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边界:必须是耐用消费品
共享经济的边界:必须是耐用消费品2017.06.29 02:54:50信息时报
共享经济的边界:必须是耐用消费品
财经评弹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洗衣机、共享衣服、共享雨伞……形形色色的“共享经济”正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商业模式。不过笔者认为,“共享经济”发展是有边界的,只有“耐用品”才能被纳入共享经济的范围。正因如此,雨伞、衣服等共享产品很可能会“惨淡收场”。
“共享经济”源于欧美,最早的成熟模式是共享房子。比如,房产拥有者将多余的房子分租给旅客,于企业无关。但在国内的共享经济,更多是另一种古老的商业模式——“租赁”的变种,而且是企业方将产品分租给用户。
比如,很长一段时间,自行车是“生产过剩”的一个产品,生产能力远远大于需求。而对于普通市民,要保有一辆自行车,实际成本其实也非常高——除了购买车的成本共享经济与自行车,一个自行车用户需要平时要找地方保管、日常要维修,费时又麻烦。共享单车模式本质上是“变卖为租”,让用户可廉价、方便地租用自行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而对于厂商,通过变卖为租的共享单车,则迅速解决产能问题,带动整个产业链活了起来。
目前部分家电厂商推出的“共享洗衣机”则更是“变卖为租”的典型。众所周知,洗衣机产能是过剩的。而对于很多大学生和新入职的白领,传统洗衣房太贵。因为这些年轻人需要经常更换城市、更换公司,购买洗衣机成本也很不划算。在这种情况下,将洗衣机以共享经济的模式“分租”,既解决了厂商产量问题,又解决了年轻人洗衣服的痛点。
同样,大量推出的“共享汽车”,对于厂商而言,也是尝试通过“分时租赁”的方式,去解决电动车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共享汽车几乎都是以电动车为主。
不过,不论是自行车、汽车、还是洗衣机,本质上都是“耐用品”,而且必须采取各种方案,让损毁率降低。否则,损毁率将太高而让生意模式失效。如果是快速消费品性质的产品,则很难应用共享经济模式。比如手机、衣服,因为这些产品具有强烈的时尚性,而且很容易被损毁,属于“非耐用品”范围。正因如此共享经济与自行车,我对共享雨伞的成功打个问号。
信息时报记者 潘敬文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