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共享经济正文

金融机构压力测试:实践、监管和技术

编者按:

本书对金融机构压力测试进行了全面介绍共享经济 监管问题,是一本关于压力测试的“百科全书”,为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展压力测试提供了指导。全书共五个部分,分别介绍压力测试框架、对公信用风险压力测试、零售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经济资本压力测试、监管资本压力测试等内容。

本书对压力测试的流程和模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有丰富的应用实例共享经济 监管问题,是相关工作从业人员十分有用的参考书。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疫情全球蔓延对各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纷纷预计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为全面准确地研判疫情带来的影响,各国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展了多轮次的分析预测,压力测试作为重要的前瞻性风险管理工具,在这些分析预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将压力测试推向风险管理舞台的中央。经过多年的发展,压力测试的理论和工具体系日益完善,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开展相关性或集中度风险压力测试等。通过研读《Stress Testing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一书,我们获得了很好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本书英文原版出版于2008年,距今已有十余年时间,书虽久远,但其中的思想和方法历久弥新,很多内容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标国际领先同行,国内金融机构在压力测试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实践领域还有不小差距。一方面,我们积累的历史数据相对有限,难以覆盖完整的经济周期,制约了模型的使用范畴;另一方面,我们对压力测试技术方法的研究尚属初步,还需学习国外业已成熟的技术,让其在国内落地生根。

本书对金融机构压力测试进行了全面介绍,可以说是一本关于压力测试的“百科全书”,其重要价值在于能为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展压力测试提供指引。全书分为五章,共17节,分别介绍压力测试框架、对公信用风险压力测试、零售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经济资本压力测试、监管资本的压力测试等内容,涵盖从情景设计到模型方法各个领域。

第一章压力测试框架。本章总结了行业中普遍采用的压力测试方法,指出测试的范围应该包括PD、LGD、EAD和相关性等指标。针对VaR无法有效衡量尾部风险的问题,提出引入预期尾部损失和谱风险测度等指标作为补充。

第二章对公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本章针对银行普遍使用的时点评级法因为顺周期性,导致的压力情景下PD被高估的问题,提出通过调整违约概率转移矩阵,减小上迁或下迁率的方法,得到更真实的违约情况。还介绍了一个开展多期压力测试的方法,首先建立宏观经济因子的VEC模型,并开展多期预测;随后通过PD与宏观经济因子的模型测算未来多期PD。在CreditRisk+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组合进行细分,通过将不同规模的企业划分到不同分组的方式引入相关性概念,发现相关性对尾部损失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压力测试为外币贷款设计了套期保值策略。

第三章零售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本章对零售贷款压力测试进行了文献综述,回顾了Cox比例风险模型、双时间动态模型等建模方法。建立了零售贷款违约率和宏观经济变量的计量模型,并且利用奥地利的数据开展了实证分析。针对实际中违约率可能呈现的双峰分布的情况(不满足正态要求),提出通过混合向量自回归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利用中国香港零售组合的真实数据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经济资本压力测试。本章讨论了压力测试情景和模型等不确定性问题,建议在估计PD时考虑特定背景信息。还基于巴塞尔协议的渐进单因子模型对资产相关性开展了压力测试,发现较高的资产相关性并不总是导致更高的资本要求。通过Copula、层次结构分析了相关结构和风险分散化效应对保险公司的影响,发现Copula的函数形式对分散化效应的估计有重要影响。本章还研究了组合集中度问题。首先对债务人进行评级,随后在监管机构规定的集中度限额内随机抽样,建立个体和行业集中度不同的组合;最后通过西班牙的数据实证表明,在严重情景下集中度增加会使组合损失显著上升。此外,讨论了不同经济状态下信用风险相关性的时变问题。

第五章监管资本压力测试。本章提出了一个符合巴塞尔协议II的压力测试框架,通过Logistic模型建立PD与宏观经济因子的关系,并对芬兰的3000家公司开展了实证分析。还介绍了银行如何通过压力测试来分析其在压力情景下是否依然能满足风险容忍度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外部目标评级、监管资本要求和风险偏好等。此外,展示了一个基于德国真实数据的信贷组合压力测试案例,表明同样的情景下,不同规模的(大中小)银行的反应是不同的。

压力测试是一个新兴的、快速发展的领域,其与传统风险管理工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趣话题。一般认为,压力测试是对传统风险管理工具的有益“补充”,是风险管理工具箱中的一种工具。经过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愈发感到,压力测试可能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它将风险管理从传统的“事后管”变为“事前防”,让我们可以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如果说传统风险管理工具是硬币的A面,刻画了当前的状况;那么压力测试就是硬币的B面,描绘了未来可能的图景,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