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国是厅 |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今年两会热点话题。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指出,“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文件对“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划,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应该带动农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共享乡村振兴成果,即“共建共治共享”。
共同参与乡村建设
优化农业人才队伍。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乡村振兴离不开对农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我国农业劳动群体的年龄结构偏大,农业劳动人才储备不足,这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久发展。所以,应该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将青年劳动者和掌握一定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的人群作为培育的重点群体,不断壮大农业人才队伍,提高农业从业者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人才保证。
落实扶持政策。政府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将政策落到实处。要以财政政策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公共性,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财政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注重与金融政策协调配合,国家应鼓励信用机构提供更多信贷资金来支持农业发展。政府应当通过贴息贷款、税费减免、直接补助等方式将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享受政策利好。
共同参与乡村治理
改善农村治理环境。明确责权关系,将政府涉农事项纳入法治化轨道,以法律形式制约相关主体的行为,建立健全乡村纠纷调解机制,改善农村社会服务环境,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法律服务供给水平,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规范农村基层行政执法程序,依法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
融合自治、德治、法治与智治。自治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监督管理的积极性;德治要以德治理、以德服人,用公序良俗、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农民的道德意识,规范农民的言行举止;法治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科学立法,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执法,切实保障农民安全和利益。智治要鼓励市场主体研发技术,推动基层智慧治理配套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治理智慧化、智能化。
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提高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转移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距,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共享经济带动乡村振兴共享经济带动乡村振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引导社会资本更多的流向农村,增加社会对“三农”的关注度,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经济。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着力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实现“走出去,带进来”,即产品走出去,资源带进来,为当地特色农业提供新技术、新思路,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构建有效市场,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网络直播带货,助力农业发展,扭转以往农村电商发展落后于城市电商的局面,实现城乡同步发展,探索合理公平的收益分配方式,带动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