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最高涨价至8元/小时“共享经济”请还我钱
近日,因为一些坏消息,编辑部气氛十分低沉。
ofo搬家了,第五次搬家了!小真探的“共享单车”押金还没有拿回来。
另一位同事也因为“共享”哀嚎了一整天。作为一个跨城上班的girl,前一天在上海火车站借了某品牌的充电宝,半小时后火车快来了,正准备还走充电宝,竟然发现——没有充电槽了!
她只能无奈背着充电宝回到了嘉兴,然而并找不到同款品牌的充电宝设备。于是,第二天背回上海,被扣了60多块!!!
时间回到2017年。那时候,共享单车市场风声水起,ofo、摩拜以及一大批五颜六色的单车前赴后继冲向这片蓝海。然而,从一开始的免费、补贴,到后来收费、涨价,再后来用户退不到押金,共享单车从潮起到潮落只不过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共享单车赛道惨烈
2017年是ofo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曾经被很多投资人看好。后来闹得一地鸡毛,成为了最典型的“负面教材”。最近还搬离了位于北京海淀的互联网金融大厦5层——ofo梦开始的地方。
2018年,“黄橙”大战的另外一位选手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但是摩拜单车当年亏损高达45.5亿元。
在这两位共享单车界的老大哥陷入困境之时,背靠阿里的哈罗单车悄悄发力,想要在主战场之外突出重围,后发制人。
在共享单车广收押金的时代,哈罗单车一张“免押金”牌就圈了不少用户。但是路并不好走,2018年,哈罗单车亏损达到4.8亿元,今年5月还传出寻求融资。
于是,哈罗单车起步价从每30分钟1元到每15分钟1.5元,30天骑行卡从最便宜的每月6元上涨到了每月至少16元。
直到今天,共享单车赛道上的选手所剩无几,然而,盈利嘛,依旧看不到。
虽然共享单车战场已经看不到未来,共享充电宝却方兴未艾。
头部企业实现盈利 下半场开始收割
目前,国内充电宝行业的格局已经分为为“三电一兽”——街电、小电、来电、怪兽,他们占领了街头小巷的饮食店、便利店。
2019上半年,共享充电宝品牌主要与餐馆等餐饮行业的商家合作较为密切,其次是酒店、旅店等住宿场所的商家。未来,将会增加在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等公共交通场所和会展中心等地的设备铺设。
经历了2017年底、2018年残酷的洗牌期和倒闭潮后,市场已经将近饱和。而2019年被认为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一年。
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目前充电宝市场头部三家企业都基本实现了盈利。2018年,聚美旗下的街电年营收超8亿,营业利润约为3700万。
相比还在烧钱的单车来说,充电宝在“共享经济”这个赛场里,算是能得意地笑了。
只是...小真探粗粗算了一下街电是盈利了,只是利润率只有4%多一些。
要知道,街边那些个排着长队的奶茶店,净利润率就能是11%的!
所以,为了活下去,这不,共享充电宝最近集体涨价了。
部分城市的的充电宝租用价格高达8元/小时,涨幅较小的也到达了4~5元/小时。
网友不淡定了,毕竟以前借充电宝一小时两块钱最多了,现在这样的涨幅,网友认为,基本是在“割韭菜”了。
涨价是共享经济下半场的未来吗?
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达到3.05亿人,2020年用户规模将增长至4.08亿。
而用户的依赖性也是妥妥的。根据Trustdata大数据,截至今年6月:
安卓用户对共享充电宝的月均使用次数为1.7次,单次订单完成时间平均为49.8分钟。
苹果用户的月均使用次数为2.1次,单次订单完成时间平均为57.1分钟。
当流量已经被收割,赚钱就是首要任务。
一个充电宝租金单价从5块涨到8块酒店餐饮共享充电宝酒店餐饮共享充电宝,3亿用户,每人租一个小时充电宝,就是多9亿元收入。
怪不得,连商家都开始要抬高共享充电宝的入场费了。
不过,小真探和同事们又算了一下,从5元到8元可是60%的涨幅啊。使用5小时就40元,完全可以在某宝上买个充电宝了。
像小真探这样看到20%电量就焦虑的小伙伴们,都已经每天自带充电宝了。
举报/反馈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