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代厨”冲上热搜,未安全筑底的共享服务请慎重规模化
□杨霄
湖南湘潭市一女子上门为年轻人代厨,做四道菜收费66元。近日,此事在网上引起公众热议,冲上微博热搜榜。
不只是湘潭。有媒体梳理发现,重庆、成都、杭州、上海等地早有上门代厨服务,但服务内容与收费标准不一。比如,有的是按出菜数量收费;有的包含代买菜、洗碗服务共享经济与安全,有的却对上述服务费另计;还有的要按用工距离收取费。
上门代厨并不新鲜,其本源是家政服务业细支。在古时候,有专职厨师在大户人家做长工。在现代社会,城市家庭请保姆或钟点工做饭,农村红白喜事置办流水席,都已司空见惯。
上门代厨服务能突然火一把,是它和共享服务产品的消费需求、互联网工具支撑力发生了耦合。
早些年,网上曾就滴滴的发展方向有过调侃:滴滴代驾、滴滴划船、滴滴代喝、滴滴陪护、滴滴代写作业等等。照此逻辑,上门代厨是否能称为“滴滴代厨”?
不难发现,公众每每对共享经济服务产生期许,多是年轻人基于同样的社会环境对某项社会化服务产生了阶段性共需。同时,公众渴望借助互联网手段催化越来越多的传统服务,使其内容质量与价格实现标准化、安全化、透明化,以及服务产品供给的稳定性、便捷性、售后可追溯性。
可以预见,上门代厨一定有它较可观的市场发展空间:其一,国内餐饮文化博大精深、极其丰富,足以支撑上门代厨业务的服务内容,川菜、豫菜、淮扬菜一个月都不带重样的;其二,市场需求足够旺盛。这不只是见厨房就憷的95后、00后,不善或不能做饭的中年人、老年人和有孩家庭也比比皆是,乃至家宴,都是可探索的细分需求客群。
但另需看到,上门代厨这种“入宅”式服务,能否解决食品安全、人身安全两个关键环节才是核心挑战,更是其该不该规模化发展的命门所在。
过往十多年共享经济与安全,很多共享服务产品跑出“中国速度”的同时,充分暴露其操盘人、投资人的贪婪,这包括业绩、用户黏性、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而无论是网约车、外卖、代驾、共享单车,还是上门按摩、洗车、喂宠,都曾发生恶性事件造成严重伤害。那些项目创始人、投资人设定的所谓“在快速发展中解决安全”的策略,多为一己私利的逃避手段,一次雷爆事故足以击碎他们侥幸。
笔者认为,中国并不缺共享经济的创意,不缺互联网对传统服务内容的技术赋能,但偏偏对“安全体系建设先行”缺乏敬畏。基于前鉴,任何新兴的共享经济的规模化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更要纳入政府职能机构监管范畴。公众需要的是舒适、简单、清晰的消费服务享受,绝不是一匹脱缰的“野马”。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