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入局腾讯加码Vlog领域真能捞金?
报道:当下,巨头争相入局的Vlog俨然成为内容创业新领地。
Vlog这个原本只是小规模风行的领地,现在开始吸引资本巨头的入局。4月25日,抖音推出“Vlog十亿流量扶持计划”,试图鼓励用户以此种方式来记录生活和进行内容创作。同一天,界面新闻报道称,百度旗下“好看视频”将把Vlog作为今年发展的重点。
在此之前,微博、B站、腾讯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都已在Vlog领域试水。2018年11月,“yoo视频”作为腾讯“Vlog+Vstory”平台被正式推出。甚至连郭德纲创办的德云社都将Vlog纳入了工作绩效考核,“逼”着自家演员进行Vlog拍摄。
国内乍然兴起的Vlog本不是个新鲜物种,最早在2006年就已在YouTube上出现。字面上看,Vlog 是Video(视频)+Log(日志)两个词的组合,意为视频博客、视频日记。不同于其他表现形式,Vlogger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来记录日常生活,包含了“日常”“非虚构”、“个人化叙事”等标签。并在2018年随着欧阳娜娜等明星的使用开始被国内网民熟知。
当下,巨头争相入局的Vlog俨然成为内容创业新领地。然而,在这次Vlog热潮中,真正的投资机会有多少?
巨头争相入局
张劳动的主业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加入Vlogger阵营是在去年年底快手举办一个活动上,没曾想,随手拍了一个名为《过年回家要经过多少道门》的57秒Vlog,便拿了快手颁发的一个小奖。
但快手颁发出的奖项并没有给张劳动在快手上带来多少粉丝,尽管自己的每期Vlog视频都会在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同步推送,播放量最好的还是在微博之上。“之前抖音对于60秒及以上的视频还是有限制的。抖音、快手们的用户观影习惯还停留在一镜到底的15秒短视频之上,Vlog的长度在这些平台上并不讨巧”,张劳动如是告诉投中网。
“不讨巧”的抖音最终还是加入了这场Vlog战局。4月25日,抖音宣布针对vlog创作者进行“10亿流量补贴计划”,并对所有用户开放1分钟视频的发布权限,鼓励用户进行Vlog创作。
“装满弹匣”的抖音虽是后进生之列,但“10亿流量扶持计划”彻底搅动了所有视频平台的神经。在抖音大手笔进军Vlog之前,早已有其他平台小试牛刀。
2018年9月,微博发出称,30天内发布4条以上Vlog就有资格申请“微博Vlog博主”认证,享受包括流量扶持在内的奖励。同年11月,B站上线“30天vlog挑战”,内容与微博大致相似。还是在11月,腾讯也宣布推出原创短视频平台“yoo视频”,主打真实和人格化,并买下了短视频APP“猫饼”试图进行新的探索。
除了大型互联网平台外,“一闪”、“VUE”、“小影”等短视频APP也开始抢食Vlog市场。2019年春节期间,一闪发起了“一分钟”创意挑战抖音分多少钱,邀请用户拍摄一个60秒的VLOG来讲述自己的春节故事,并在新版本中加入了VLOG剪辑功能,开设VLOG专区;“VUE”则正式升级成为原创VLOG社区,将平台贴上了“Vlog”标签。截至2018年年底, VUE安装量用户已经破1亿。
至此,国内Vlog市场形成了以微博、抖音、快手等流量大户为主的第一阵营,腾讯的高调入局、百度的不安分试探,短视频APP的扎堆转型试水的“诸侯争霸”局面。
Vlog如何变现?
在海外爆火,又舶来中国,Vlog有其优势所在。比起传统的文字博客,经过拍摄、剪辑、配音、配字幕的Vlog视频承载了更为丰富的信息量;与强针对性的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节目相比非虚构、Vlog生活化的内容形式填补了短视频领域的审美空缺;而相较那些经过精心编排、剪辑及包装的短视频,Vlog的操作形式极为便捷,“仅需十几分钟就可完成一期Vlog的拍摄与剪辑,设备也不过是一部智能手机罢了”,张劳动说。
开启Vlog记录之旅后,张劳动对这种表达方式愈发好感,他加了几个Vlog的圈子,归属感愈发强烈,“记录生活,并把生活视频化的分享给身边人,实现自我满足” ,张劳动这么告诉投中网。
“Vlog的最大意义抖音分多少钱,在于他的低门槛与非虚构性,从而调动大量创作者进来,整个视频行业的创作者又增大了”,贝壳视频创始人兼CEO刘飞对投中网表示。
但也并非一切向好。
明星群体的火热并没有掀起民间抢拍Vlog的热潮。虽然各大平台争抢,但优质的内容却依然匮乏。根据“蚁坊软件大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微博Vlog日均原创热度值仅为5000+,这个数字在热度峰值时期,一度达到42471。
多数Vlogger不过是记录生活,真正得到了红利的,还多是那些已经成名,跨界抢夺流量的头部大V,以及零星保证叙事趣味性、画面可看性、以及具备一定剪辑逻辑的Vlogger。比如,此前抖音博主“itsRae”发布的两条关于留学生的Vlog收获了450万点赞,借此一周内itsRae涨粉247.8万。
这些Vlogger突围了,然后呢?
职业Vlogger总要面临商业变现的问题。一个知名的案例是,2017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Youtube”知名Vlogger为三星拍摄的广告片得以播放。不止三星,这位来自美国的Vlogger通过拍摄Vlog带来的强大流量,已经与多个知名品牌进行商业合作,。
但不是所有的Vlogger都是Casey,作为大多数普通的Vlogger来说,他们需要与所有“流量博主”竞争,另一方面,能够凭借“Vlogger”这个身份获得足够收入的从业者非常少,Vlog自带的个人属性,导致如何平衡收入、个人形象和内容的关系是Vlogger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实际上这里还是你的个人观点,最好找第三方把这个观点表达出来,而不是自己说,这次就算啦)
实际上,对于一些Vlogger来说,兴趣是驱动他们的主要原因。张劳动告诉投中网,至于是否期望通过Vlog获取一些变现手段,自己其实并没有想太多。
“投器材的机构已经赚到钱了”
一直以来,对于新形态的内容生产者,嗅觉最灵敏的莫属“网红批发中心”MCN机构(Multi-Channel Network)。
2018年9月,“贝壳视频”开始尝试Vlog试探,旗下有近10位红人在进行Vlog的拍摄与输出。大半年的运作下来,刘飞发现,Vlog的运作规律与此前PGC&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时代短视频的运作形式并无二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Vlog,”
刘飞向投中网总结,能够收割到Vlog红利的Vlogger大致三类:1。现有大V,凭借自己既有的影响力进行不同内容形式的探索;2。猎奇类内容的博主,如贝壳视频旗下的“雷探长”“黑人李逵”等;3。生活方式博主,通过特定的题材和剪辑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
2017年前后,短视频的兴起带动了MCN的火爆,根据《2017年中国短视频MCN行业发展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泛内容MCN机构数量为2300家,较2016年420家呈4倍增长,其中短视频MCN成为其中最核心的板块。彼时,阿里、腾讯、微博、美图等公司纷纷推出短视频扶持计划,“Papitube”、一条、二更、青藤文化、贝壳视频等MCN公司脱颖而出。但随着流量红利放缓,规模不大的MCN公司死伤无数。
留存下的MCN机构对于Vlog的到来还是持欢迎态度。“对微博、抖音这样的平台来说,发展到一定瓶颈需要拓新,新的内容形式入场一定能够拉高平台的流量池。那对于平台的内容供应商MCN机构来说,新的内容形式的产生又能够给客户与受众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拓宽自己的业务线条”,刘飞告诉投中网。
谁都不想错失下一波新机会的入场券,却又比两年前冷静得多。尽管贝壳视频已经在进行Vlog尝试,但进行Vlog拍摄的红人数量也不过其总量的十分之一,“这就好比之前大家都在做PGC,但很多PGC都已经死掉了,过度追捧者从中并没有获得太多红利”。
这个观点或许与一些文化娱乐领域投资人不谋而合,数个文化领域的投资人告诉投中网,对于Vlog,他们还在观察研究阶段。但亦有投资人向记者透露,“外部设备增量很大,不少投器材的机构已经赚到钱了”。
举报/反馈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