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澜|分享经济有望纳入GDP增长数据,靠的是什么
近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在第十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透露,国家统计局正在探索新方式,将滴滴出行等分享出行、众包和“沙发客”等新兴行业纳入到官方GDP增长数据中,从而更准确地反映“新经济”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日益深入,庞大的互联网络正在联结和沟通着每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个体,以“协同消费”或“合作式消费”为核心理念的分享经济也渐渐站在了时代的风口。
所谓分享经济,指个人、组织或企业,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闲置的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租赁经济模式,通俗来说就是“闲置等于浪费、使用但不购买、分享即是创造、互助实现共赢”。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开发、模式的成熟、用户的参与以及资金的进入,中国的分享经济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的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分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的年均增速约为40%,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将达到GDP的10%以上,未来十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型的平台企业。分享经济何以迅猛发展?又需要怎样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发动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产能过剩和资源错配共存的困局,借助“以租代买”的形式分离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从而优化配置效率,是分享经济兴起的原始动力。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经济活动参与者对于有限资源、闲置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机会按需选择自身所必需的资源,并支付较低的价格,与此同时,他们也可以成为资源的提供者并以此赚取利润,这在实践中完全颠覆了以往不断通过新的投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思路。另一方面,分享经济模式下,资源交易参与方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中实现点对点的直接交流,打破了时间、空间、信息三维约束,使得资源配置摆脱了对地域的依赖,并充分利用时间差最大化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了资源的分配方式。
在国内,分享经济领域的主要代表莫过于“出行”和“住宿”。在出行领域,滴滴顺风车成为行业先驱,2015年春运期间,滴滴跨城顺风车覆盖了31个省区市的332个城市,累积190万人选择合乘出行,其中55.7万人直接乘坐顺风车回到了交通不便的偏远村镇,体现了分享经济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解决社会问题的强大适应性;在住宿领域,“蚂蚁短租”、“住百家”和“小猪短租”等创新型企业百花齐放,2015年,蚂蚁短租的房源量与订单量均实现了500%的增长,大大减轻了我国日益火爆而趋于非理性的房地产市场的资源配置压力。
对于个人来说,分享经济模式不仅提高了实际购买力和消费满意度,也同时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对于社会来说,则以低成本和高效率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达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催化剂:消费观念加速转变
社会公众消费观念从独享到分享的转变学者对共享经济,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在分享经济中,公众的参与意愿成为推动分享经济的内在因素,新型社会关系也逐步成为分享经济的人际依托。
在传统经济体系中,人们普遍会进行私有资源多寡比较且资源独占性较强,很少有人愿意与他人共享资源。而在分享经济体系中,一方面,人们成为了更成熟的消费者,不再坚持通过购买所有权进行独享式消费,而是愿意尝试使用更低的价格换取自己所缺乏的资源,注重消费性价比的提升,通过购买使用权使得资源实际利用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同时扮演消费者和资源提供者两种角色,通过贡献自己的资源和力量,更深入地参与经济活动。这种全新的消费观念反映出人类文明的进化与提升,它促进了分享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分享经济也将进一步推动公众消费观念的成熟。例如,在出行领域,车主愿意与陌生人共享一段路程,而消费者也愿意搭乘陌生人的顺风车;在刚刚兴起的私厨领域,消费者甚至允许陌生人进入自己的私人空间进行烹饪,只为享用一餐美味的晚饭。随着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消费潮流的影响力将会扩散到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和消费领域,人们的接受态度也会更加开放,参与人群也会上升到更高的年龄段。
个体间的信任是分享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因素。它要求共享资源的双方在经济活动中彼此信任,这种信任强调私下、直接、下意识,最后甚至使交易双方之间产生朋友般的情感,在更加紧密地联结起原本陌生个体的同时提供了再次交易的可能性、降低了再次交易的成本。这种信任也是为分享经济平台提供客户粘性和发展可持续性的基础。年轻人或中产阶级作为共享经济的主体力量,具有包容,开放,乐观的特点,大家处于一种类似的“需求”群体中,建立信任变得较为容易。
然而,我国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网络安全制度不健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威胁着个体间的信任,也进一步威胁着分享经济扎根成长的土壤。腾讯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风潮全景解读报告》指出,39.9%的受访者对拼车服务的安全有所顾虑;在私厨服务领域,69.1%的受访者表示不信任陌生人,18.9%受访者担心食品安全。而提供资源的参与者同样面对安全风险的困扰,比如他们需承担物品损耗、损坏风险、金钱纠纷甚至人身伤害等问题。因此,政府要进行强有力的监管,保障分享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首先,对分享经济中的经营行为实施法律规制,明确权责,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对分享经济中的参与者进行资质审核,建立准入门槛。共享经济的监管还可以从行业领域细分着手,不同部门对不同领域进行监管;最后,在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讨论研究中,随时关注社会动态将眼光放置于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
助推器:互联平台提升效率
分享经济最重要的助推器是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首先,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换的时空局限被打破,双向沟通更加精准;其次,互联网平台将分散的供给与需求统一对接,降低寻源及交易的成本,让各类服务更加便宜、便捷;最后,互联网分享经济为闲置资源创造了市场价值,更是大大缓解了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使消费者能以较低价格购买和享受商品与服务,大大降低了分享经济的门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智能终端中的查询、交流、支付等服务是实现分享过程的另一个重要工具。目前,公众参与分享经济几乎全部通过智慧终端的应用软件,所有参与者通过软件进行对接沟通,建立关系的过程快速、准确、随时随地。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的软件寻找适合自己的服务,在完成消费后进行支付,过程既安全又便捷;服务提供者则通过软件发布信息,招揽顾客,并在提供服务后获取收入,这样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双向选择性学者对共享经济,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消费双方的满意度。
同时,互联网所衍生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则进一步加快了分享经济的步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2015年将达到115.9亿元,增速达38%。预计2016至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在大数据的黄金时代,大数据的发展为分享经济提供了可靠的应用基础,提高了分享经济发展中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快速找出事物间的相关关系,能快速做出决策,更加高效率和高精度地匹配资源需求方和资源供给方,使得分享经济市场走向更加明确,更加稳定。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市“晨光学者” 题图来源:行业博文 内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曹立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主编:王珍,编辑:李小佳,栏目邮箱:)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