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未完待续
前不久,多家共享单车平台先后上调价格共享经济都的内涵,盈利焦虑昭然若揭。亏损事小,起码还有盼头,更多妄图共享「一切」的公司已经销声匿迹。
这些年,饱含人们美好期望的共享经济都经历了什么?
共享之名,租赁之实
在「大众创业共享经济都的内涵,万众创新」、资本还没进入寒冬的好年景里,共享经济是自带光环的商业模式。这其中,除了来自美国的 Uber、Airbnb 之外,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短时间内便布满街头、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
图片来源于
彼时共享单车利用新技术实行的无桩自由停放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它们与「共享」无关,实际上是租赁生意。「共享经济」的内涵在于利用、聚集、激活分散的闲置资源,提升整体资源的匹配效率,让资源提供者、使用者、平台三方皆受益。
冠以「共享」之名的单车由平台公司购买,进行投放。因此,从本质上看,ofo、摩拜等都是单车租赁公司。但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站在风口上的共享经济百口莫辩。资本狂欢之下,密集涌现出的共享经济创业项目,诸如充电宝、汽车、雨伞、衣服等等,其实大多是物品租赁。
诞生之初,由谁共享
除了这些变了味的共享经济,时至今日仍然较好保持着共享内涵的头部公司要数共享住宿平台 Airbnb。这有住宿业务中使用不动产住宅的影响,也得益于 Airbnb 创立初始时的理念。
创立 Airbnb 的灵感来自旧金山某次设计师大会时供不应求的酒店市场。同是设计师的两位创始人观察到这个现象,想到自己的住处还有空间富余,可以向参会者提供住宿。一个如今价值 300 亿美元的生意由此诞生。
图片来源于 Airbnb 官网
Airbnb 是一个三方共赢的生意。提供者利用原本闲置的空间资源获取额外收入;旅行者的住宿负担也降低不少;提供信息撮合、建立信任机制的平台方也可从中受益。
实际上,在 ofo 运营早期,也蕴含着类似 Airbnb 的共享理念。当时,ofo 运营的自行车由个人提供,改装为密码锁后,用户付费获取密码使用;而共享自己单车的用户免费使用所有共享单车。但这样的模式不利于扩张,在资本进驻后,ofo 迅速转变为摩拜单车的模式,自行采购车辆投放。
追根溯源,共享什么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概念最早由两位美国社会学教授在 1978 年的一篇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有关共享经济的理论、概念范围的争论颇多,但其核心内涵在于:区别于公司等商业实体的行为,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商品、服务分发方式,由个人向个人(Peers to peers)出租物品或提供服务,闲置资源得到利用。
透过这个概念便知,Airbnb、早期的 ofo 是共享经济,而现在的大多数「共享」单车、汽车等公司属于租赁。在租赁生意中,没有闲置的资源,只有待出租的物品。
除 Airbnb 之外,共享经济另一个业态是顺风车。平台聚合行程信息,原本就要驱车前往某地的个人将闲置的车座租给他人获取收入,搭车乘客也能降低出行成本,平台方通过抽成获取利润。
图片来源于
顺风车业务的核心在于利用闲置出行资源。法国的顺风车业务公司 BlaBlaCar 通过合理的定价、严格的审核、致力于建设可信社区的努力,已经服务了 7000 万用户,进驻 21 个国家。相比之下,Uber 专职司机实际上是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做传统出租车的生意。
希望至美,还有未来
顺风车业务在中国发展得并不顺利,其中反映出目前困扰共享经济的主要问题:建立信任的成本较高。其根源在于共享经济的供给、需求方都是个人,个人对个人的信任成本要远远大于个人对企业。人们信任出租车的成本很低,大多数人会认为出租车是安全可靠的,但不信任顺风车的大有人在。
不过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个人信用历史的积累,未来人与人之间的信用成本会逐渐降低。共享经济面临的信任成本过高问题将得到解决。届时,共享经济的发展将会提高社会资源匹配效率,原本散布各处吃灰的物品,甚至是个人拥有的技能,都会在共享经济体系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正如王兴在投资 PP 租车时说那是「一件未来的事」,经历大起大落的共享经济仍然未完待续。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