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新模式,疫情让其蓬勃发展,会是一个趋势吗?
共享经济最早提出来,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那就是把社会闲散资源组织利用起来,需求方可以以一种低的成本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闲散资源提供方,可以让自己的闲散资源发挥经济效益。如果组织得当,这种经济模式既可以让社会的资源进行最优配置,还可以让个体的资产变现最大化。如果有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而当这种模式被国人学习后,根据实际运作情况,国人进行了一些创新,这种创新有其优缺点。做了什么创新呢?就是把供给端统一了。也就是我平台的产品不是由个体提供的闲散资源,而是由一个商家统一生产提供。闲散资源使用者还是那些需要的人群,价格依然便宜。
这种创新的优点是什么呢?就是客户在使用产品时不会使用到某种有质量的产品。缺点是资源不再是闲散,是新生产的。这似乎与共享经济的初衷有违背。感觉更像是一种租赁方式,先使用再付费。
现在市面上以共享经济为名义的两大产品是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目标明确,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你家到地铁口,只有1公里距离,走路花时间,打的又不合算。于是共享单车来了。它最大的便利是你骑完车丢到路边就可,而不用担心车被其他人骑走了,因为车本来就是给其他人用的。在这种意义上,它也是一种共享经济——在用户之间共享商品的使用权。
然而共享单车带来很多潜在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社会公共资源被占用。本来是一个过道的地方,结果堆满了共享单车,要是放整齐还好,如果放得乱七八糟,严重影响市容,妨碍其他公民的出行。
所以共享经济好坏参半。而且后来的结果是大部分运营共享单车的企业都倒闭了。所以有人戏称,共享单车真正的受益者是那些生产共享单车的企业。
现在共享单车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就是共享员工。人力资源的共享,是一种新的尝试。
缘起
任何新的模式的兴起都与企业的需求相关,而正好有企业可相互补充。比如盒马和西贝就是这样。一边是餐饮暂停运营,上万名员工待业。一边是生鲜零售平台订单大增,人手极度短缺。怎么办?
员工共享。你闲置的员工暂时到我这上班,我来出工资新趋势共享经济,你也不用付高昂的人力成本。
这次疫情对两个行业造成的影响走了一个极端,尤其是餐饮和生鲜。据数据统计,生鲜电商,比如每日优鲜、盒马鲜生、叮咚买菜、苏宁生鲜等等企业,春节防疫期间,均出现订单大增,增幅都达到了100%以上。而餐饮业,据行业机构估计,7天内,行业内所有企业的损失就会有5000亿元左右。
兴起
自从盒马西贝开启共享员工的动作后,其他企业也纷纷效仿。阿里、沃尔玛、京东、联想都开始行动起来。让一些企业歇业的员工到其他业务量激增的企业去上班。
挑战
粗略一看,这是不是有点劳务外包的感觉?但又不完全相同。劳务外包是B请A公司招人,招的人由A公司管理,包括各项薪资福利等,B公司只负责出每个人多少钱,且随时可以解雇员工新趋势共享经济,而解雇的员工由A公司负担后续的劳务事宜。而现在不是这种情况,是本来为A公司工作的员工,因为特殊情况闲置了,A公司还得继续为闲置员工负担工资及福利,而B公司需要A公司这样的员工,相当于暂时借用一下。
那么薪资怎么发?肯定由用人单位负担。
那么挑战是什么呢?需求方担心共享的这些员工技能是否匹配,而提供员工的一方则担心员工风险问题——万一感染了,则责任还是由原来公司承担,也担心员工流失问题,担心员工在另外一家公司干舒心了,直接走了怎么办,尤其是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才。
未来趋势
未来共享员工会不会成为一种趋势?员工像共享单车这样在各个企业之间流转,好处是员工不用担心失业,企业分摊了人力成本;坏处是知识产权的保密问题如何解决?
每一次危机的发生,都会出现一些新的模式、新的产品,“共享员工”是一种企业间解决员工问题的一种尝试。未来如果老龄化来临,人力短缺,或许“共享员工”会演变成一个新的趋势,当然前提是要解决其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举报/反馈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