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展主题是对发展方向、内容和目的的总规定和要求,是推动发展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指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高质量发展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而是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普遍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三者的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绿色是普遍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作出一系列科学判断。2013年,党中央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部分,进一步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进一步阐述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因此,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的普遍要求和基本特征,要贯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政府对共享经济的措施,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体现。
第二,生态环境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要素,良好生态环境是检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简单理解,绿色发展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2007年,党的十七大做出判断,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确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首次正式提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要求。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在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建议,对绿色发展任务做出了明确部署。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推动绿色发展明确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2025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当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不断增强、变为刚性约束时,生态环境就成为稀缺资源和有价值的自然资本,像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一样,成为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变量。如果经济社会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那就不是高质量发展,换句话说,优美生态环境是检验高质量发展结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三,环境经济规律及其实践经验表明,绿色低碳发展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
生态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涉及空间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等方面。
有研究表明,80%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取决于产品设计阶段。日本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历史显示,脱硫等末端措施的最大贡献率在30%左右,减排贡献主要来自于能源结构清洁化、节能措施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存在着同样的规律和经验。因此,在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了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后,绿色低碳发展将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碳排放达峰,以及美丽中国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生态环境保护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主要方面
总体上,在新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就是要用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精准、科学和依法的治理方式,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二是以引导和倒逼双向发力,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三是以防范化解环境风险,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四是以创建全社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化体系,推动构建全民行动体系和完善环境社会治理。这四个方面也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体现,是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第一,高水平保护,突出“三个治污”是关键,强化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很迫切。
现阶段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首先要实现高水平的污染防治,就是要突出精准、科学、依法“三个治污”。 “三个治污”是对环境污染治理从研究、决策、部署到实施全过程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全过程落实好“三个治污”,治理能力特别是市县两级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的专业化能力是一个短板。也就是说,要进一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原因在于,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地方政府“不会管”、企业“不会治”的问题比较普遍,且日益突出;目前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特别是市、县两级生态环境技术支持力量薄弱、专业化能力不足,难以支撑当地政府和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需求;目前的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市场尚满足不了实际需求;无论是从结构还是从作用看,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已成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
因此,构建强有力的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是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一个迫切问题,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在要求环境责任主体做什么的同时,帮助和指导他们怎么做,解决“不会管”和“不会治”的问题。现阶段,强化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包括:明确职能,系统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相关机构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标准和重大规划与行动计划的配套技术方案制度;培育、壮大和规范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市场;以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牵引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第二,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是出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可以大有作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绿色低碳发展的任务做出明确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充分发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全链条制度优势,用好环境政策和监管的引导和倒逼作用,将降低碳排放、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预防治理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有机结合,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通过集成优化,协同发力,提升环境和低碳政策的多重效果。
用足用好“三线一单”、政策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标准等政策手段,形成空间与规划管控、产业结构优化、项目准入、企业转型升级等管制与引导绿色低碳发展的源头组合措施。
用足用好总量控制、排放许可、环境税费、排污权和碳交易、绿色金融、生态补偿机制、环境责任保险等管制与经济手段和产品生态工业设计、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低碳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强制审计等政策工具,开展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企业、园区、供应链以及城市创建,引导重点行业和基础设施的生态化改造,激发生态产品开发、环保产业等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潜力,推动绿色生产与消费模式的形成。
用足用好环境执法监管措施的倒逼作用政府对共享经济的措施,执法监管的导向既要关注生态环境治理的状况,又要注重对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的引导。
此外,高水平保护,防范化解环境风险是底线,环境社会风险不可低估;高水平保护,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和全民行动体系是基础,要不断完善环境社会治理。这两个方面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体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高度重视,不可偏废,否则基础不牢、底线守不住,高水平保护将难以为继。同时,需要明确的一个重要认识是,实践证明,加强党的领导是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作者系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