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ofo危机:有人说“共享经济已死”,怎么看?
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争议,甚至会出现一些流行的错误性说法。
从 2016 年底到 2017 年,有些媒体针对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所带来的争议性话题,如共享单车是不是共享,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女友”等花式创新引发的争议,频繁地以“共享经济已死”“伪共享经济”为标题进行宣传报道,在社会公众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些说法大都是以偏概全、危言耸听,在很大程度上为了博取眼球,而不是对共享经济发展状况的客观对待。总体来看,当前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期,发展空间巨大,充满创新活力。
一是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看,共享经济在经历了早期的起步阶段后,正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黄金阶段,距离行业走向成熟甚至衰退尚且遥远,断言“死亡”更是无从谈起。
二是从发展空间来看,当前的共享经济虽然已经涉及生活、生产的许多领域从 看共享经济,并且在交通出行、生活服务、金融等领域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经济活动的许多主要领域如制造业、农业、教育、医疗等还处于起步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三是绝大多数共享活动和共享模式都是一种积极的创新活动,这些创新对经济增长、就业、投资、消费者体验也都有积极的效果,因而受到各级政府、投资者、消费者等广泛的欢迎。
当然,如同任何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着争议一样,共享经济的成长过程也难免要与“争议”,甚至是“非议”结伴成长。一些偏颇的说法也是共享经济发展早期阶段,人们的认识不到位,尤其是不能与时俱进所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具体而言,上述说法与以下的原因有关。
一是对共享经济的认识存在偏差。这一偏差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拘泥于早期的共享理念,而不能随着共享经济的实践与时俱进有关。早期的共享经济强调如下的理念:P2P,即个人面向个人的服务;个人闲置或利用不充分的资源,即所谓海量分散化闲置资源;兼职者而非专业化服务者;互助性质,意味着许多共享活动是非营利性的。如果按照上述理念来评价目前的共享活动,那么那些有着专业化的参与者(个人和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共享活动,势必就会认为是“伪共享”,真正的共享经济也就“死亡”了。
二是对创新性做法的认识偏差。创新活动是一种蜂聚现象,随着重大原创性的创新出现从 看共享经济,会有大量次级的、模仿性的创新,甚至还有所谓的跟风式、搭便车式的创新。同时,创新也是一个试错过程,市场竞争和消费者会逐步将那些缺乏竞争力、无价值的创新淘汰掉。在共享经济活动中,跟风式、搭便车式的创新,自然也是共享经济创新过程当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同样也会接受市场和消费者检验,既不要大惊小怪,更无须严防死守。
三是个别商家的恶意炒作引发社会热议。共享经济活动既受制于法律的约束,也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有违法律和道德的所谓共享活动难免会招致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而“共享女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商家的自作聪明以及炒作式营销,严重触及中国人文化道德的底线,自然遭受公共舆论的谴责,也很快被工商部门查封。
知识点:共享经济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期。
思考题:共享经济最终会不会死?
本文摘自《共享经济100问》作者张新红, 国家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于凤霞,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