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未来社区智慧化转型发展研究
摘要: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与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智慧化转型的重点和关键在于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本文从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概念与实践经验出发,分析智慧社区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联性与差异性,提出智慧社区建设是城市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空间传导与综合技术应用;更是彰显未来社区人群包容性、治理多元化与区域认同感的关键。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智慧社区建设的特点,指出智慧社区建设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强化,强调社区管理的智慧化与服务的人本化;构建有效的自下而上的治理机制;营造适宜智慧城市建设的多样场景;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与预留未来城市建设发展接口,为未来社区智慧化转型发展提供政策导向。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化转型
01
引言
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正在引领世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改变着城市发展运行的方方面面,社区作为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发展和转型的载体,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表达,更是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集中展示。
未来社区智慧化转型旨在将智慧城市的理念引入社区,以市民福祉为出发点,通过推动社区规划、建设、治理向智能化、人本化和数字化转变,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服务,充分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同时强化政府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提高社区居民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政府、社区、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因此,未来社区智慧化转型发展的重点在于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塑造人本化、智能化的未来邻里,建设有归属感、舒适感和体验感的智慧城市基本单元。
02
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
2.1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一般被解释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感知、整合、分析城市运行的各个系统信息,从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等活动出发,通过积累、演绎、学习、仿真等过程,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和响应式转变(IBM[1],2009;李德仁[2]等,2011;迈克尔·巴蒂[3],2015)。
狭义的“智慧城市”可以理解为通过各种先进技术方式和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城市发展状况[4](王世福,2012),是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的延伸[5](丁国胜等,2013),其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通过感知化、泛在化、智能化的方式,使城市中的各类基础设施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进而将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中枢神经[6](许晶华,2012;刘洁,2014)。简而言之,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7-9](赵四东等,2013;肖建华,2013;沈阳,2013)。
广义“智慧城市”强调城市巨系统的融合和全方位发展,不再简单的以信息技术利用作为其核心[5](丁国胜等,2013)。更加注重城市居民生活的品质和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10](骆小平,2010;刘洁,2014)。认为其是城市化进程的状态,内核是城市化发展的质量导向,其形态是精明的发展战略引领的空间有机体[4](王世福,2012)。
无论是狭义智慧城市和广义智慧城市,大多数专家认为智能城市是数字化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展,旨在实现城市管理服务的智能化与精准性,突出公共福利和社会服务的人本化,强调更加全面的城市信息感知、更精明的城市决策,更多元的均衡服务[11]。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开启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从城市建设实践来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搭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抢占新一轮信息技术竞赛的制高点,同时,缓解由于城市发展带来的能源危机、环境问题等“城市病”,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市民生活。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智慧设备、智慧能源与环境、智慧生活与管理等方面,涉及城市的规划建设、居民生活、城市可持续、城市安全、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在技术层面,各城市智慧建设,主要采用大数据手段,对与城市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城市中央处理器,将数据和信息及时发放给各承包商和运营管理部门,实现城市问题及时反馈与处理(表1)。
表1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案例(整理自参考文献[12-14])
2.2 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smart )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中的美国,当时硅谷为应对经济衰退第一次提出“智慧社区”的想法,旨在帮助地区快速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促进区域快速转型发展。
1997年,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智慧社区研究所年编制的《智慧社区指南》(Smart )指出,“智慧社区”是政府、企业、居民了解信息技术的潜力,并利用相关技术改变社区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法。在研究所编写的《智慧社区实施指南》中,“智慧社区”被进一步定义为了解信息技术潜力的社区,社区成员共同努力,利用信息技术以积极的方式推动社区转型发展,促使社区所有成员受益[15-16]。
1998年,加拿大工业部智慧社区领导小组对智慧社区进行详细辨析指出,“社区”是具有相似利益共同体组成的城市最基本单元,这既包括了地理空间要素,也涉及人文与社会结构,而“智慧社区”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为基础,推动社区生活向智慧化转型发展的利益共同体[16]。
2003年,智慧社区国际合作组织(Smart ,SCIN)将智慧社区定义为一个具有未来愿景的社区,该社区通过创新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以增强社区居民、政府和片区的整体服务响应能力,带动区域发展与更新
[16]
。
在国内,智慧社区一般被定义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居民日常生活进行感知、分析、发布和整合,实现对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社区环境的安全感、社区服务的便利性和社区空间的舒适度(申悦
[17]
等,2014;梁丽[18],2016;纪江明[19]等,2016)。
2.3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
从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相关概念和研究重点来看,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传导,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服务与管理过程中的综合应用,是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在为居民提供优越的空间环境、均衡的公共服务、优质的就业机会的同时,构建更具共识性的协同关系,增强区域人群认同感,进而促进社区永续发展。
智慧社区建设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传导和空间落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和手段。而相较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一方面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对于提升社区整体福祉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智慧社区建设着眼于社区人群的需求,强调相关利益者共同参与和社区自治制度的叠加,即智慧社区建设更强调提升社区居民的集体认同感与社区治理的自组织能力(Coe[20]等,2001;[21],2004;[22]等,2015)。
换而言之,未来社区向智慧化转型发展更加强调社会、道德和环境因素在社区乃至整个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彰显社区居民的自我学习、适应和创新能力。社区建设的智慧化与智能化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重塑或优化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手段(Eger[23],2009),其建设理念彰显了社区生活的包容性、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决策治理的全民化[24]。
03
智慧城市下的智慧社区营造
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其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共享经济下的智慧城市,突出技术应用在社区生活中的人本化与服务性。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看,构建感知一体、数据整合的社区管理服务平台是前提;从社区服务的角度来看,提供精准配套,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是关键。
3.1社区治理感知化
阿姆斯特丹智慧市民实验室( Smart Lab)[25],致力于“社区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平台”的构建,旨在为社区环境、管理等紧迫性问题提供智慧化解决方案。在环境研究方面,团队设计制作了一款环境传感器——Smart Kit,能够监测空气中有害气体(CO与NO2)、温度、湿度、光强度,以及噪音级别,提升社区环境的安全性;社区管理方面,团队开发Data (数据仪表板),通过可视化数据,为社区访问者提供直观、开放的数据信息,提升社区问题的可视化分析,增加居民对于社区的认知,便于社区开展针对性行动(图1)。
图1 Smart Kit/ Data (资料来源于:参考文献
[21]
)
3.2社区交通服务定制化
阿姆斯特丹的社区交通智慧化服务项目可以分为物联网(IOT)、出行即服务(MaaS)两大主题
[26]
。
(1)智能维护和更好地利用停车设施
针对社区停车难、停车效率低,以及停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等问题,阿姆斯特丹建立智慧停车系统,该系统通过减少无效出行,改善区域交通流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系统是一个共享停车平台,通过对社区、酒店和医院等公共与私人停车设施信息进行平台运作,为出行者提供共享停车信息,实现实时可用性,提高停车位利用率
[27]
(图2)。
图2 智慧停车系统(资料来源于:参考文献[23])
(2)出行即服务(MaaS)
该试点项目通过开发应用程序,为社区居民和短距离通勤出行者提供共享出行服务,平台通过分析社区人群出行数据,整合公共交通、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等多元交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主动、积极的出行服务,进而提升片区的交通可达性水平。此外,试点项目针对社区中的特殊人群(如学生、老人和残障人士),提供按需分配的出行服务,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出行服务系统。通过MaaS出行服务平台试点,减少社区居民的出行次数、缩短出行时长、提升出行服务品质,同时为减少城市交通碳排放提供支持
[28]
。
3.3社区公共空间数字化
为满足智慧城市的建设与不断增加的游客规模,阿姆斯特丹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可达性为重要试点,对居民出行热点社区和游客到达重要景点进行精细化梳理,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公共信标网络,该网络通过持续为智能设施发送定位服务,以实现公共空间信息实时感知、公共交通出行实时预报,为社区居民出行提供数字化服务。
人行道实验室( Labs)在多伦多的以街道空间为设计基础,利用数字化管理的模式,建立区域协同的街道空间自适应管理系统,整合交通流、人流、物流等不同信息,实现空间管理智能化,分时、分区、分类动态管控街道空间,提升街道公共空间吸引力,重塑街道空间。一是通过消除路边停车来实现街道路缘空间分时动态管理,基于路缘空间的时空使用规律,将白天与夜间的空间进行差异化管理,提升社区空间活力;二是采用模块化路面,提升路面维修养护的便捷性和低成本化;三是设置自适应响应式交通信号,保障区域街道空间的稳静安全;四是打造“建筑雨衣”提升街道空间的品质与环境自适应能力
[29]
(图3)。
图3 labs公共空间数字化(资料来源于:参考文献
[29]
)
3.4社区能源供给精细化
阿姆斯特丹Smart Grids——Viva Cité,该项目实现能源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协作和实时管理。系统通过深入了解实际使用和能源生产,智能化管理城市的能源使用(供应和需求)。Viva Cité利用安装在消费者家中的智能电表收集的数据,收集的数据集成在智能化管理平台中,并为消费者、网络运营商和生产方提供实时的数据反馈,提升社区能源使用效率
[30]
(图4)。
图4 Viva Cité项目(资料来源于:参考文献
[23]
)
3.5空间塑造多样化
人行道实验室( Labs)在多伦多的实践中,通过塑造灵活的底层空间,实现集市场、咖啡馆和艺术空间等多种用途的无缝体验空间;通过差异化的住房供给,促进社区人群融合,提升智慧社区建设的包容性与多元化;通过开发“”数字租赁平台与“”数字应用程序,在收集人群空间活动数据的同时,为消费、商家、政府工作人员、游客、文创工作者等提供个性化空间需求解决方案;通过扩展步行和自行车网络,设置慢行绿波和机动车限速智能信号,优化社区功能布局,打造适宜“15分钟生活圈”的慢行社区[29](图5)。
图5 labs多样化空间打造(资料来源于:参考文献
[29]
)
04
智慧社区的特征研究
4.1社区居民“智慧化”
智慧社区建设既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更是对社区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因此,智慧社区建设应该被视为是一个有机系统、一个联系网络,推动社区居民“智慧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居民“智慧化”首先是需要让社区居民了解智慧社区建设的内容和意义,让居民能够清楚智慧社区系统建设的价值;其次,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受益者与利益相关者,只有增进对系统了解,才能保障智慧社区建设计划的有序推进;最后,让居民成为智慧社区建设的主动参与者,才能够维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6]
。
4.2管理服务智慧化
个性化服务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最直接体现
[17]
,建设智慧社区的基本前提是管理服务的智慧化。社区作为承接上级相关业务部门的直接主体,建设智慧化管理服务的社区,重点在于打通社区管理服务相关业务的“信息孤岛”,完善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化与网格化,提升系统间的智慧信息覆盖率,实现管理服务一平台
[18]
。
此外,推动社区管理服务智慧化的要基于居民日常时空行为特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感器设备,按照“生活圈”、“公服圈”规划,对社区网络进行动态化、实时化管理,精准了解社区居民生活需求与生活方式,精细化提供不同人群、不同行为、不同时空的社区治理方案
[15]
。
4.3空间载体多样化
智慧社区空间载体多样化的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即构建混合多样的功能载体与提供灵活多元的交往场所。其中,构建功能混合的智慧社区既强调设计和建筑功能布局的混合,又强调居住人群的复合与活动的融合。智慧社区通过布局更加混合的物理功能,提供成本多样、空间丰富、形式多元的建筑空间共享经济下的智慧城市,吸引不同需求人群的入住,有利于促进人群融合,推动社区多元化、包容化发展
[29]
。
对于塑造灵活多元的交往场所而言,智慧化应用与人本化空间设计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智慧社区通过设计和建设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多样空间,鼓励艺术、技术、IT等不同领域人员与社区居民发生交流,形成极具创新性的交往空间和社会触媒,形成社区生活的“第三空间”
[29]
。
4.4技术服务人本化
基于居民需求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智慧社区通过公众参与平台了解社区居民的主观需求,并通过传感器设备整合居民出行特征,为社区规划建设与决策制定提供直接参考
[17]
。因此,新技术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应秉持“以人为本”与“需求导向”,无论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链式出行服务、智慧化治理平台、一站式社区管理和全龄化公众参与,还是在满足未来社区向场景化空间、定制化服务和全智能应用等方面,智慧社区都需要以居民需求为基础,面向民众心声与真实想法,以提升社区宜居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为居民福祉而努力。
05
未来社区智慧化转型发展启示
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与重点,其智慧化转型的重点在于建设智慧社区。智慧社区建设既要凸显新技术在社区层面的综合应用与实践,更应注重居民间的合作协同,强调共同治理和公众参与。因此,未来社区智慧化转型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强调社区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人本化。智慧社区建设要以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所需为出发点,一方面,基于传感器、视频等信息技术,分析居民行为活动规律,面向社区居民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基于社区居民需求,精细化制定社区管理机制,形成精准化、响应式和平台化的社区管理服务。
(2)构建有效的自下而上的治理机制。引导社区相关利益者共建共治共享,建设自下而上的治理机制是社区居民向“智慧化”转型的关键步骤。智慧社区建设的重点之一就在于提升社区居民的自组织意识和社会归属感,强化社区治理的共同体模式,既能够提升居民对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更能够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翁精神。这有利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政策的传导与实施,更能够为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提供经验积累。
(3)营造适宜智慧城市建设的多样场景。智慧社区建设要以提升社区活力、丰富区域功能、满足未来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功能复合、场景多样、预留未来的营造思维。通过整合街道空间、公园、广场和开放空间,来营造适宜更多户外活动交流的公共空间场景;通过探索可移动路缘、智能街道等新技术应用,建设便于空间布局与维修的街道空间场景;通过设计灵活多用途的户外空间和智能户外舒适系统,塑造更加人性化和活力的商业消费场景;通过创建“人本化”的稳静交通系统,减少小汽车出行需求,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场景;通过提供面向用户的响应式交通服务,改善片区交通秩序,打造适宜未来的自适应出行场景。
(4)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智慧社区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试验场,在技术应用场景创新、应用方法与模式创新和新技术模拟实验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目前新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来看,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在社区交通服务、能源管理、安全管理和生活服务等不同方面的应用,是社区智能化建设的突破口与方向。
(5)预留未来城市建设发展接口。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关键基石在于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建设面向未来的智慧社区,一方面需要以现阶段先进技术为基础,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未来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未来技术预留空间,提升未来社区智慧转型发展的自适应能力与技术兼容性。
参考文献
[1] 张永民,杜忠潮.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 中国信息界, 2011, 168(2): 28-32.
[2] 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J]. 地理空间信息, 2011, 9(6): 1-5, 7.
[3] 迈克尔·巴蒂,赵怡婷,龙瀛. 未来的智慧城市[J]. 国际城市规划, 2014, 29(6): 12-30.
[4] 王世福. 智慧城市研究的模型构建及方法思考[J]. 规划师, 2012, 28(4): 19-23.
[5] 丁国胜,宋彦. 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 城市发展研究, 2013, 21(8): 34-39.
[6] 许晶华.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类型比较研究[J]. 城市观察, 2012, 20(4): 5-18.
[7] 赵四东,欧阳东,钟源. 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评述[J]. 规划师, 2013, 29(2): 5-10.
[8] 肖建华.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及协同城乡规划研究[J]. 规划师, 2013, 29(2): 11-15.
[9] 沈阳. 浅谈“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J]. 上海城市规划, 2013, 109(2): 25-29.
[10] 骆小平. “智慧城市”的内涵论析[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0, 12(6): 34-37.
[11] 智慧城市发展历程(英文)[J]. China , 2014, 66(3): 44-45.
[12] 宋娜,杨秀丹. 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建设及启示[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7, 7(5): 3-5, 13.
[13] 曼彻斯特智慧城市建设[J]. 金卡工程, 2012, 191(9): 33-34.
[14] 梅雪珂. 中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D]. 黑龙江大学, 2016.
[15] 柴彦威,郭文伯.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路径[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4): 466-472.
[16] H. Smart .2004.
[17] 申悦,柴彦威,马修军. 人本导向的智慧社区的概念、模式与架构[J]. 现代城市研究, 2014(10): 13-17, 24.
[18] 梁丽. 北京市智慧社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电子政务, 2016, 164(8): 119-125.
[19] 纪江明,葛羽屏. _基于“三网一云”理念的上海智慧社区发展策略研究 (1)[J]. 城市发展研究, 2016, 23(8): 119-124.
[20] Coe, , , et al. E- and Smart : A .[J]. , 2001.
[21] H. Smart .2004.
[22] , Rosa, Maria, et al. Smart : , , , and [J]. The of urban , 2015.
[23] Eger J M . Smart , Smart , And The At The Pump A [J]. I-ways, 2009, 32(1):47-53.
[24] M V , O , M , et al. Multi-level for in smart : an [J]. and , 2020.
[25] W.-smart--lab[EB/OL].
//en//--lab
.(2015-02-01) [2017-05-09].
[26] NMD , Yeap J , S , et al. A Paper of the Smart City and Smart [M]. 2019.
[27] . - makes and more [EB/OL].
l///
. Smart City [2016-06- 24].
[28] Y , T , Chang S , et al. Case smart - [M]. 2020.
[29] 刘泉,钱征寒,黄丁芳,等. 美第奇效应与触发未知创新的智慧社区[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 27(8): 100-108.
[30] Cité V. Citi-zen [EB/OL]. -/. [2017-05-18].[EB].
资料已经上传至「智能交通技术」知识星球,加入星球后可下载。
最终重点推荐当下最新最火的商业模式 不管你是想创业找项目的,还是自己开实体门店的,猪小侠是目前市场独一无二的实体门店引流商业模式 猪小侠属于消费返现平台,即消费者消费多少就有机会返现多少,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消费者复购和分享,提升门店的客源 更多详细了解点击进去 猪小侠全民共享系统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