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如何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一体化是关键一环
澎湃新闻记者 邵文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三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在体制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联动、政策推进方面的进展令人鼓舞。值此重要时机,中欧举办此次论坛,与大家共同研究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路径,既是中欧的荣耀,也是中欧的责任。相信本次论坛与会者的思维碰撞将为国家区域战略提供新的真知灼见,”近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在首届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中表示。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如何充分释放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活力?如何在产业融合方面携手前行?如何发挥科技优势,共同迈步智慧城市之格局?
近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新华社长三角运营中心主办的2021年首届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上,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讨论了上述问题。论坛以“科创涌动力,智慧通未来”为主题,探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和策略。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致开幕词时表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三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在进一步深化各界合作,协同打造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现代企业新集群、区域发展新样板的过程中,未来还需探索更多的思路和举措,比如如何有效突破现有行政区分割的影响和制约,如何真正发挥市场主体配置资源的作用,如何建设示范区、当好贯彻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标杆等等。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提出,目前长三角占全国经济比重24.5%,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巨大红利,促进了要素跨域流动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关联,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复无效投资。他说道,增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张忠伟提问道,“东京都市圈人均GDP是9万多美元,上海、无锡、苏州人均GDP都是2万多美元。上海从目前的人均2.3万美元到人均4万美元,我们要通过什么手段?”,
日本东京都市圈在日本3.59%的国土面积上,集聚了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口,创造的GDP占日本全国超三分之一的比重,是日本国民经济的增长引擎。
“除了楼越来越高外,东京都市圈告诉了我们另外的选择——建都市圈,”张忠伟继续说道,“下一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借鉴东京、纽约都市圈和欧洲的跨国城市合作是很好的选择。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来讲,大就是美,其不仅能够拓展战略纵深、促进要素跨域流动,更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关联,扩大了区域市场容量。”
三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已初见成效,据上海市政府举办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新闻通气会介绍道:设立于上海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目前已在长三角地区成立19个分中心,建立起了丰富、完善的技术交易网络,三省一市相互间的技术交易合同输出达1.4万项,交易额540多亿元。同时,三省一市共同在上海搭建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大幅降低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
在科大讯飞副总裁、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秘书长徐甲甲看来,正是一体化的进程让科大讯飞能够充分享受上海、江苏和浙江优质资源,他说道,“科大讯飞总部在合肥,但科大讯飞上海总部也承担了很多核心技术研究职能不是共享经济的驱动力是什么,比如我们面向全球60多个语种的合成算法团队就在上海。”
会后,在接受澎湃新闻在内的媒体群访时,汪泓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当前的进展概括为思路、交通、环境、公共服务与产业链集合五个方面。
“首先是思想上真正打通了,实现了从同质化竞争严重到考量整体利益,从区域战略到国家战略的思维转变。其次形态上变化特别大的就是交通。交通的规划非常好,城际道路、轨道交通、包括国家重大交通线,”汪泓对澎湃新闻表示()。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建成全国最密集的高铁网,三省一市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0.5至3小时高铁都市圈,沪宁合杭之间基本实现高频次1小时快速通达。
在说到环境时,汪泓以元荡举例。元荡是位于上海青浦区和苏州吴江区的交界湖泊,而正因地处省际交界处缺乏跨域治理,曾出现生态退化现象。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出台后不再是“各管各的”,在沪苏协同共治下,元荡已俨然成为一个生态旅游区。
“第四是公共服务上,比如医保、社会保障一卡通,整个周边地区都能用一卡通看病。还有很多公共政策,如办户口。还有产业链的形成,制造业、生物制药、人工智能、5G技术的科技转换越来越辐射到周边,提升了区域的整体资源质量,不再是分散的大饼式,而是向高质量、有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发展。”汪泓说道。
“长三角一体化看重的是产业的辐射和体制建设,包括老百姓生活水平、幸福指数的提高,收入的增长;关键是核心竞争力、城市功能形态、科技创新的提升,以及市场的繁荣。这不像一般的项目,这是一个大区域圈,需要长期的建设,就像对比现在与30年前的浦东,过二十年再回头看就能清晰感受到其中的惊人变化,”汪泓对澎湃新闻()表示。
之后,中欧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带来了题为“长三角如何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特别分享。他表示,目前,城市化发展的方向正迎来重大改变。未来城镇化不再是中小城市全面而分散的发展模式,而是更加顺应市场规律,在核心大城市圈集中加速城镇化。以往的模式造成了四种差距,即区域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而长三角一体化引领高质量经济发展,就是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弥合过去的发展模式导致的差距。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是中央赋予长三角区域的重要使命之一。长三角区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一体化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在芮萌的主持下,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池洪,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孔福安,科大讯飞副总裁、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秘书长徐甲甲三位嘉宾就“科创驱动力”展开了圆桌讨论。大家认为,长三角区域的产业数字化可从三个方面切入: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方面不是共享经济的驱动力是什么,三省一市形成合力,统一规划;数据互通和统一,整合数据资源;开放场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随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发表了题为“数字长三角,智慧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他介绍道,上海数据中心于2018年成立,目前已初步建成一体化大数据资源平台,实现了国家、市、区三级互联互通。在数字长三角建设方面,聚焦于长三角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已构建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三省一市的数据共享共通。目前长三角跨省办证线上累计实现500多万件,线下打造了500多个窗口,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异地办事服务。
智慧城市圈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协调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职能、产业协同乃至市民生活。新基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协同发展,使得长三角的智慧城市圈建设,成为了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机遇。
在新华社上海分社编委何欣荣主持下,华为中国区副总裁曹泽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腾讯云副总裁道峰,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会秘书石为四位嘉宾就“智慧城市圈”展开了圆桌讨论。大家认为,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有温度,赋能便捷生活,更好地服务民众,让民众更有获得感。有温度的智慧城市一定是一个智能体,有交互层、有感知层、有中枢也有应用,将科技和温度结合起来,从而使城市更加人性化。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