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一种全新的市场交换经济
读者张燕提问:常在一些文件和报刊媒体中看到一个词——“分享经济”,能否详解一下分享经济的由来,究竟什么是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呈现方式?
目前正在兴起的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分享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多种模式并存的新格局。
有偿分享模式。有偿分享是目前发展最快也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是将自己剩余或暂时不用的物品,通过收取租金有偿让渡给别人分享。目前发展最成功的空中食宿就属于典型的有偿分享模式。其业务模式十分清晰:有闲置房间的家庭在网站上发布自家的空房信息,不想找酒店入住的租客通过上网查找住宿信息,一旦租赁双方达成一致,租客就可以进行在线付费和实地入住。这种新商业模式所提供的私家闲置房间要比酒店更便宜,更具有生活气息。目前网站上不仅有人发布常住的房间,更有人将别墅、村庄、城堡、树屋等发布到网站上。
对等分享模式。该模式是双方通过互相交换使用财产,不向对方支付报酬而形成的分享经济。比如目前国内所推动的城乡儿童手拉手体验成长快乐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对等分享模式。城乡儿童互换生活环境的手拉手活动,最近几年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有许多民间公益机构和商业教育机构,专门进行这种模式的运转和管理。点对点分享不仅仅是双方对等交换各自的物品和环境,还有双方情感和文化价值的体验式交互。这种类似中国乡村传统的走亲戚模式是有偿分享模式所不能替代的。
劳务分享模式。在现实社会中,有大量碎片化、闲置与没有充分利用的劳务资源。在现代分享经济中,人们不仅可以出售自己多余的产品,还可以出售自己的时间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有区别吗,比如承接遛狗、取回干洗衣物或组装家具以及养老服务等杂活,这种以出售多余劳务为内容的分享经济被称为劳务分享经济。在美国有一家创业公司,凭借1小时送货上门服务的业务,在短短两年半时间内估值一路飙升,在硅谷脱颖而出,并登上2014年度福布斯潜力企业榜榜首。该公司就是充分利用自由职业者的时间,通过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分散在社区中的自由职业者,实现一小时送达的承诺。参与这些配送的自由职业者,既是这种配送服务的对象,也会根据自己机动时间成为配送服务者。可以说,享受一小时送达服务是居住在特定社区内的人对各自剩余的时间和劳务分享的服务。
众筹分享模式。众筹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该词是舶来品,但这个形式在中国自古有之。中国古代的庙宇和乡村祠堂建设,大部分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现代众筹是指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筹集。同样,现代众筹筹资目标也包含了分享投资对象,不纯粹是为了筹集资金。目前,众筹分享主要集中在电影视频、音乐和出版、文化创意、房地产等项目。如,杭州盈开投资合伙人蔡华,要开办一个茶楼,他通过微信朋友圈在48小时内完成了123万元众筹。这种基于互联网思维以众筹方式建立起来的茶楼或者咖啡馆在杭州、北京、深圳等创业氛围浓厚的城市开始风靡起来。
互联网时代的分享经济与传统分享经济之间有什么区别?
目前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分享经济,是互联网技术加生态文明催化下的新经济业态。互联网时代的分享经济与传统分享经济,虽然其目标都是实现社会资源和福利共同分享,但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别。
一是催发分享经济的动力不同。传统分享经济兴起的动力是社会财富在企业内部与社会制度框架下存在的不公平,而现代分享经济兴起的动力是互联网技术和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危机压力,它为社会分享自己闲置或暂时不用的物品提供了交换分享的可能。
二是分享内容不同。传统的分享经济的分享对象是企业利润和社会财富,而现代的分享经济分享的是个人和家庭闲置的剩余物品。
三是运行模式不同。传统分享经济是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的,制度是维系分享经济的关键所在;而现代兴起的分享经济是一场民间自发形成的新经济业态革命,是一种全新的市场交换经济。
四是最终形成结果不同。传统的分享经济追求的是一种能够实现公平分享财富的理想制度;而现代分享经济则衍生出分享的消费方式和商业模式,是一种使物尽其用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有区别吗,更加节约能耗、节约社会资源的新经济形态。现代分享经济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就是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正在兴起的分享经济,定义为互联网+生态文明的新业态经济。
分享经济不同模式背后有什么由来?
作为对传统经济业态形成巨大冲击力的分享经济,是一种全新的业态,但就分享经济这个范畴而言,最早研究分享经济的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威茨曼撰写的《分享经济》一书。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的状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威茨曼于1984年出版了《分享经济》一书,认为产生“滞胀”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中现存工资结构的不合理,提出了采用分享制度代替工资制度的主张。威茨曼所说的分享制度,指的是在资本家和工人就工资问题所进行的谈判中,确定的不是具体工资的数额,而是分享比率,也就是在企业未来的收益中,多少份额归资本家所有,多少归工人所有。20世纪80年代末,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米德发展了分享经济学,他提出了通过职工持股的途径使工人参与到企业收入分享中。
根源于解决现实经济中工资与资本对立矛盾的分享经济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实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分享经济模式。一种是欧美的通过股权制度形成让工人参与企业收入分配的分享经济模式。即使在当今的美国也有约15%的公司采用“利润分享”的雇员报酬计划。另一种是日本式的通过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途径,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分享经济模式。在特定文化与历史背景下,二战后迅猛发展的日本经济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分享经济。日本与欧美股权模式不同,除了能分享公司的利润,得到较高的薪酬和福利外,公司员工还能极大地参与公司的治理,并能参与公司长期发展,这就形成了以企业为家、为企业奉献一生的企业文化。
(作者分别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