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商业案例分析】共享单车的盈利困境
最近在北上广深的朋友们会发现,
共享单车越来越少,
坏车率越来越高。
我们又逐渐发现,
曾经红极一时非常时髦的共享单车,
似乎逐渐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记得共享单车刚出现的时候, 坐在出租车上的我,听到出租车司机在抱怨:实在看不懂这些做共享单车的企业,免费让人家骑,自己亏着钱,还影响了咱们出租车的生意(在共享单车出来之前,很多走路15-20分钟之内的短途的客户,也会选择打个车,起步价)。伴随着出租车司机的骂骂咧咧,共享单车就这么强势的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据《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累计投放2300万辆单车,覆盖了200个城市。与此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共享单车项目所募集的资金已达到3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其中将近80%的资金都流向了ofo和摩拜这两大行业巨头。
共享单车企业一方面融到巨额资金,另一方面,其烧钱的速度也着实惊人:美团点评上市前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在其收购摩拜单车的26天时间里,该项业务收入共1.47亿元,折旧和运营成本分别高达3.96亿元、1.58亿元,导致毛利亏损4.07亿元。这意味着,摩拜平均每天亏损金额约为1560万元,据此计算,其每年的亏损额度高达57亿元。
根据美团在9月底发布的半年报,今年4月4日至6月30日,摩拜为美团贡献了4.72亿收入,亏损15.1亿元。由此算出摩拜在今年第二季度,单月收入在1.63亿,亏损5亿。也就是说,摩拜在被收购的三个月后,经营情况并未见明显好转。
从4月的营收数据来看,其月收入勉强够支付运营成本,但由于共享单车寿命一般近在3年左右,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固定资产折旧才是成本中的大头。在被收购之前,摩拜曾在今年年初拿到一笔10亿美元的融资,但这也远远赶不上其烧钱的速度。
而其老对手ofo情况更加糟糕。今年3月,ofo宣布其完成由阿里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的8.66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包括今年2月ofo把公司自行车抵押给阿里巴巴而换取的17.66亿抵押款。只是,这笔钱也难以填补ofo的危急。今年以来,ofo接连遭遇欠钱纠纷,包括云鸟、凤凰在内的多个供应商曝出ofo欠款未还。债务缠身的ofo,在去年和滴滴的矛盾公开化后,一直强调要独立运营,但现实是,其一直陷入被收购的传言当中。
从上面的数据ofo共享单车 经济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每次骑行收费(1元)+押金(100-300不等),每个月也有上亿的营收,但是和企业每个月4-5亿的成本来说,实在是入不敷出。
我们可以拆分一下企业的经营成本,主要包括:自行车采购费用+运营费用(维修费用+人员工资+仓储物流费用+办公场地租赁费用)等。而运营费用占了大头,估计占成本70%。加之由于价格战,头部企业往往会免押金、免骑行费用,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营收。
商业模式分析:
从本质上讲,目前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是无法承载其运营成本的,每次骑行收费1元,但为了保证客户一次骑行的顺利完成,企业方往往需要花费4-5元的运营保障成本。这就注定了企业是在亏损运营。那押金呢?押金目前国家有明文规定,企业收取押金后不允许用于其他用途,只可以在国家认可的指定银行专有账户中存储,不允许企业挪作他用。也就是说企业无法动用这笔钱用于投资获取收益或者用于成本支出,以保证未来客户随时可以申请押金退还。
共享单车出路在哪?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共享单车只能够依托更大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将其每天高达2亿人次的在线活跃流量进行变现。因为仅仅依靠共享单车自己的平台,是无法进行流量的有效变现的(每天只能收取每人1-2元的骑行费用)。但如果将这些流量导入到其他平台,例如美团(美团收购摩拜的原因是什么?),客户在美团APP界面,就可以进入摩拜单车界面使用共享单车,那么未来人们就会更愿意直接在美团APP界面下直接登录摩拜,而不用再重复下载一个摩拜APP,同时,当客户在使用完摩拜单车以后,就可以停留在美团APP界面中,使用其他的功能ofo共享单车 经济案例分析,购买其他产品或服务(例如点餐服务),从而顺利实现锁流量和导流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经常MBA商业案例中考的——“互联网流量模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