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跑通商业模式?这家互联网医疗企业用12年锻造成功经验
“互联网医疗企业若想为医院带来实质的改变,那一定是就医流程和体验的提升,而这其中产生的利好也会最终释放给患者。”
撰文丨王晓
二十年时间,不足以改变中国的医疗资源格局,但快速卷动的互联网医疗产业,已经历多轮洗牌。
2023上半年,互联网医疗的上空依然变幻莫测。靠“卖药”的医疗电商疲态尽显,坐拥5500万用户的京医通正式退场,初代互联网医疗公司再度传出“瘦身”消息……
身处不同赛道的各派掌门深知其中的共性难题:盈利模式困境。绝对的理想主义养不活手下兵马,急切的功利主义则会让自己成为退潮时裸泳的那一个。
怎么办?
“先想好如何赚钱,跑通商业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得到市场认可后再复制。”这是健康160的创始人兼CEO罗宁政给出的答案。
从2004年注册域名之时算起,健康160已走过19个春秋,且在2020年5月实现了正向现金流,对于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其中的艰难苦楚不难想象。
和同行相比,罗宁政和他的团队颇为低调,这也间接使得健康160一直以深圳“本土老字号”的形象示人。事实上,他们已悄悄将打磨十余年的“健康深圳”经验成功推向了重庆、青岛市、长沙、天津等多个城市。
6月17日,“医学界智库”就健康160的建设蓝图与罗宁政展开对谈。彼时,他和团队主办的第二届湾区“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医生影响力年度盛典正在深圳前海如期召开。
“蛰伏”深圳12年,先跑通商业模式
2013-2014年,互联网医疗风头正盛,不少企业迎着风口拿到了巨额融资。“那时的行业气氛整体很浮躁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大家都在想着编故事去讨好投资人”,罗宁政在交谈中坦言。
可烧钱造流量,换不来用户的付费意愿,盈利模式始终是摆在各大互联网医疗企业面前的难题。更为直接的打击来自于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很快,政策收紧,资本寒冬来袭,互联网医疗一夜之间从宠儿变成弃儿。
“覆巢之下无完卵”,罗宁政回忆说,当时包括健康160在内的所有互联网医疗企业,日子都不好过。
融资困难的情况下,罗宁政开始冷静地思考,公司如何才能先保证活下来。彼时,健康160在B、C、D(医院、患者、医护)三端都有布局,但在评估了自身优势后,160选择在B端(医院)集中发力。这对一直追求业务“大而全”的健康160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决策转变。为何如此抉择,这和创始人罗宁政的个人经历分不开关系。
在投入互联网医疗的汪洋大海之前,IT出身的罗宁政曾在深圳一家公立医院做了7年的信息科主任。他始终认为,互联网医疗根本是要解决老百姓看病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和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因为大医院是产生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景。
创始人的从业背景与对行业的判断也投射在了这家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从10年前的挂号做起,到帮助医院做IT系统,再到线上流程优化与医院IP推广。打造轻量级的IT系统,一直是健康160最核心的优势。而在2016年之后,“云医院”的业务比重进一步增强。据罗宁政介绍,目前公司拥有的七八百名员工中,70%的人力都聚焦于B端,专注于为医院做互联网医院的运营和服务。
事实证明,罗宁政这个“脉”把准了。
在高峰论坛的演讲中,罗宁政亮出了健康160深耕深圳医院12年的成绩单:2600万注册用户,100%公立医院覆盖率,80%民营机构覆盖率,70%医生覆盖率,80%线上挂号市场份额以及80%线上问诊市场份额。
“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还是其他的中国城市,能够有第三方平台做到如此高渗透率的唯有深圳”,在回望这段创业路时,罗宁政总结了他的“战略密码”:创业初期不要追求地域面和业务端的全覆盖,先专注于把模式跑通,找到买单方,实打实地赚到钱。
为医院赋能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验证,而在公司2020年5月实现正向现金流后,罗宁政判断,复制与推广“深圳经验”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走出深圳,城市健康入口的构想
“撞”上了国家新政
健康160新一轮的构想,是“打造一站式的城市入口”。东西南北中,除了大本营深圳外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健康160还瞄准了重庆巴南区、青岛市南区以及长沙天心区。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出通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通知要求试点城市要实现信息管理一体化,根据城市网格化布局情况,鼓励市级统筹信息系统建设和整合。这和健康160“数字健康城市平台”的战略一拍即合。
罗宁政和他的团队希望利用累积多年的运营经验和资源优势,推出160云医院、云社康、云药店等解决方案,以此为基础打造城市级医疗健康服务入口,为数字健康城市建设带来更多可能性和机遇。
健康160刚刚走出深圳之时,也不乏质疑之声,有业内人士表示,能做第三方运营的公司,技术实力是基础,资金实力是支持,政府背书才是决定性因素。走出深圳和大湾区的“舒适圈”,健康160很可能会“水土不服”。
但健康160用成功的实践结果给出了强有力的回应。以长沙市为例,市政府将长沙本地服务APP/小程序——“我的长沙”其中的医疗健康服务板块委托给健康160运营。患者可以在“便民医疗”一栏,实现挂号问诊、体检、门诊缴费等“一站式”服务。转眼间,健康160与长沙广电已携手合作近一年。
罗宁政表示,政府最大的担忧是风险,但健康160的财务表现比较稳健,业务运营方面又做得很出色。对于这种能实现患者、医护、医院、政府等多方共赢的平台,政府很乐意推动其向前发展。
除了政府端的合作外,健康160还与拥有3.5亿用户的国产科技巨头华为达成合作,根据协议,健康160将作为华为负一屏的独家运营伙伴。对于华为用户来说,无需下载新的APP,点开“华为生活服务”后,只需轻轻一划就能看到医疗入口。
在罗宁政看来,当把所有的基础工作都做好以后,经验复制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最难的是在初创阶段有定力和耐心去打造差异化的市场定位。“聚焦于创造价值,而不是一味满足资本的需求,实践和时间自会证明,好的产品一定可以获得用户的认可。”
新冠疫情后,健康160瞄准基层社康
新冠疫情让蛰伏已久的互联网医疗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在线诊疗平台临危受命,医药电商甩出傲人业绩,多家科技大厂递上了IPO申请表。但罗宁政在这场跨越三年的疫情中看到了更多。
“疫情凸显了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分级诊疗的重要性已被提升至制度层面,但基层医疗仍有待解痛点。”
通过走访和市场调查,罗宁政发现很多社区医生在签约之后就把居民拉到微信群,但患者多了之后很麻烦,医生无法直接获悉患者的身份信息,群里总是“叽里哇啦”各种声音乱作一团。
如果能打造一个方便医患沟通的线上社群,让患者可以随时找到签约医生,进行挂号、问诊、转诊等专业服务,医生点开患者头像就能获取患者既往病史,这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医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理念驱动下,“160云社康”在今年3月应运而生。这项创新产品还获得了深圳市社区卫生协会的支持,旨在辅助社康机构加强服务场景的覆盖。
罗宁政说,基层医疗一直是中国医改的痛点和难点,互联网平台视而不见的原因是这个想法很难吸引到投资者。但他认为,深圳卫健委很早就实施“院办院管”的体系,大三甲医院能够赋能到小社区,小社区也方便将有需要的病人上转诊到大三甲。
一边赋能大三甲医院,一边通过社群运营提高基层社康签约率,健康160是在分级诊疗的两端发力,发挥三级医院兜底保障作用的同时,助力基层织密网底。
打通数据壁垒,
医患需要一个开放共享的信息系统
在关注基层的同时,疫情的搅动也让罗宁政萌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患者、医生、医院究竟需要的怎样的信息系统?
中国智慧医院的建设始于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系统,如今,纵使与医院管理的结合已经讨论得风生水起,但回头看,与患者最切实相关的数据——电子病历始终未做到完全打通。
医生写病历储存在医院,家庭医生写病历存放在居民中心,居民均无权随时调用,最离谱的是,同一家医院不同院区的病历甚至都无法做到互通。
“不同院区是不同的厂商,或是同一个厂商的不同团队,这样可能就打不通了。而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是,院长从来都是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去做病历管理,而不是从病人服务的角度出发的。”罗宁政给出了自己的行业观察。
罗宁政介绍道,数据孤岛是医院目前对居民进行健康管理时面临的最大阻碍,而他想做的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患者授权后,电子病历等数据就可以从医院调出来。
这也是健康160的另一个创新产品——“健康日志”,按照最初的构想,有了这个平台,各个医院不用搭建自己的管理系统,便能实现数据在医疗机构内部互通,医疗机构之间互通,还可以医院与居民之间互通共享。
据悉,“健康日志”的项目已经在中国医改样板地区——深圳罗湖先行试点,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也表示,“健康日志”契合了中国医改“整合化”的发展方向,希望这个平台能尽快为14亿中国人提供更为便捷、全面的健康服务。
“优质、专业、便捷和实惠”这是罗宁政为健康160定下的“家规”,这也是160旗下每一个平台、产品都要遵守的八字箴言。他相信,互联网医疗企业若想为医院带来实质的改变,那一定是就医流程和体验的提升,而这其中产生的利好也会最终释放给患者。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