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超市到家,生鲜电商的“轮回”救场
来源/营讯社近日,"每日优鲜合伙人跑路"网传截图惊现大众,每日优鲜创始人及合伙人均未持有公司股份。据该企查的资料表明,每日优鲜的实际控制人现是一家香港公司Missfresh HK Limited旗下的公司,隶属于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但是也不可能查询到其他股东的会员资料。为什么每日优鲜创始人团队没有自己的公司股票,而老板却真的想跑?还是说2022年生鲜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又是一种错觉?事实上,生鲜行业借疫情“东风”赚得盆满钵满。因为疫情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了在线生鲜平台,之前手机上没有一款买菜软件,但是如今各个平台不管什么时候更新都非常明确,如今生鲜平台对于生活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在疫情下表现的非常重要,但实际上生鲜平台的发展之路可谓是相当坎坷,盒马就是一个响当当的例子。2016年10月马云在杭州云栖会议上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盒马生鲜作为"新零售"领域的扩张平台,从创立伊始就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及发展模式,重点布局生鲜市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零售新业态。通过四年的努力,盒马终于向生鲜电商行业的第一梯队迈进。在产品方面,盒马鲜生主营生鲜产品,线下门店食品占比80%,其中生鲜占比20%,品种齐全可以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升,生鲜市场一直抱持着很大的增长空间,疫情的来临,让大家开始习惯宅在家里,在互联网灌溉下长大的“95后”“00后”们更习惯于利用生鲜平台进行购物。良好的态势,也为盒马的扩张做好了提前准备。成立五年来,盒马公司的扩张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盒马公司还延伸了盒小马、盒马工厂等门店业态,从开门店开始就是加速奔跑,这个策略在旁人看来不免显得有些激进,但从盒马公司出示的成绩单来看,开店三个月每天就达到了20万元。在所有人都认为行业将"一路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们发现监管在加码,众多平台"死"在了那场没有前途的烧钱战火之中:橙心优选全面倒闭、美团优选大撤退。但是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却还在吹高生鲜电商行业的估值。最近,北京部分社区对疫情进行静态管理。消费者已经分摊到社区超市,大卖场等多渠道购物需求主要集中于美团、京东到家、饿了么等线上线下平台,导致所在区域零售商超线上线下订单激增。4月以来,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都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迹象,前者单日涨幅为45.96%,后者为23.44%。各大平台百元大钞菜肉结合包368水果包588土猪肉团包1088鱼虾团包防疫套餐也经常卖得缺货。叮咚买菜网站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近半个月来,包括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平台订单增长50%。
在用户方面,大型生鲜电商平台出现爆发式增长。据Quest Mobile统计,今年2月上海疫情还未爆发,到3月中旬以后疫情爆发之后,叮咚DAU 3月飙升,比2月环比增长66%,比去年3月同比增长66%。2022年2月盒马约400万,3月盒马约500万,环比上涨25%,同比上涨78.57%。不仅疫情加速生鲜电商行业的发展,国家的政策也积极响应。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4月中旬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生鲜电商,寄递物流企业强化城市冷链前置仓等"最后一公里"设施建设。种种buff相加,却依旧不能维稳疫情周期一过,线上超市的客户量。疫情期间,由于区域管控,消费者将以往分散于附近多条购物渠道的需求集中于能够配送至家门口的零售卖场或平台。但随着疫情缓解,其中大部分新增流量将回落至疫情前水平。这就意味着,消费者不会因为自己是美团、京东到家或饿了么等平台用户超市门店引流成功案例,就自动成为平台在线零售门店新流量。影响消费者下单的始终是地理接近性、商品性价比、服务体验。那么,实体如何在电商冲击下巩固地位呢?增量转变服务存量首先会影响零售企业选择线上平台签约、续约的决策依据优先级发生改变。比如说从近几次疫情反复来看,平台方能够保障运力、拣货支持即成为零售企业最为看重的变量。
而运力能否保障,主要依托两个方面。一是运力匹配模式。例如,有到家平台采用平台派单、配送员收单双向选择模式,平台对配送人员有一定控制性,因此基本运力可以保障。但也有一些平台采用单向接单方式,以增加人工运费等方式鼓励配送人员接单,这将导致一些配送人员刻意等待运费增加后再接单,最终导致运力不足。二是应急反应机制。例如,北京疫情期间,社区封锁造成配送人员难以到岗,是运力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到家平台就是采用预先部署配送人员入驻酒店保证供给,通过"闭环配送"方式完成封控、控制区保供任务、保障运力。零售企业的线上运营改变当零售企业希望通过线上平台导入新增流量实现业绩增长时,运营团队就会专注于线上引流等相关领域。这就需要零售企业付出更大的引流成本进行促销与营销。但如果零售企业将线上定位在满足既有客群多渠道购物需求上,通过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来促成线上利润,就会改变其投资方向。例如:广东一家零售企业做了一个类似调整,停掉线上补贴,然后马上从亏损状态扭转到可以在线赚到钱。而各大在线平台将更多地关注运营效率方面的改进。“主动权”之争,核心聚焦点位之争。在这次北京疫情中,很多零售企业都选择了以保护一个线上平台为主,而暂时关闭其他平台。
一位线上平台内的人对此感叹道:"如今又有实体店在控制着局面。"在前期,京东到家,饿了么和美团等线上平台已经开始在到家市场发力。哪个实体零售商门店可以访问到更多实体零售商门店,哪个实体零售商门店就可以实现较高市场占有率和GMV增长。此时大型连锁零售商超即会有一定的主动权,从而也会进入"站队"阶段。随着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经营成为业界共识,"全渠道"布局成为零售企业发展的必要措施。主要的线上平台,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开始有了更大的"话语权"。这样一方面会导致零售企业访问线上平台佣金和续约费用增加,另一方面会出现营销和促销等在线补贴费用。现阶段,疫情影响使得能够保供应的实体门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线上平台的稀缺资源。集单后的消费者需求也使相关实体门店即便关停部分线上平台,也能够保障供应、提升业绩。由此即可看出,实体店与线上平台的“主动权”之争,实际上是点位之争。事实上,按地区划分,除少数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实力较强的省(市),许多地区零售企业区域密度比全国连锁零售企业密度高。这就意味着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购物习惯,使门店位置重要性并没有纯线下经营时代占绝对优势,但是从店铺数量和周边社区对居民的需求看,点位优势依然存在。 1到家,生鲜电商的“轮回”救场
来源/营讯社
近日,"每日优鲜合伙人跑路"网传截图惊现大众,每日优鲜创始人及合伙人均未持有公司股份。据该企查的资料表明,每日优鲜的实际控制人现是一家香港公司Missfresh HK Limited旗下的公司,隶属于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但是也不可能查询到其他股东的会员资料。
为什么每日优鲜创始人团队没有自己的公司股票,而老板却真的想跑?还是说2022年生鲜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又是一种错觉?
事实上,生鲜行业借疫情“东风”赚得盆满钵满。
因为疫情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了在线生鲜平台,之前手机上没有一款买菜软件,但是如今各个平台不管什么时候更新都非常明确,如今生鲜平台对于生活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虽然在疫情下表现的非常重要,但实际上生鲜平台的发展之路可谓是相当坎坷,盒马就是一个响当当的例子。
2016年10月马云在杭州云栖会议上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盒马生鲜作为"新零售"领域的扩张平台,从创立伊始就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及发展模式,重点布局生鲜市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零售新业态。通过四年的努力,盒马终于向生鲜电商行业的第一梯队迈进。
在产品方面,盒马鲜生主营生鲜产品,线下门店食品占比80%,其中生鲜占比20%,品种齐全可以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升,生鲜市场一直抱持着很大的增长空间,疫情的来临,让大家开始习惯宅在家里,在互联网灌溉下长大的“95后”“00后”们更习惯于利用生鲜平台进行购物。
良好的态势,也为盒马的扩张做好了提前准备。成立五年来,盒马公司的扩张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盒马公司还延伸了盒小马、盒马工厂等门店业态,从开门店开始就是加速奔跑,这个策略在旁人看来不免显得有些激进,但从盒马公司出示的成绩单来看,开店三个月每天就达到了20万元。
在所有人都认为行业将"一路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们发现监管在加码,众多平台"死"在了那场没有前途的烧钱战火之中:橙心优选全面倒闭、美团优选大撤退。
但是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却还在吹高生鲜电商行业的估值。
最近,北京部分社区对疫情进行静态管理。消费者已经分摊到社区超市,大卖场等多渠道购物需求主要集中于美团、京东到家、饿了么等线上线下平台,导致所在区域零售商超线上线下订单激增。
4月以来,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都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迹象,前者单日涨幅为45.96%,后者为23.44%。
各大平台百元大钞菜肉结合包368水果包588土猪肉团包1088鱼虾团包防疫套餐也经常卖得缺货。叮咚买菜网站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近半个月来,包括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平台订单增长50%。
在用户方面,大型生鲜电商平台出现爆发式增长。据Quest Mobile统计,今年2月上海疫情还未爆发,到3月中旬以后疫情爆发之后,叮咚DAU 3月飙升,比2月环比增长66%,比去年3月同比增长66%。2022年2月盒马约400万,3月盒马约500万,环比上涨25%,同比上涨78.57%。
不仅疫情加速生鲜电商行业的发展,国家的政策也积极响应。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4月中旬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超市门店引流成功案例,鼓励生鲜电商,寄递物流企业强化城市冷链前置仓等"最后一公里"设施建设。
种种buff相加,却依旧不能维稳疫情周期一过,线上超市的客户量。疫情期间,由于区域管控,消费者将以往分散于附近多条购物渠道的需求集中于能够配送至家门口的零售卖场或平台。但随着疫情缓解,其中大部分新增流量将回落至疫情前水平。
这就意味着,消费者不会因为自己是美团、京东到家或饿了么等平台用户,就自动成为平台在线零售门店新流量。影响消费者下单的始终是地理接近性、商品性价比、服务体验。
那么,实体如何在电商冲击下巩固地位呢?
增量转变服务存量
首先会影响零售企业选择线上平台签约、续约的决策依据优先级发生改变。比如说从近几次疫情反复来看,平台方能够保障运力、拣货支持即成为零售企业最为看重的变量。
而运力能否保障,主要依托两个方面。
一是运力匹配模式。例如,有到家平台采用平台派单、配送员收单双向选择模式,平台对配送人员有一定控制性,因此基本运力可以保障。但也有一些平台采用单向接单方式,以增加人工运费等方式鼓励配送人员接单,这将导致一些配送人员刻意等待运费增加后再接单,最终导致运力不足。
二是应急反应机制。例如,北京疫情期间,社区封锁造成配送人员难以到岗,是运力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到家平台就是采用预先部署配送人员入驻酒店保证供给,通过"闭环配送"方式完成封控、控制区保供任务、保障运力。
零售企业的线上运营改变
当零售企业希望通过线上平台导入新增流量实现业绩增长时,运营团队就会专注于线上引流等相关领域。这就需要零售企业付出更大的引流成本进行促销与营销。但如果零售企业将线上定位在满足既有客群多渠道购物需求上,通过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来促成线上利润,就会改变其投资方向。例如:广东一家零售企业做了一个类似调整,停掉线上补贴,然后马上从亏损状态扭转到可以在线赚到钱。而各大在线平台将更多地关注运营效率方面的改进。
“主动权”之争,核心聚焦点位之争
在这次北京疫情中,很多零售企业都选择了以保护一个线上平台为主,而暂时关闭其他平台。一位线上平台内的人对此感叹道:"如今又有实体店在控制着局面。"
在前期,京东到家,饿了么和美团等线上平台已经开始在到家市场发力。哪个实体零售商门店可以访问到更多实体零售商门店,哪个实体零售商门店就可以实现较高市场占有率和GMV增长。此时大型连锁零售商超即会有一定的主动权,从而也会进入"站队"阶段。
随着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经营成为业界共识,"全渠道"布局成为零售企业发展的必要措施。主要的线上平台,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开始有了更大的"话语权"。这样一方面会导致零售企业访问线上平台佣金和续约费用增加,另一方面会出现营销和促销等在线补贴费用。
现阶段,疫情影响使得能够保供应的实体门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线上平台的稀缺资源。集单后的消费者需求也使相关实体门店即便关停部分线上平台,也能够保障供应、提升业绩。由此即可看出,实体店与线上平台的“主动权”之争,实际上是点位之争。
事实上,按地区划分,除少数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实力较强的省(市),许多地区零售企业区域密度比全国连锁零售企业密度高。这就意味着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购物习惯,使门店位置重要性并没有纯线下经营时代占绝对优势,但是从店铺数量和周边社区对居民的需求看,点位优势依然存在。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