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在学校里真的能实现共享共赢吗?
这学期开学,学校里突然多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几百辆黄色自行车入驻校园,马路上,角落里,亮黄色单车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原来是ofobike进驻校园了!
黄色的共享单车
ofo共享单车,是起兴于北大校园的学生创业项目。由于高校内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单车,但校园单车又面临“买车、修车和丢车”等痛点,于是在Uber和Airbnb的启发下,ofo共享单车团队于2015年9月开始在北大跑马试验。现在,这个项目已经覆盖了中国的很多大学,据说,2016年,共享单车团队的任务是500所中国大学!
想象一下:早晨起来,睡眼惺忪,摸黑下楼,随便选一辆自行车校园共享单车,掏出手机,扫码立即开锁,骑上就走校园共享单车,骑到食堂,把他扔到一个离你想去的窗口最近的地方,转头就走,反正也不用记住它的位置!吃完早饭走出食堂,再摸出手机扫上另外一辆,骑去教室,还是扔下就走……一天下来,你不知道骑过多少辆自行车,但是走到哪都有它相伴,它不再是你的唯一伴侣,而是若干个陪伴过你的过客!如此想下去,情景多美好,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大学校园里的任何角落找到自行车,并跟别人共享自行车,他们不是谁的财产,而是大家共享的福利,这不是“共产主义吗”?
你一定会问,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很简单,从扫码开锁的一瞬间,自行车便开始按照(时间+公里数)*密度的公式计费,费用很低,每天花费的上限是2元钱,花够2元便不再扣钱。看似2元钱不多,但以校园学生的密度来看,一所2万人的校园,一天就是4万的收入啊!
可事实上是什么样的呢?创业项目进行了10天,“小聪明”完胜“契约精神”!
无人看管的自行车,全靠自觉性来进行扫码付费等一系列操作,即使不能骑出校园的硬性要求,也仅限于道德约束,既没有专人看管,也没有定位技术的保障。这样的创新项目,盈利的前提其实是使用人群的高素质和无人约束时的“契约精神”,而以目前中国大学生的素质来说,我觉得项目只停留在“乌托邦”的状态!
经不起考验的密码锁
共享自行车配了一个密码锁,原则上来说,扫码后会自动收到密码,然后开锁。开锁一分钟后如果点击“还车”,只收1分钱,“还车”后,你需要自行锁上车。于是,很多学生开始钻空子,1分钟后立即点击“还车”,然后并不锁车,继续骑,甚至自己配把锁,走到哪里,锁到哪里,一辆共享车就这样变成了“私人车”。
更有甚者,连这1分钱都不想花,动起了锁的心思,技术流们立即发掘出破解密码锁密码的方式,轻松一晃,密码自动破解,骑上就走。
不付费而享受资源甚至形成了一种默契,大家用完车都不锁车,下次不管谁在用,都可以推上就走,省去了扫码的麻烦,当然,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如今,满校园都是不锁的“共享车”。
“小聪明”完胜,省钱攻略成了校园宝典,从少数人到大多数人,以光速传递。
在整个社会都没有建立起“契约精神”的时候,想用一个创业项目来考验人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这不是使用者的失败,而是创业者的失败,比“契约精神”更能保证盈利点的,是更多创新性科技手段的技术保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