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吗?
这一年来“共享”单车的火爆催生了一系列“共享”商业模式,“共享”充电、“共享”雨伞,等等等等,似乎广大创业/ 拷贝者与投资人在一夜之间找到了一个被国外忽略或错过的新商业模式,由此要在任何一个缝隙寻找创造“共享”新经济也可以理解。从“共享”单车2016年上街开始,标志着我们终于可以不用以这是“中国的谷歌”、这是“中国的亚马逊”、“中国的XX”……的对应方式来介绍中国创业企业的元年。这的确是一个振奋人心共享单车对经济的意义,也容易导致头脑发热的时刻。
毫无任何质疑,“共享”单车源自中国,这是一个靠谱的、有盈利模式的创新。当然,“越有风险越投资”的范伟派投资人在这个创新模式面前,选择了先砸资金,投放更多竞品,摧毁一个本来可以盈利的实体商业模式,让其回到他们熟悉的用押金来赚取资金利息的薄利模式,或许未来再靠资金来整合,再回到靠商业本身盈利的模式。无论投资人怎么做,好在消费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实际利益。
不过这个人人追捧的“共享”新模式却没有促成在其他产业的复制,无论是“共享”充电,还是“共享”雨伞,都显得颇为勉强。这其中部分原因来自参与这个“共享”经济的产品差异:要依赖GPS定位来“共享”,就必须有电。将改装的自行车放上街道,在骑行中发电,供GPS与车锁使用……一切天衣无缝。你还能找出哪一个产品能帮你在不知不觉中人力发电的?当然,“共享”充电本身就是“电”的生意,不过在手机厂家不断以指数递增的速度刷新电池耐久性的大背景下,在大街上找充电肯定不是一个发生频率很高的痛点,与每天都可能产生的短途需求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除了产品本身与需求强弱的差异外,其他几个跟进的“共享”创新没能像单车那样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商业模式的设计本身就有问题,说穿了这是抱着一个“共享”的理念,在做一件不是靠“共享”的事情。事实上“共享”单车本身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而是一个需要投资生产出大量产品来实现盈利的分时租赁商业模式,从本质讲:“共享”单车除了有GPS辅助,不用还回到原点之外,整个租用流程与公园里租一辆自行车游园没有本质区别。我们或许可以说,那些由“共享”单车衍生的新“共享”业态其实是被这个假“共享”带到沟里去了。
“共享”单车的成功不是因为共享,而是因为巧用了一个已经存在二十多年的GPS定位技术,大幅提升了自行车分时租赁的效率,这份效率转化成了卓越的用户体验。所以这是一个靠投资获取回报的经典商业模式,并非如、Uber、包括中国版的网约车(滴滴也曾被投资者用烧钱做亏,再砸钱整合的方式折腾过)、凹凸租车,等等,那才是让民众拿出闲置资产(包括个人闲置时间)来共享,通过方便别人的生活,创造商业价值。
分享经济的本质应该是“无中生有”,本身没有价值的资产,在某个特定场合,因为有消费者认同其能创造的价值,从而产生了经济,之所以叫经济,因为这种共享是有酬共享,而不是免费共享,不然就是共享公益了。真正的共享经济应该不需要额外的重资产投资,正如网约车模式,网约车平台并不需要购置汽车来实现共享,平台只需要投入部分IT设备,让个体驾驶员装上App,即可开始实现分享经济。回到“共享”单车模式,虽然也有App,但很显然平台是靠投入了重资产,自行车本身,来实现这个商业模式的,而且在这个模式中并没人与你共享什么,要是说平台将它投资生产的自行车“共享”给了你,那其实是一种误导,它就是商家,把它自己的自行车放到大街上让你按1元1次或1小时的方式使用,那叫租赁。同理,眼下放在各个充电站的电动汽车也是分时租赁模式,而不是“共享”模式。你不能因为人力驱动的自行车可以利用GPS技术将放置地点机动化,就将这个租赁本质升格为“共享”模式。
是否还能进一步开发民众(C端)的闲置资源来创造新的共享经济?答案是肯定的。但在我们勾画下一个伟大“共享”创意时,请千万不要再从“共享”单车去找经验,它对分时租赁业务的革命性效率与用户体验提升,实则与“共享”没有半毛钱关系。在这五彩缤纷的假“分享”单车颜色中,让我们平下这颗躁动的心共享单车对经济的意义,回到、滴滴,凹凸租车这些原型中去找一下共享经济的正确打开方式。
中国广告原创文稿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您的公众号信息 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回馈欢迎私信或投稿
最终重点推荐当下最新最火的商业模式 不管你是想创业找项目的,还是自己开实体门店的,猪小侠是目前市场独一无二的实体门店引流商业模式 猪小侠属于消费返现平台,即消费者消费多少就有机会返现多少,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消费者复购和分享,提升门店的客源 更多详细了解点击进去 猪小侠全民共享系统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