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火热背后的思考
共享经济的冰火两重天
2017年,各种共享单车悄然出现在街边的各个角落,摩拜、ofo、小蓝随处可见,共享单车的出现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共享经济的认知。伴随而来的,是物品的共享、知识的共享、技能的共享、房屋的共享的热潮,共享经济模式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2017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发布了《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与者总人数达到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分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如今共享经济乱象的感想,人们出门用Uber、滴滴或易道,甚至我在朋友圈看到过一张别人总结的打车心得:9公里内用Uber,9~16公里用滴滴,16公里外用易道;外出住宿用Airbnb、途家和小猪短租,这种住宿依托于互联网,信息的流动与反馈就非常快,可实时反映服务与体验的质量;而最近兴起的分答则改变了人们的知识分享方式,在分享的过程中,使每个人的知识发挥更大的价值,而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这种知识共享可以触及每一个人,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
可以说,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引入了共享经济概念,分享经济发展非常迅猛,规模也在不断扩展,但是随之带来的是共享经济乱象不止,矛盾不断,大有野蛮生长的态势。共享经济犹如一面照妖镜,将人们的不同品性照得一清二楚,人们既可以成为共享经济的推动者,也可以成为共享经济的终结者。
以共享单车为例,单车乱停乱放,既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极大的烦恼,也拉低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共享单车的丢失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也在考验人们的道德水准;另外共享单车投放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共享经济乱象的感想,使得共享单车超量投放,这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有悖共享经济的初衷;此外,企业之间的不健康竞争导致共享单车行业乱象存生,从现阶段来看,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从融资烧钱、补贴来赢取用户流量,并非从提升自身技术与服务方面来吸引用户。
什么是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定义可见于共享经济鼻祖——美国罗宾•蔡斯所著的《共享经济》一书中。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关于共享经济的定义,业内人士有着不同的理解。“小猪”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驰认为,分享经济是基于存量基础之上,做资源的重新配置,即便是基于增量,也是通过共享的方式;“回家吃饭”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唐万里则认为,分享经济或者共享经济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使用权被多次分享;ofo共享单车创始人戴威指出不管是分享经济还是共享经济,都有“享”这个字,最终还是为消费者服务。
通过分析共享经济的概念,我们发现共享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激活闲置资产的价值,那么共享经济的实现,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资源闲置,这是前提;第二,移动互联平台,有平台才能发布彼此的需求;第三,信任,没有信任,何谈交易。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