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打造丝路国际科创明珠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兴起,科技创新实力愈发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着眼于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期,中国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建设高等级的现代科学城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涌现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以及广州、武汉、成都、合肥和杭州等城市的科学城,代表了我国综合性科学或某一学科领域发展的最高水平,不仅是各地加快城市发展升级版的重要举措,还承担着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科技创新职能,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在西安举办的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备受关注的丝路科学城概念规划正式亮相。丝路科学城片区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和公共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总投资达1165亿元的51个项目在西安高新区举行集中开工仪式。丝路科学城放眼全球,服务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创新之路的伟大使命;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为解决国家战略领域和产业发展关键瓶颈问题提供核心支撑;彰显西安致力于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实力担当,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之城、一座绿色智慧的未来理想之城,为陕西、西安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构建“一城三区十组团”打造丝路国际科创明珠
西安高新区是1991年3月国务院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建区30年来,西安高新区依托创新驱动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GDP从1991年的0.6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10.08亿元,综合实力位居169个国家高新区第八。培育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跃升中西部第一,产值达到2732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66.97亿元,保持了36.3%的高速增长。西安高新区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也成为西部典范。
随着科技强国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国家战略持续释放政策利好,处在陕西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丝路科创中心的背景下,作为陕西、西安经济的龙头支柱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承载,西安高新区建设丝路科学城十分必要、正当其时。丝路科学城不仅是西安高新区“三十而立再出发”国家共享经济创新交易示范中心建设方案,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核心板块,也将是未来引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征程的主阵地。
根据规划,西安高新区将在辖区核心区域面积达2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由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和硬科技产业区三个片区组成的丝路科学城。并围绕“5561”现代产业体系,布局科创金融、国际社区、生态文创、科学中心、光电子产业、科教创新、生物医药、绿色装备、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十个产业组团,最终形成“一城三区十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丝路科学城的总体使命是厚植高端创新资源,为秦创原总平台建好策源高地;提升创新创业能级,为秦创原总平台当好开路先锋;推进科创一体化,为秦创原总平台提供实践范例;坚持科技开放共享,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两链”深度融合,提供高新方案、贡献高新力量。目标定位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高地、秦创原的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彰显中国气韵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交流中心,建设绿色智慧的未来理想城,争做秦创原建设的核心引擎区和示范样板区。丝路科学城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科研、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推进安全、绿色、智慧科技园区建设,促进“产城景”深度融合,打造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为科创人才提供理想的工作之城和生活之城。
目前,丝路科学城片区内相关学校、医院已经建成;三星、中兴、奕斯伟、比亚迪等产业项目已布局投产;海绵城市、分布式能源站、区内大型基础设施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各项招商工作也在如火如荼推进。预计到“十四五”末,丝路科学城将聚集50万人口,承载1万亿经济规模;到2035年,聚集人口150万,经济规模突破3万亿元,带动西安高新区经济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不久的将来,丝路科学城必将成为一颗闪耀的明珠,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创新版图上绽放出夺目的科技之光。
智库共同体禀赋优势促进丝路科学城高质量建设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回顾科学城在全球60多年的发展历程国家共享经济创新交易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科学城除了作为一个城市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之外,更是科创人群汇聚的科创都市。建设丝路科学城是一项事关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集全球智慧和资源,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丝路科学城。
作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智库在价值链战略规划,科创产业、科创载体、科学服务功能的研究和策划等方面为丝路科学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高质量建设丝路科学城,应以新型智库的智慧科学决策为引领和驱动,以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宗旨,不断完善“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服务平台”的创新链建设,培养顶尖科技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搭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有效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对接融合,加快推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丝路科技产业聚集区和创新高地。整合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西部各类禀赋资源、核心要素,推动西安高新区聚变升级,助力陕西、西安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声智库汇聚了具有前瞻性、创新性、战略性和先进技术的专家团队,理论与应用研究融会贯通的跨领域复合型专业技术研究团队和现代智库管理团队,为高水平的智力产出提供了保证。同时,国声智库在“智库+平台”“+知识产权”“+投资”“+产业”“+大数据”“+城市”等方面具有禀赋优势,有助于整合、协同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形成高端人才聚集推动、科研咨询创新驱动、高端产业集聚拉动、金融市场融合互动的良性生态系统,打造智政产学研媒一体化的智库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转型发展。
高水平建设丝路科学城,应发挥丝绸之路智库共同体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界融通和推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智库共同体以新型智库为支撑和引领,是一个智政产学研媒联动的共建共享大平台,具有平台经济的特质,能够形成系统性工程,发挥联动作用。应充分发挥丝绸之路智库共同体“一体多元”的平台优势,打造智慧科学产业生态链,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大局。
厚植于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丝路科学城致力于打通国际科学交流合作堵点,搭建“一带一路”国际科学交流合作大平台,构建外联内畅、流动共享的双向合作通道。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计划行动,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等,培养顶尖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国际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打造全球科创网络的重要节点。
由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外智库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联合在西安共建的“丝路国际人才交流港”服务丝路科学城汇聚全球高端资源、链接全球顶尖人才的目标,助力丝路科学城建设成为彰显中国气韵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交流中心。丝路国际人才交流港聚焦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外向型经济等重点发展方向,提供专业化人才服务,为“一带一路”培养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促进“一带一路”人才交流合作;承接西部地区人才培养、交流和成果转化,助力西安将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本优势,打造丝路国际人才高地。
打通“两链”堵点推动硬科技产业化发展
丝路科学城贯彻落实“两链”融合发展理念,提出着力推动以大科学装置、各大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工程与技术中心主导的新技术新成果研究开发;聚焦光电子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硬科技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作为硬科技概念策源地,西安高新区聚集了陕西省数量最多的硬科技企业、形成了最雄厚的产业基础、拥有最活跃的创新生态,造就了全国前三的科技竞争力。2020年,西安高新区正式获批创建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并于2021年发布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的《科创九条》。《2021年西安高新区高成长硬科技企业发展报告》显示,西安高新区高成长硬科技企业数量已达193家,以易点天下、奕斯伟为代表的企业总估值达到了324.2亿元,平均估值达8.5亿元。这些高成长硬科技企业将为西安高新区未来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在丝路科学城的规划中,西安高新区将硬科技作为核心发力点,给予最大面积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推动硬科技产业在西安高新区做大做强。以科研院所、大学高校、双创平台、龙头企业、国际创新五大创新源为核心,运用秦创原创新驱动搭平台,实现协同创新、产业应用,成为原始创新的承载地、成果转化的示范地和硬科技产业聚集地,打通创新链“痛点”和产业链“堵点”,极大释放硬科技创新活力、增强硬科技产业实力。硬科技产业基础雄厚、龙头企业聚集,形成了“两链”融合发展的应用场景与转化动能,为高标准建设丝路科学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今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科研组织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提升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机制,推动科研组织高质量发展。硬科技的蓬勃发展,不断丰富着知识产权的内涵、拓展着知识产权的边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为硬科技夯实了产权基础,注入了不竭动力。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产权工作路径,在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今年1—4月,高新区授权发明专利2646件,申请PCT专利126件。截至目前,高新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83.6件,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蝉联全省第一。着眼于加快硬科技产业化发展、高质量服务丝路科学城建设,专家建议在西安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整合优化西部地区的政策、技术、资源、区位优势,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登记、定价、转移、金融一体化服务体系,打造区域协同新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转化成为企业核心生产力的效率,形成以交易平台为中心,连接上下游,惠及多元化市场参与者和中介服务机构的经济发展新业态。
当代世界信息科技研究院作为新型智库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将助力丝路科学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高地、秦创原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秦创原建设核心引擎区。当代世界信息科技研究院集“研发、转化、交易、展示、共享”服务于一体,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平台、知识产权价值投资咨询平台,建设“智库成果+技术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产业赋能”服务体系,打造智慧科学产业生态链,推动硬科技产业化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深入实施。
高水平推进丝路科学城建设,还应充分发挥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依托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效应,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在2020年第四届全球程序员节举行的重点投资合作项目专场签约活动中,中国商业史学会、国声智库联合授予西安软件园“丝路国际自贸数字港”。丝路国际自贸数字港依托新型智库平台、国家一级学会、产业联盟和高校的优势禀赋资源,聚合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的综合优势,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旨在打造集自贸合作、国际贸易、科技创新、产业孵化、智库研究、大数据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智慧城市建设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数字丝路枢纽港。丝路国际自贸数字港将自贸、数字技术、产业、平台、生态等禀赋资源有效链至丝路科学城,赋能丝路科学城数字化发展进程,高质量建设智慧新城。
(作者:赵一丁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世促会常务理事、国声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