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你出门用的共享充电宝,美团承包了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终结者来了。
近日,重拾共享充电宝业务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招聘网站显示,它正在各大城市疯狂招聘销售,开启地推模式。
巨头入场,共享充电宝是不是要降价了?重回一元一小时?
不存在的,别想着它会打价格战。
有消息称,美团这次准备了一项“杀手锏”,让无数商家主动和它签约。
照这么看,共享充电宝市场,维持了好一段时间的“三电一兽”格局,即将被打破。
其实,早在2017年,美团就在青岛等地,试水过共享充电宝项目。
但那会儿该行业厮杀正激烈,美团自己的主业也还没有稳固,搞了三个多月后就退出了。
直到2019年,共享充电宝行业“三电一兽”格局稳定,并通过涨价相继盈利后,美团的小心思又动了起来。
今年3月,陆续有商家开始接到美团方面的电话,询问是否接入美团充电宝。
相关人士透露,美团依托在吃喝玩乐各项行业的霸主地位,直接放了个大招:
商家和美团签约后,共享充电宝的每一次使用,都将转化为美团和大众点评的真实点击量。也就是说,充电宝用得越多,餐厅的排名越靠前。
在线上流量费暴涨的今天,该条件无疑会对商家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如今疫情期间,外卖的销量显得尤为重要。
至于共享充电宝带来的那点分成收入,反倒无足轻重。
不过,美团随后发声明,否认餐厅排名和充电宝使用挂钩。
这不禁让人疑惑美团玩的是哪一出?
其实,拥有外卖和到店业务筹码的美团,确实没必要搞这么多幺蛾子。
如果有商家不配合行动,有一百种方法让对方做不下去。下架、缩减配送范围、降低排名......任何一种都是致命打击。
商家却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反击它。
顶多就是不跟它合作了,但现在疫情之下,没有外卖的收入举步维艰,大家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忍气吞声。
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强迫商家二选一”,和“提高商家佣金抽成比例”,都能看出商家在美团面前的弱势地位。
因此,很多商家在接到美团地推的电话后,没有丝毫犹豫便选择签约。
甚至有商家直言:“门店从外卖到收款音响都是与美团合作的,不敢不用它家充电宝”。
美团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美团拥有620万活跃商家。假设只有一半商家接入美团充电宝,也远比市场份额最高(40万台设备)的街电,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而业内人士预计,将有80%的餐饮投奔美团。
可以预见,共享充电宝行业很快会迎来洗牌。有的品牌会被收购,有的品牌将被永远的挤出市场,终局之战即将打响。
对于美团来说,之所以进军共享充电宝,盈利反倒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获取流量。
美团2019年财报显示,其交易用户为4.51亿,同比增长12.5%,相比2018年的29.30%增速明显放缓。
在本地生活服务的进攻下,美团必须找到更多的流量增长点,拓展更多的毛细血管市场。
刚好,共享充电宝是一个流量洼地。
2019年,共享充电宝市场用户规模在2.5亿左右,交易规模达79.1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4.9%。
确实,用上5G和高刷屏幕后,感觉手机续航越来越难顶了,在电池技术没有重大变革之前,人们对充电宝的需求会持续存在。
再加上很多人开始嫌弃带着充电宝麻烦,因此用到共享充电宝的几率也变得越来越大了。
另外,美团CEO王兴在解读2019年财报时曾表示,共享单车业务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多元化美团共享充电宝合作,提高交叉销售的可能性。
美团未来很有可能会学阿里88会员,推出“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外卖”等会员套餐,以多元服务留住用户。
既能赚钱,又能引流,还能让公司业务多元化,一举三得。共享充电宝对美团来说,无疑是个好买卖。
王兴有句名言:美团没有边界。
想当初,美团只是一家团购公司,可后来在大家心中又成了家外卖公司。
再后来,进入了我们吃喝玩乐的方方面面,包括电影票、旅行、打车、支付......甚至开起了线下零售店。
可以说,美团的触角已经渗入到本地生活的各个方面,7447亿港币的市值也证实了资本对它的信心。
只是,巨头的阴影之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消费者感到透不过气。
这次美团要求接入的是共享充电宝,对商家来说不难接受,可下次要求接入一个难以接受的业务怎么办?
比如美团共享充电宝合作,美团要是进军To B的食材配送,餐厅要不要在它这买菜?进军商业地产,商家要不要租它家的商铺?说要提高抽成比例,大家服不服从?
从佣金自8%涨到26%来看,商家已经没有了说不的能力。
想想上次事件中的作者,同样是任人宰割的对象。互联网领域的垄断看似无形,但危害尤甚。
今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布,实施多年的反垄断法迎来首次修订,新增针对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条款是其中最大亮点。
希望这次修订能给出一个完善的法规,挫一挫互联网这股肆意妄为的垄断风。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