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共享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意义、内涵与基础性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由相对落后到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现已进入共享发展新时代。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共享发展是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五位一体”文明共建与“五位一体”成果共享的渐进统一。
一、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作为共享发展的三个具体层面,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构成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要求。
(一)消除绝对贫困是社会主义制度底线
从人类反贫困的历史轨迹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应对绝对贫困方面积累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历史经验,但由于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不可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只有代表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才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
(二)大力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完善重点
民生是否得到改善以及改善程度,是衡量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完善以及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尺。改善民生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同一性。
(三)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指向,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探索和不懈奋斗,共同富裕已由理想转变为局部现实,并由局部现实逐步向整体现实迈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日益显现和增强。
二、共享发展是“五位一体”文明共建与“五位一体”成果共享的渐进统一
“五位一体”文明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逐步“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政府作为共享发展理念及其制度的确立者、维护者、监督者和实施者,应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守住安全底线、完善制度体系、突出民生重点、引导共享预期。
(一)物质生活领域共享发展是物质文明共建与成果共享的渐进统一
物质生活领域共享发展的实质是物质财富增长和物质财富共享的有机统一。作为我国物质生活领域的两大基本任务,“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既需要企业的微观努力,又需要政府的宏观作为,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双轮驱动,是有效市场调节与有度宏观调控的“双管齐下”。
(二)政治生活领域共享发展是政治文明共建与成果共享的渐进统一
我国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共建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维护职工主人翁地位和依法治企的统一。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前提,维护职工主人翁地位是关键,依法治企是保障。
(三)文化生活领域共享发展是精神文明共建与成果共享的渐进统一
作为精神文明共建共享的两种对象或两项内容,科技和文化分别构成一国经济发展所依靠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取决于各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人力资源的积累和开发水平。
文化作为人类劳动的产物,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及其管理水平,对人们改造生产关系具有智力支撑作用,进而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旨在解放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消除精神污染和文化资源占有上的两极分化,最终让人民群众都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社会生活领域共享发展是社会文明共建与成果共享的渐进统一
以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良性互动为前提,以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和利益保护为主线,以政府公共管理制度、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和群众权益维护制度为基本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文明共建共享的直接动力和有力保障。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文明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大利益,维护有利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各级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鼓励社会资本介入社会文明建设;依法审理民生案件,让人民感受到国家推进社会文明发展与社会福利共享的信心和决心。
(五)生态领域共享发展是生态文明共建与成果共享的渐进统一
进入新时代,中国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其背后蕴含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制度统筹生态文明发展与美丽环境共享。政府在做好统一规划管理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完善资产产权激励与资源使用约束并重的生态制度共享经济都的内涵,为开发主体制定责权利规则,减少生态开发行为的不确定性,塑造、凝聚和整合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生态福利的复合动力,在人与自然相互交往中初步形成了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使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得到结构性调整,进而在巩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的同时,推进生态权益和生态产品的代内及代际公平分配。
三、共享发展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性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曾发挥过积极的历史作用,但其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不能促进共享发展的真正实现。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生产起点,以劳动互助合作为生产过程,以按劳分配为生产结果,以追求共同富裕为生产目标的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五位一体”文明共建与“五位一体”成果共享能否统一及其统一的广度和深度,从根本上取决于物质生产方式的性质及其发展状况。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不可能真正推进共享发展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劳动者与劳动资料间接结合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又决定分配方式,在自由放任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初次分配必然带来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并导致资本家生产能力与劳动者消费能力严重不匹配。总之,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资产阶级国家,既不可能通过初次分配实现共享发展目标,也不可能通过再分配推进共享发展进程。
(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共享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具有的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直接结合性、生产计划性、劳动收益共享性,规定了共享发展的必然性。只有确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并使其有效引领非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依法、有序、健康运行,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力量也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
(三)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共享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作出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选择。
共享发展理念是一个渐进实现的目标体系。摆脱绝对贫困和减缓相对贫困,都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目标,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需要分步骤、分阶段推进。由于减缓相对贫困意义更为深刻、任务更为艰巨、时间更为漫长,因而成为当前中国推进实现共享发展的关键一招。
作为共享发展客观必然性与人民历史选择性的统一,相对贫困的减缓乃至消除需要具备一系列主客观条件。从共享发展规律看,社会相对贫困程度的日益缩减乃至逐步消除,将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矛盾运动而展开,并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高度完善为基础和保障。显然,这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辩证否定过程。从共享发展进程的人民选择性上看,由平均主义大锅饭,到相对贫困程度的缩减以及共享发展理念的逐步实现共享经济都的内涵,中国人民始终努力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体地位,坚持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相统一,沿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禹瑞丽/摘)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