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追问,共享厨房究竟是不是好生意?
最近,共享厨房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接连拿到融资的消息也是频频爆出。2 月 18 日,黄小递获得了 Pre-A 轮融资,望湘园是它的股东之一。2月22日,继共享厨房品牌黄小递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后,熊猫星厨也宣布获5000万美元C轮投资。
这个追随共享经济诞生的产物共享厨房盈利点,在当下外卖市场爆发的前提下,再次萌生出巨大的活力,对此,业内人士也在积极讨论,这是不是一笔好生意?
毫无疑问,如今外卖已经走到了新的拐点。
有数据表明,外卖市场规模已经高达370亿美元,2016年使用在线点餐服务的中国人多达2.56亿,该数字,在2019年增至3.46亿。关键是这个市场规模足够庞大,而且还在持续增长。
在此背景下,共享厨房悄然诞生。它只做外卖不做堂食,也不设置餐椅,商家出餐后会由传递员将餐品送到“膳食分装间”,会由专门的外卖打包员进行打包,放置到统一的取餐窗口共享厨房盈利点,方便外卖送货。当然,绝大多数共享厨房诞生在租金高昂的一线城市,为了节约租金和其他成本而选择做外卖为主的商家,选择共享厨房是一种可行的经营思路。
对于消费者来说,吃到的外卖越来越多来自这样的“厨房”。进驻的品牌有曼玲粥铺之类名字似曾相识但你肯定没有在街边见过的纯外卖品牌,也有望湘园、德克士之类的大品牌。它们在外卖平台上的唯一共性是名字后面往往跟着“吉刻”、“熊猫”、“黄小递”之类的字样,这些就是给它们提供空间的共享厨房。
从当前的共享厨房案例来看,似乎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一方面,传统餐饮业的运营成本和房租居高不下,收益相对较低等,而共享厨房通常是买入或者租赁于那些陷入困境的商务空间,随后为其配备餐厨设施,然后再出租给专门做外卖的食品和饮料企业。
他们还为外卖餐饮公司研发相关软件,帮助他们管理后台运营系统,并整合外卖配送平台。通过生产和管理的集约化,它降低了餐馆老板的场地租用、人力、运营等诸多成本,这是一种低成本的外卖创业方式。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共享厨房同样有着很大的问题。
首先,共享模式虽然帮助外卖商家降低了成本,但成本都在共享厨房自己身上。规模化的运营本身就带有一定风险。
比如,享厨房选址对地段依赖比较严重——需要一流商圈外卖消费人群覆盖广的区域,这块成本就相对较重,很多共享模式为了先期要规模,只能依靠融资烧钱。共享厨房的运营成本究竟有多大?业内有个很著名的例子。之前黄太吉品牌创始人赫畅开始打造精品外卖共享平台,不仅在外卖平台上送自家的外卖,还帮第三方快餐品牌配送,甚至帮助第三方品牌代加工,希望整合餐饮和上下游的产业链和用户重塑餐饮市场格局。一时间,黄记煌、仔皇煲、一麻一辣、青年餐厅、东方饺子王、局气、很久以前、有饭8家餐企涌入黄太吉外卖平台,但最终因合作成本太高,导致入驻商户相继撤场,最终草草收场……
再者,共享厨房模式能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关注点之一——因为由于共享厨房经营者本身是需要大量商家入驻来收租盈利,因此很难对商家进行完整的资质审核,某种程度上也为一些不具备资质的经营者提供了机会,给无证小作坊提供了便利。
而早前也业内人士透露,共享厨房也不断出现因消防、证照缺失、食品安检不过关、污水油烟排放不达标等被迫关店的现象。
而今年的两会,有代表已经“盯上”网络订餐监督管理议题。全国人大代表、万山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华茜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网络外卖订餐监督管理力度的建议》,建议严禁家庭私厨及无实体店商家从事网络外卖。
4个小时后,该项建议一度成为全民关注焦点,挺进微博热搜前3名。
一旦政策法规的执行落地,相信对共享厨房来说,也是一个大考。
END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