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一堵照片墙诉说今昔巨变
时间都去哪儿了?一堵照片墙诉说今昔巨变时间:2019-06-02浏览次数:次字号:[]
上世纪80年代的淮安市区老照片,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出生证”,商企林立、生态宜居的全新区貌……6月1日,在市区大运河广场开展的“绿色园区 宜居家园”——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城乡建设成果展上,一堵展示淮安城今昔对比以及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跨越发展的照片墙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老人、中青年人、孩子共享经济发展的照片,大家都在这一帧帧的照片中寻找到心灵的共振,追忆已经逝去的奋斗岁月,品味新时代新生活的幸福硕果。
新老照片相“呼应”今昔巨变入画来
上世纪80年代的大闸口、淮海广场、翔宇大道……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城乡建设成果展展厅,十张沿走道墙壁悬挂的老照片,打造出一条“时空隧道”,引领人们重新回到几十年前的淮城岁月。而走道尽头,展现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无到有”、跨越发展的照片则将观展者带进意气风发的新时代,激发出沧桑巨变的豪情壮志。
“绿色园区 宜居家园——走进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照片展,由一幅全新彩色开发区航拍照开启。绿树掩映中,厂房林立、公路如“玉带”横贯、间或有亭台水榭“镶嵌”……这正是现在的开发区实景。诞生、成长、快速高质量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白手起家”的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创立、发展到再次跨越,从艰苦创业到跻身国家级开发区29强,在1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演绎着崛起图强的壮丽诗篇。第一座办公楼,第一条路(深圳路),国家、省市颁发的设立、升级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出生证明”,第一家重大外资项目(韩泰轮胎)……借由新旧照片的对比和展示,照片展淋漓尽致地回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业起步阶段、开创开拓阶段、跨越赶超阶段、全面跃升阶段、二次跨越阶段。
现在的开发区什么样?创业的热土、产业发展的高地、宜居幸福美丽的家园。照片展又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当下的开发区——以实联化工、日资工业园等为代表的产业升级示范区,以江苏省淮安软件园、淮安智慧谷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先导区,以麦德龙超市、淮安科技广场等为代表的产城融合先行区,以龙宫大白鲸等为代表的生态文明休闲区,各年龄层、国家(地区)人们融洽相处的幸福和谐宜居区。
参观、拍照、讲述市民流连赞发展
照片,是时光留下的珍贵礼物。展会上,从十几岁的孩子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但凡经过这一组照片墙,人们都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观赏。这些照片,勾起了每个人与这座城市的回忆。
架好三脚架,熟练地使用单反相机进行拍摄。在一张展示实联化工著名的水上办公楼的照片前,86岁的顾树青认真地操作着。热爱了摄影一辈子,这样的照片展他当然不容错过。“前几天从报纸上得知了展会消息,今天吃过早饭就来了。”顾树青说,这张实联化工水上办公楼的照片,引发了他对淮安市盐化工区的记忆。几十年前,这个区域刚刚开采时,顾树青曾到场拍摄。“那时大概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听说淮安这里有盐矿,我感到很好奇,就带着相机来采风。当时这里全都是简易的工棚。”今昔对比,顾树青感叹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淮安乃至祖国的巨大发展,他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电动化,从粗放型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这也正是整个淮安乃至中国的发展轨迹。这都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现在,每个人都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共享经济发展的照片,并且这样的获得感仍在不断增强,因为更好的还在明天!”
走到一张淮安市区的老照片前,市民吴洪广也下意识地掏出手机拍了下来,“想作个留念,发朋友圈跟大家分享一下”。1980年出生的吴洪广是淮阴区人,曾经在福建省当了16年兵。2010年,他在开发区(今碧桂园附近)购买了一套商品房。2014年退伍后,吴洪广就一直住在开发区。“仅仅十年,开发区的面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吴洪广回忆,“刚在那买房时,那里人口、商店都比较少,买东西很不方便,公交也不通,出行麻烦。现在方方面面都大变了样。”吴洪广说,看着这些老照片,再想想今天的生活,心里就不自禁地生出一股幸福自豪感,“日新月异,国家强大,人民幸福”。
记者注意到,现场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观展。从淮安市区老照片到开发区跨越发展图片,市民杨先生带着11岁的儿子逐一仔细观摩。时不时地,杨先生还充当起“讲解员”,向儿子介绍、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从微信上看到展会消息,就专程带儿子来看一看,给他讲讲过去,了解家乡的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杨先生说。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