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企业频出 分享经济渐行渐热
商报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支持分享经济发展”,让不少从业者振奋不已。
分享经济是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公众自由参与,通过分享资源而产生收入的经济业态和经济形态。它正在成为一种新风潮,并诞生大量的“独角兽”企业。
上周,腾讯研究院发布《中国分享经济全景解读报告》,其中透露,2014年-2015年,分享经济企业井喷式爆发,新增分享经济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倍,席卷10大主流行业,超过30个子领域。目前,我国出现了16家分享经济独角兽企业,另外还有30多家估值超过10亿、累计估值超700亿元的准独角兽企业。
但分享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不少项目面临制度困境,更有业内人士感慨,除了房、车、思想和经验,我们可以分享的东西还有什么?
分享经济前景虽好 难逃“制度瓶颈”
分享经济前景好,这毋庸置疑。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BAT三巨头,就已在这一领域“抢得先手”,涉足出行共享、二手、专业/个人服务、教育、P2P网贷、自媒体和众包物流领域。
这些领域看似相互独立,但在新媒体观察者、天奇阿米巴投资合伙人魏武挥看来,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房、车等实物,以及思想、经验等虚拟事物。
就拿Uber来说,它分享的就是车子这一资源;Airbnb分享的就是房子这一资源;而教育、自媒体、医疗等,分享的就是类似于思想、经验等资源。
Uber、Airbnb等,当下已经成为其所在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不少瓶颈。
制度瓶颈是最为明显的。魏武挥以国外一家汽车短期租赁平台为例,这家租赁平台提供这一服务——当车主遇到车子短期闲置时,可以将其放到平台上公开出租。可是,问题来了,如果车子一旦被偷窃共享经济下保险业的发展,谁来承担这一损失?
“保险公司不会承担,原因是车主是主动将车钥匙交给别人的,失窃险便不起作用了。现在更多的是,平台在这其中承担风险,但平台也有顾忌,偷窃者是否和车主、租赁者相关?而要"鉴定谁是坏人"的成本又很高。”魏武挥说,这就说明其与当下的保险制度、个人征信制度存在矛盾,除非有适合这一场景的险种出现,不然租赁平台的尴尬境地很难改变。
相较而言,最初很多消费者担心的乘客安全问题反而谈不上是最大难点,“这是风险,而我们还关注的就是风险之后的处理方式。”魏武挥说。
除了房、车、思想经验
我们还能分享些什么?
虽然可以分享的东西很多,但仍有业内人士感慨,除了房、车、思想和经验,我们可以分享的东西还有什么?
特别是在实物分享上,魏武挥解释,当前我们分享的东西仅有房、车,因为房、车具有很高的价值,分享产生的收益也高,而如果是价值低的东西,一方面很难产生高收益,另一方面也无分享的必要,换句话说,如果你把自己闲置在家的手机租赁出去几天,如果日租金为10元/天,手机持有人不愿意出租,日租金为100元/天,也很少有人会来租赁。
相对来说,思想经验的范畴更广,也更有挖掘的可能性。而如果以此为准,其实分享经济从互联网诞生之时,就已经存在了。
无论是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在这一波分享经济浪潮中受益。在美尔meier总裁肖卫群看来,可以用更开阔的思维来理解分享经济。“每一次产品销售过程中产生口碑效应,其实都是一次产品信息分享的过程,靠着一次次的分享共享经济下保险业的发展,最终形成品牌效应。所以对每一个卖产品的企业来说,都是分享经济的享用者。”肖卫群说,其公司核心精神中就有一条,叫做“分享美”。
当一家家企业、单位、机构等成为分享经济的参与者时,有一种趋势正在产生——原来创造的大多是“个人盈余”,而未来,停留在这些平台上的,更多的将是机构。
(责任编辑: HN666)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