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狂欢后的悲凉,真的凉了?
“新世纪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经济,算得上是一个新概念,这是最近几年最热门的创业领域共享经济降低成本,但折戟者多,成功者少。
说是共享,实际上可以算作是租赁。
过去,很多人在出门前都会下意识地产生“手机电量充满了吗”“带充电宝了吗”等想法。
如今,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餐厅和电影院等公共场所,都开始为公众提供共享充电宝租赁使用服务。
共享单车和网约车也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共享经济在中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然而,市场虽火热,但困扰犹存。
截至目前,共有19家投身共享经济的企业宣告倒闭或终止服务。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共享产品,恶意损毁成为困扰不少用户的问题。
先是网约车因为“车内矛盾”问题不断发酵,乘客、司机安全出现问题的事件屡屡发生,网约车最受欢迎的项目“顺风车”被迫下线,时至今日,依旧没有缓过劲来。
共享单车虽然没有这些问题,但是也同样难以盈利。而目前仅存的哈罗单车、摩拜单车等等共享单车品牌也有着一个共同的难题——车辆损坏问题严重。如果单单是因为意外损坏,倒也没什么好说的,怕就怕的是别有用心的人“恶意破坏”或者据为己有。
此前就有爆料共享单车被人骑回自家共享经济降低成本,磨去logo配上锁占为己有的问题,于是各大共享单车品牌也发布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收取押金。
共享充电宝随人使用便捷,免于随身携带,但押金问题也困扰着消费者,有网友表示:“比如市场价值几十元的充电宝,在进入预定界面后发现,需要缴纳近百元押金,并且退款周期长,还不如自己买一个。”
共享经济虽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但无序发展、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引发的监管难、维权难等一系列问题也浮出水面。
最近,易道用车创始人、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周航在人文经济讲座中,分享自己对共享经济的理解。
周航演讲之后,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维迎作了点评演讲,阐述对共享经济和企业家精神的理解。
除了商业模式的分析,张教授显然更看重企业家所起的作用。
关于共享经济,学术上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概念,一个是触用成本,另一个是资源所有权。经济学中有好多成本概念,最简单的有生产成本、交易成本。
触用成本是专门针对共享经济提出的,降低触用成本对共享经济的重要性,非常值得挖掘。
共享经济和其他经济一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所谓不确定性,就是没办法按照概率分布计算风险。发展取决于想象力,成败取决于判断力。
共享经济里的资金都是最聪明的一帮投资人投进去。
创业成功也不是完全没章法可循——所有最后能赚钱的事,理论讲无非两点,一,是不是降低成本,二,是不是创造价值。
有些事情可能没有增加价值,但是降低了成本,净价值还是增加了。有些事情成本没降低,但价值创造出来了,那也可以。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成本结构变化,原来成本很高的东西,通过买、租或分享,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最后所有商业模式都要探索出价值创造。能赚钱的事情,本身非常不容易。
就像张教授说的那样,所有最后能赚钱的事,都要遵循两点,降低成本、创造价值。
当然,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公德的培育。每个人都是共享经济的受益者,而不是局外人,应该积极成为其推动者和维护者。
举报/反馈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