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用心之作——《国际影响力:逻辑意涵与多维提升路径》书序
作者:刘建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国际影响力:逻辑意涵与多维提升路径》一书以影响力外交为研究对象,在区分理解权力与影响力的基础上,明确影响力外交以提升一国的国际影响力为核心目标,以硬、软权力资源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权力行使手段,旨在国家制度化博弈互动与观念建构过程中,获得其他国家的支持与认可,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外交模式。
如果说以权力为中心的传统外交模式属于静态概念,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影响力外交则更多地具有动态概念特征,强调动态化的国际制度下互动博弈与基于观念分配基础上的主观建构,而这也使得推动国际制度创设与改革创新、参与引领国际议程设置、塑造观念认同与治理经验交流互鉴等成为一国开展影响力外交的主要实践途径。
——《国际影响力:逻辑意涵与多维提升路径》内容简介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这其中不仅要求对变局中所蕴藏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强防范与管控,更应正视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范式性变化,并不断加强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但与各国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范围内劳动岗位不断减少,劳动生产率增速持续下滑。科技创新带动劳动生产率水平提升共享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引言,进而助推全球经济发展的正向循环机制被打破。被普遍预测将重构全球经济、创新版图的,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尖端科技,在目前甚至沦为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的助推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各国虽在防疫信息共享、物资流动与疫苗研发等领域有一定的合作,但贯穿期间的矛盾与摩擦不容忽视,大国关系重构进程提速,特别是中美关系在各个领域竞争与冲突都在急剧上升。
与此同时,与网络数字化技术创新相伴随的是信息传播速度与广度的跃升,带动公民权利意识与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普遍觉醒。大量非极力量崛起,享有和行使权力的领域不断增加共享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引言,作用与影响力进一步凸显。权力扩散与权力转移一道,正成为国际关系发展不容忽视的总体趋势。国家与国家间力量对比与竞争已不再被认为是国际格局演变的唯一标准。面对日渐多元的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及其相互间更趋复杂的力量对比与互动结构状态,国家肆意施展权力的冲动与无节制追求自我利益的行为,正变得低效甚至适得其反。如何超越传统的、较为固化的权力对比与行使方式,更多在国际制度网络与国际观念互动中实现合作,而非对抗;如何将所拥有的权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能够产生想要结果的国际影响力,正成为包括中美在内的世界各国核心的对外政策取向与诉求。
丑则静博士的《国际影响力:逻辑意涵与多维提升路径》一书,是围绕国际影响力的专门性研究成果,集中回应了当前国际关系权力化的限度与困局。在概念上,明确虽然权力是国际影响力无可辩驳的基础,但权力无法自动转化为国际影响力,欲提升国际影响力,即实现对其他国家“改变行为的同时,又获得支持与认可”,需要在规范权力获取与行使方式的基础上,加强国家间的制度化与观念互动。在理论上,系统论述不同于在权力观念支配下,国际秩序多呈现以竞争、冲突为主的零和博弈状态,国际影响力作为一种更复合型的国际秩序分析工具,赋予国际秩序转型变革更具动态性、互动性、包容性的可能;参与引领国际议程设置、推动国际制度创设与改革创新、塑造观念认同与治理经验交流互鉴等兼具行为认可与情感认同的国际合作事项,已成为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多维路径。在实践中,提出国际影响力之争,正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重要维度,或将在相当程度上界定与重塑新历史条件下国与国之间的互动方式与竞争态势。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将“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作为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当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推动国际制度改革,中国国际影响力也在显著提升。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战略信心,有效应对来自美国等西方世界对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正当行为的质疑与打压,为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丑则静博士的这本新著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考视角。
【《国际影响力:逻辑意涵与多维提升路径》于2021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丑则静。本文为刘建飞教授为该书撰写的序言。】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