展“挑大梁”?
共享交通三种业态 谁为绿色发展“挑大梁”?
作为共享交通之一,“共享电单车”被行业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业内认为它将成为‘共享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市场敏锐,还是企业盲目的乐观和自信?
共享交通助力“绿色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
共享交通是一个新词,在行业还没有对它进行标准化定义的时候共享经济在交通出行方面有哪些形式,市场已出现了它的三种业态,致力于解决短途“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以及致力于解决3-10公里的“高效通勤工具”共享电单车,还有可提供“分时租赁”的共享汽车。
观研天下分析认为,共享交通可以通过提高交通工具及设施的周转率与分享率,在不增加或少增加交通工具与设施供给的基础上,满足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居民消费升级的机动出行需求,减少闲置交通工具对资源、能源与城市空间的浪费,能有效缓解城市拥堵,减少机动车怠速和低速行驶造成的污染。
刚刚闭幕的“五中全会”也明确,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由此可推断,作为绿色出行的创新模式——共享交通,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预期。
对于当前三种业态,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共享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涂泽新告诉记者,共享单车面向的是2公里以内的代步工具,共享电单车则填补了市民2-10公里中短途出行市场的空白,而长途出行、旅游就会选择共享汽车。
那么,谁将会成为共享交通的核心重要组成部分呢?业内认为,显然不是共享汽车,因为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春耕曾在例行发布会上表态,鼓励各地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的前提下,研究探索共享汽车在当地城市交通中的合理定位。这个官方表态可预判,共享汽车,只是市民出行的“补充”。
而如果单纯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共享单车具有绝对优势。但其这几年的乱停放、高损耗等负面影响,一直是行业无法治愈的“痼疾”,随着市场的饱和以及盈利能力的减弱,共享单车的运维成本将制约它的长足发展。
共享电单车的“未来之重”
(图片来自网络)
共享电单车,被行业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受益于共享单车培育出来的骑行需求以及共享单车暴露出的问题,“不踩不动、一踩智动”的共享电单车的发展显得快而理性。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享电单车的运营企业超过200家,中国每天有10亿次两轮车出行,其中电动车(含共享助力车)达7亿次。而截至2019年,全国共享电单车的数量已超过100万辆,预计今年底将新增加百万辆左右。
那么,共享电单车的市场潜力有多大?
根据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近日发布的《全国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如果以全国8亿城镇人口计算,市场需要1000万辆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俗称:共享电单车)。更有意义的是,如果全面推行,它能带动解决10万人的就业。
“共享电单车,未来将成为‘共享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共享电单车的头部运营商之一,人民出行研究院院长盖金东对行业的发展前景有着很乐观的研判,这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市场敏锐,还是企业盲目的乐观和自信?
涂泽新也认为,尽管在骑行定价上,共享单车更具有“低价吸客”的优势,但共享电单车的损坏率更低,盈利能力更强,投资回报周期短(大约6-8个月就能回本),因此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看来,这并不是盖金东一个人的乐观。作为共享出行T队中的“国企血统”,人民出行共享电单车在快速下沉市场中,已覆盖了包括南宁、成都、重庆、赣州等地级市的百余个城市。盖金东介绍,在差异化发展中,“人民出行”以慢行交通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以“5G智能公共电动自行车”为抓手,致力于慢行智慧交通5G技术实际应用,利用“可视化、可量化、可预警、可调控”的平台机制,打造“新国标”公共电动自行车示范基地、5G智能慢行交通大数据平台试点。
“人民出行5G智能电动自行车的各项性能均符合‘新国标’”。盖金东的话里,还有对自家品牌的自信。
艾媒咨询预测,到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车辆可达到800万辆,收入规模将达到200亿元。对于即将迈入行业快车道的“共享电单车”,业内更关心的是共享经济在交通出行方面有哪些形式,如何避免重蹈“共享单车”的覆辙,形成健康有序的发展?
涂泽新认为,促进共享电单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企业、政府、行业组织、专家智库、媒体舆论等多个主体携手助力,在制订共享电单车行业标准、规范、法律法规,打造行业监管体系,建设供需两方信用体系,提升公民认知等多个层面共同推进。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