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共享餐厅 “玩概念”还是真便捷?
不久前,沪上首家“共享餐厅”从黄浦区市场监管局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目前已开始试营业。什么是共享餐厅?吃饭也能共享吗?青年报记者由此展开了调查。
“共享餐庁”所在的商场在地铁上方。跟一般餐庁不同,共享餐厅门口打的小广告罗列着入驻餐庁的名字和招牌菜。餐厅没有后厨,菜都是从周边餐庁送来的。
没有菜单,记者用手机扫了一下桌上的二维码,他们的订餐APP可以选9家餐庁大约100道左右的菜和点心。2分钟后,饮料就上来了。但是点的菜始终处于“配送中”状态。过了好长时间,饥肠辘辘的记者终于等来了羊肉串。面也送来了,已经基本没什么热气,成了“冷面”。记者留意到,晚到的一对谈生意的小伙伴一入席,未见点单,菜便一道道端了上来,原来,这个APP可以在外面提前点好单。
对于共享餐厅,赞赏者称:能在一个没有厨房、厨师的餐厅里吃到9个餐厅的美味,这就是共享餐厅的魅力。批评者称:等待时间太久。还有人表示:总结一下就是跑到外面店里去点外卖吃。
■A06
眼下,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等“共享经济”已经遍布我们的生活。不久前,沪上首家“共享餐厅”从黄浦区市场监管局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目前已开始低调试营业。什么是共享餐厅?吃饭也能共享吗?青年报记者由此展开了调查。
青年报记者郭颖
采访者体验上菜时间餐厅没有自主权
“共享餐厅”还真不好找。其所在的商场就在地铁上方,客流很大。走出地铁闸机便是商场地下一层的餐饮区,正是午饭时间,每家餐厅都坐满了顾客,生意不错。绕过“迷宫”般的地下部分,通过自动扶梯一层一层到达四楼。二楼是卖衣服的,三楼和四楼是饭店。向一家餐厅门口的服务员询问“共享餐厅”在哪里?她热情地向右边指了指:“就在那里面!”
穿过一道长长的走廊,终于看到共享餐厅了。位置比较偏,门面也不算大,门口有个时尚的领位小机器人,大堂里摆放着十几张餐桌。不像大多数餐厅地板油滑,这里环境干净整洁,不像中餐厅,倒像咖啡馆。跟一般餐厅不同,共享餐厅门口打的小广告罗列着入驻餐厅的名字。他们没有后厨,菜都是从周边餐厅送来的。
“欢迎光临!”服务员询问了人数之后,热情地把记者迎到了里间,此时已是中午12点50分,大堂基本坐满了,只剩里间还有座位。
没有菜单,根据服务员的指点,记者用手机扫了一下桌上的二维码,他们的订餐APP可以选9家餐厅大约100道左右的菜和点心。
说好“满20元减20元”的优惠怎么操作都无法享受,只有“满150元减50元”的。由于操作不熟练,坐在另一桌的一位男士多次把服务员叫来询问。还有一对情侣,浏览了一下APP,认为其他餐厅不是所有的菜都有,便双双离去了。
根据提示,记者点了9家餐厅中一家新疆餐厅的芦花鸡面、烤羊肉串还有饮料。服务员表示,结账后才会上菜。根据共享餐厅方面的介绍,菜价跟对方店内一样。事实上,还可以分别从不同的餐厅点单,菜式比同一家餐厅要丰富些,但重复的菜也很多。
2分钟后饮料就上来了。共享餐厅有食品经营许可证,他们可以自营饮料,但是点的菜始终处于“配送中”状态。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记者按捺不住,点了APP上的“服务铃”,把服务员叫来。服务员满脸歉意地解释说已经加急催过了,还没有送来。
这时,记者留意到,晚到的一对谈生意的小伙伴一入席,未见点单,菜便一道道端了上来,原来,这个APP可以在外面提前点好,只要结了账,菜就会送来,免去了等待的时间。因为知道等待的时间会比较长,有经验的顾客会提前操作。
一直到13点25分,饥肠辘辘的记者终于等来了羊肉串。经过再次催促后,面也送来了,鸡肉和面是分盘盛的,量不大,但是盘子小得居然还装不下,不知道这个盘子是属于新疆餐厅“原配”的,还是共享餐厅的,吃起来不太方便。而且,面已经基本没什么热气,成了“冷面”。
监管方态度后厨已纳入食品安全监控网络
共享餐厅的具体操作是这样的:下单完成后,相应店家就会收到指令,在完成菜品制作后,经过专业打包,放入专用的餐食周转箱,送往共享餐厅。到了共享餐厅后,传菜员从周转箱里取出菜品,对摆盘稍作调整后,放到托盘上,由服务员端送上桌。
共享餐厅方面表示,长时间排队导致饭店顾客的平均流失率在20%左右,如果能够拓展热门饭店的堂吃空间共享餐厅是什么样子的,就能挽回这些流失的顾客,因此便有了“共享餐厅”的创意。
黄浦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对于“共享餐厅”,现行法律法规暂无明确的定义和解释,现有的许可项目也无法对该新业态做准确的归类,要不要发食品经营许可证,发什么食品经营许可证,都没有明确说法。但是,黄浦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创新必不可少。区市场监管局马上上报市食药监局。市食药监局表示要提供一系列的指导,让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今年5月,市食药监局出台了关于“共享餐厅”的监管要求。要求对共享餐厅的物流、配送、供应等其他餐饮店并不涉及的环节,都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比如考虑到菜品配送距离越长,被污染的安全风险就越大,共享餐厅和接单的其他餐厅之间距离要位于同一座建筑,或距离控制在800米内;再比如考虑到共享餐厅会打开外卖包装,对菜品进行整理甚至重新摆盘,因此必须配备符合要求的专间,降低菜品与外界接触、被交叉感染的风险;有些共享餐厅还会采用非一次性餐具,这就需要配备餐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共享餐厅是什么样子的,并安装符合要求的油水分离器。如果供餐人数相当于中型及以上饭店(就餐座位数在75座以上),还应当配备洗碗机。
此次共享餐厅食品经营许可证上的主体业态表述为“餐饮服务经营者(饮品店)”。因为这家共享餐厅对外销售自制的酒水和饮料,属于需要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的业态。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有的许可项目里没有“共享餐厅”这种表述。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黄浦区市场监管局表示,目前已将共享餐厅的后厨监控纳入到区食品安全监控网络,进行动态监控。同时,他们将帮助企业客观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消费者反馈对新生事物接受度普遍较高
青年报记者发现,年轻消费者对于共享餐厅这一新生事物的接受度普遍较高。在一家知名点评网站上,已经有了不少共享餐厅的评价,好评明显多于差评。
赞赏者称:“能在一个没有厨房、厨师的餐厅里吃到9个餐厅的美味,这就是共享餐厅的魅力”“好处就是集结了多家餐厅的特色菜,能一次吃多种风格的菜品,不用随大部队在红人餐厅前排队”“我们吃了什么,自然是混搭的,西班牙海鲜饭加大漠烤羊排”“没有油烟味,很舒服”……
但批评建议也不少:“就是时间久”“餐厅装修简约,也不像各大餐厅有特色菜品广告加持,显得冷清和单薄”“菜传递的过程中会有凉掉的情况,也没法保证冷热菜上菜的先后顺序”“说起来可以点好几家餐厅的菜,其实菜品不是很多,有些餐厅的菜品还有重复的”……
不少消费者更是表示“总结一下就是跑到外面店里去点外卖吃”“毕竟共享餐厅还是有别于叫外卖,食客还是会注重在这家餐厅的食用体验”。
[业内视角]
噱头大于实际不太看好前景
“这有点像特别版的美食广场,噱头大于实际,于商家而言意义不大。”餐饮创业者翁健表示,“从模式上来说,我不太看好,因为时间不可控,出餐多了一个物流配送的环节。另外厨房不可控,涉及到食品安全等问题。像这种情况,万一消费者吃了拉肚子,是谁的责任呢?正常来说两方都有责任。共享餐厅作为主体经营方出现这种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给它供应餐品的店作为供应商同样有责任。”翁健分析道,这家店有点像点餐或者外卖APP的线下体验店,“大家叫好了外卖,然后来这个地方吃饭。”
翁健认为,其盈利模式也有问题,商家入驻外卖平台,外卖平台靠收取提成费盈利,共享餐厅也是靠商家入驻收取提成费盈利。那么,商家为何要入驻他们?“帮那些来不及翻台子的餐厅增加额外的客座区?真的找不到它能够吸引商家的地方,除了搭上共享的风。而且,这个共享可能对于入驻商户来说,体验更多一些,顾客感受不到,就像当初外卖平台上线一样。”翁健告诉青年报记者,“这家餐厅其实是一家体验店,也是一种营销手段,体验的不是餐厅,而是他们的点餐软件。”
“这就相当于大家集中在一起吃外卖,太有中国特色了。”资深广告传播研究者、上师大青年学院的陆新和老师认为,这种所谓的共享餐厅更多的是在玩模式概念,不会有前途。“现在共享是个筐,啥都往里装,不清楚它共享的点在哪里?”
陆新和指出,整个用餐流程本身就会有很多问题,客人点了一桌菜,如何保证上菜过程顺利,包括时间和菜品质量。如果客人觉得某个菜质量有问题,找谁?责任主体不明确。而且,“不同店家碗碟都不一样,如何保证不出错”等都是问题。一旦有问题,店家和消费者两边都会觉得综合成本太高,而放弃继续。“在家或单位等外卖,和去一家餐厅等外卖,对时间的要求可能完全是不一样的。”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