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不该成为“挡箭牌”
上海的网约车规定终于正式发布。
不出意外,针对这份新规的质疑,果然还是来了一波。
其实吧,这些质疑说来说去,不外乎想站在“技术”制高点上,将以前的网约车应用描绘成互联网的新潮流,是创新,是高大上的“共享经济”,进而推论政府就该保护甚至鼓励。
但事实上,“新技术”并不是“免死金牌”,而“共享经济”也不是网约车平台们说是就是的,更不应该变成一块“挡箭牌”。
拿什么来和我共享,你的网约车?
整天说着技术和商业模式先进的网约车平台们总是要给我们上MBA课,说网约车是最新潮的共享经济。
但是,到底巨头们说的共享,共享的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你不会告诉我们,一辆汽车可以多人在不同时间段搭乘,这个就算共享经济么?
要是这个逻辑,公元前259年亚历山大图书馆建立,那些图书管理员就可以算作是共享经济从业者了——一本书通过借阅被不同的人阅读,可不是共享经济么?!按照这个逻辑,类似分时度假是对度假酒店的分时复用,巴菲特投资的NetJets是对私人飞机的分时复用,甚至连出租车其实也是对于运营车辆的复用,这样的共享经济,真没什么高级的。
或许有人会说,网约车的共享经济可是让私人将闲余的汽车共享出来,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这个说法吧,的确是从网约车鼻祖Uber诞生之初就一直在讲的,反复讲,类似于诸如搭乘网约车偶遇特斯拉车主的传奇也成为了网约车行业和出租车拉开差距的标志性说法。
不过,这个传奇其实那些网约车平台自己都不信。没看到某家平台在上次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就“背负着”沉重的社会使命感说,新规会导致“百万网约车司机师傅将失业,以及数百万家庭失去重要的收入来源”。
看看,吹嘘高大上的时候说是闲余车辆和兼职司机的“共享经济”,可一旦管制就暴露了“类出租车”的真相,要真是兼职司机,哪里来失业的说法?!其实,一个网约车老乘客都知道的不争事实就是:曾经业余车主为主的中国网约车行业,早已变成了以专职司机为主的“变相出租车”行业了,而那些跑在路上的网约车本身也是专门为了这个业务而购置,绝对算不上是闲余资源了。
不就是想钻制度漏洞进军出租车行业,用得着把自己标榜的那么高大上,非戴着一个“共享经济”的大帽子么?
共享再好,能让堵车少点么?
当然,没有人能够否认,眼下的网约车中的确有兼职司机用自己闲余的汽车的,“共享经济”的说法,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
但那又如何?问问那些每天要花费1个半小时搭乘公共交通横穿上海市上班的白领们,共享不共享压根不重要,上海的交通能少一点拥堵才最重要——这也是广大私家车主、地面公交搭乘者一致的心声。
就算网约车是“互联网+”的创新,但这个创新,貌似不能让交通更顺畅,甚至还会加剧拥堵——这个可不是让这座城市的人们喜闻乐见的。
是的,兼职司机闲余车辆,你说是高大上的“共享经济”,但本质只是一种“简陋的”车辆分享模式。兼职司机在开专车的时候,他可是没什么出行的需求,只是为专车用户服务,这个模式下汽车是被分享了,但是消耗的油费却没有被分享,更重要的是,马路承载量也没被分享——专车在提供了载客运能的前提下,同时也增加了城市路网行驶的汽车数量,增加了交通的负担。
更加形象地说,在上下班高峰期也就是传统出租车叫车的高峰时段,因为网约车的额外供应,你叫到车的几率是增加了,但这是以增加高峰期马路上的汽车数量让交通更为拥堵为代价的。
小轿车这东西,作为交通工具看着气派,但其实从城市交通角度来看,特别不经济。一辆轿车在马路上占地至少是5米×2米的10个平方米,而车辆上一般至多搭载5人,人均占用马路是2平方米多,也就是1平方米搭乘0.5人都不到,若是私家车仅仅车主一个人自驾,那么人均占用马路就是恐怖的10平方米。
所以即使在美国这类号称“车轮上的国家”,在大城市对于那些只有一个人驾驶没有其他乘客的小轿车也会限制,而给予多人搭乘车辆专用通道的优惠。
与之相比,公共交通效率可是高太多了。就说地铁和公交车,一平方米上分分钟都是搭乘3-4人——当然,高的还不仅仅是效率,同时也包括人均燃油消耗,在这个PM2.5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时代,公共交通显然耗油更经济。
你说最适合上海普通人出行的是什么交通方式,自然是公共交通,所以别说网约车,在上海连私家车乃至于作为公共交通补充的出租车总量都要进行控制。
其实,互联网新技术还真不是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毫无办法。
不过,在这方面有功劳的,可不是网约车,而是它的近亲合乘车(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拼车),这才是正确的共享之道。
拼车和专车最大的不同就是,驾驶车辆的车主本身就要前往这个目的地,顺便将搭乘者带一程,并收取相应的补贴,这个模式下不仅车辆共享了,而且行驶过程中的油费开支也共享了。
拼车,才是可以让这座城市的交通少一点拥堵的真正靠谱的分享模式,不用增加城市路网行驶汽车的数量,却可以提高路网的载客人数,还能降低人均燃料消耗,真是一举多得。
你要的经济不是我要的经济
治理拥堵,拼车,好过网约车。
明明有更好的模式,可是巨头们却始终对网约车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
说到底,只能说巨头们套路深,思路和广大吃瓜群众不一样啊。
占据绝大多数的公交一族,要的肯定是作为形容词的那个“经济”。一辆轿车,运输更多的人网约车为什么不属于共享经济,减少人均油耗,往大里说对城市大大有利,往小里说路面不堵可以多睡几分钟也是好的。
但是,巨头们要的可是那个名词的“经济”,赚钱的那个。
这个都懂,拼车整体是公益性的,收费不能太贵,平台也难以从中收取高比例或高额的中介费,唯有网约车这样的服务才能通过平台中介费成为一门赚大钱的生意,才能成为可以取悦资本市场的卖点。上海马路堵不堵他们才不关心,融资和IPO时候的估值才是重心啊。
一个普通的上海市民会选择哪一个“经济”?毫无疑问网约车为什么不属于共享经济,绝对应该是前者,是那个通过互联网+,通过里程的共享,可以为缓解城市做出有益贡献的真正的共享经济。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