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榕资本张震:生鲜电商崛起是必然 宅消费或成习惯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的氛围。往年因返乡、旅游等假期消费都在2020被按下暂停键。如今,疫情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面对的“黑天鹅”。
投资了拼多多等拥有18年风险投资经验的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认为,目前中国疫情已走出“至暗时刻”,流行(传染)高峰已经过去,但海外疫情进入快速爬坡期,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是显著的。
3月16日,国家统计局披露今年1-2月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消费首当其冲,今年1-2月份,社零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收入达4194亿元,下降43.1%;商品零售达4.79万亿元,下降17.6%。
对此,张震表示,对拥有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中国来说,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的韧性,消费市场的需求也会逐步恢复,推进消费供给侧的升级与进化。
那么,疫情过后消费何时恢复?是否会迎来报复性消费?是否会影响消费观?疫情之下崛起的宅经济未来是否长期繁荣?生鲜电商为何异军突起?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能还有什么?一级市场还有哪些机会?对此,我们专访了主导投资拼多多、蘑菇街、平安好医生、哈罗出行等新消费互联网企业的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
核心观点:
1. 传统以菜市场为代表的供给,已经无法满足新人群的需求,生鲜电商行业崛起有其必然性。
2. 疫情会让消费者形成更加成熟理性的消费观,比如追求性价比、追求便利性、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这都是机会。
3. 宅经济崛起的背后还有更长期的因素,比如,家庭结构的变化,少子化、单身化等。从人口结构和消费结构来看,宅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会存在。
4. 对拥有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中国来说,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的韧性,消费市场的需求也会逐步恢复,推进消费供给侧的升级与进化。
5. 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驱动的高科技产业,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将迎来腾飞。
目前中国疫情已走出“至暗时刻” 消费市场的需求会逐步恢复
新京报: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你怎么看它对中国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
张震:截至目前,总体来说,中国疫情已走出“至暗时刻”,流行(传染)高峰已经过去;但海外疫情进入快速爬坡期,世界卫生组织3月12日数据显示,中国以外确诊病例已超过40000例。
在这样的特殊时点下,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我们看到,中国在做好抗疫和复工复产的同时,也正向海外伸出援手,加速全球复苏。
新京报: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有多大?你预计疫情对中国经济特别是消费的重创还要持续多久?
张震:短期来看,疫情这只“黑天鹅”带给经济的冲击是显著的。美股一周时间两次“熔断”,也是史无前例。疫情对经济下行影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还难以准确预测。但是放在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我们还是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抱有积极的信心。
一方面90后 消费观 共享经济,从现代历史来看,传染病对经济的影响都是暂时的。疫情带来的更多是对情绪的影响,而非持续的对经济和资本市场影响,不会改变经济长期发展的进程。
另一方面,基于中国快速的政策应对、基础设施的完善、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供应链的优势、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以及技术的驱动升级,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的韧性。后续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中国“新基建”所创造的长期利好,都值得期待。
同时,消费市场的需求也会逐步恢复,推进消费供给侧的升级与进化。
新京报:那么,相比2003年“非典”时期,这次新冠肺炎对消费的影响有何不同?当大危机爆发时,消费市场的反应是否存在一些共性?
张震:这次疫情的影响比“非典”的影响面更大。2003年“非典”时,主要北京、广州、香港等几个城市在重点防疫,这次是全民参与 “抗疫”,所以对跨城市消费连锁企业的影响更大。
新京报:你觉得这次疫情会利好哪些行业(产业)?哪些行业会受到较大挑战?哪些行业会在经历危机后进行转型从而分化(进化)?
张震:在疫情发生后,高榕也做过系统性研究。以史为镜,会发现在大危机过后,往往孕育着颠覆式的创新机会。2003年“非典”危机之后,我们看到了电商、在线支付与快递物流等的腾飞;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内需市场、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等迎来爆发。
此次疫情之下,短期内我们看到出行旅游、传统餐饮、线下影视娱乐等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利好的机会。
首先,此次疫情倒逼了全民级的线上业务集中体验,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电商、生鲜零售等。真正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线上服务,将借此机会实现用户习惯的固化与泛化,并逐步打造如同毛细血管般的基础设施级公司。
其次,疫情加速了中国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也将加速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全国的企事业单位都在提供线上服务;以技术为驱动,大批企业将进一步向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变革。而那些无法适应新趋势、新变化的公司,将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第三,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驱动的高科技产业,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将迎来腾飞。
生鲜电商崛起是必然 疫情会让消费者形成更加成熟理性的消费观
新京报:近日,根据新京报消费调查问卷显示,疫情期间九成受访者表示生鲜果蔬类的消费明显增加。我们从多家电商平台获得的数据显示,其生鲜整体销量同比增长1.5倍至7倍。在此次疫情中,你如何看生鲜电商的崛起?
张震:今天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的崛起,有其必然性。从供给看,传统生鲜供应链存在很多冗余和低效环节;从需求来看,传统以菜市场为代表的供给,已经无法满足新人群的需求,当下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用金钱换取便利性。这次疫情也让更多消费者感受了生鲜电商所带来的价值,加速了用户习惯的培养。
而生鲜供应链条非常复杂,天气、供给、人力、物流等环节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生鲜电商企业要有足够强大的技术驱动、优质供应链的打造和精细化的运营能力,去保证确定性。
新京报:生鲜电商究竟是短期风口还是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行业?
张震:大的电商平台已经在生鲜领域做了深耕运作。生鲜电商如果能够通过这种持续的、确定性的服务获取用户信任,养成消费习惯,就能不断打穿消费者钱包份额,在迎来长期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驱动中国农业经济的升级与改造。
新京报:线下餐饮、线下娱乐遭受重创,反观各大电商平台为市民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你如何评价电商在这次防疫战中发挥的作用?
张震:确实,电商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在此次战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大电商除了持续向一线医护人员捐赠防护医疗物资、承担社会责任以外,还严格监测和稳定平台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保障社会民生。多家生鲜电商与餐饮、酒店等服务型企业合作“共享员工”,解决受疫情影响的闲置员工就业问题,也撬动起更灵活的价值网络来保障订单履约。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电商也在经济转型、精准扶贫、就业保障等宏观维度上有着更深远的积极影响。例如,我们投资的拼多多就开通了电商助农绿色通道,先后投入10亿元物流补贴和5亿农产品专项补贴,购买助农产品,也成为疫情期间一种流行的消费方式。
新京报:疫情对线下消费造成打击,很多人寄希望于疫情过后的爆发性消费,其出现的概率有多大?
张震:随着近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与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们对消费的认知在不断提升,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成熟。
疫情会让消费者形成更加成熟理性的消费观,比如追求性价比、追求便利性、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而这些成熟的消费观,是消费理念上的升级,同时也为消费创业带来新的机会。
新京报:新京报调查显示,疫情结束后,迫不及待想消费的不足一成,超三成受访者认为未来消费会更理性,两成明确表示不会,近4成表示不好判断,未来中国消费的潜力还有多大?
张震:长期来看,中国新人群持续高频迭代,新时代的年轻消费者、互联网延伸带来的新城乡消费者、消费升级带来的各类细分领域的新型供给等,都在不断催生新需求。我们长期看好中国新消费市场的巨大投资机会。
宅经济崛起背后有人口结构因素 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会存在
新京报:疫情过后,消费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
张震:可能会带来消费观的改变,消费者会更加注重对健康的投入,也可能有部分消费者会有“消费回补”的行为。
“宅经济”人群的消费行为可能会成为长期习惯,最后会影响供给端。比如,在家“一人食”成为常态后,外卖、生鲜电商可能就成为新的重要供给。
再比如说,此次疫情倒逼了全民级的线上业务集中体验,较为突出的包括线上办公和线上教育等,实现了用户习惯的固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十分必要,未来企业在线化和数字化都会是长期的趋势,不仅仅是疫情期间发生变化。
新京报:特殊时期崛起的“宅经济”是否可持续?是否说明中国消费结构在变化?
张震:“宅经济”的崛起不仅仅是疫情的问题,它背后还有更长期的因素,比如,家庭结构的变化90后 消费观 共享经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户家庭人口已经低于3,少子化、单身化的趋势很明显,这些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所以,从人口结构和消费结构来看,宅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会存在,包括与之相关的实现陪伴需求的“宠物经济”等现象也会持续。
新京报:“宅经济”也带来了一些影响,比如垃圾的增多,人们泡网的时间变长等,如何看待”宅经济”带来的问题?
张震:这些都是暂时的,未来会恢复正轨。垃圾分类处理会被进一步推动,这也是城市基础设施进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新京报:高榕在VC投资上主要聚焦于新消费和人工智能为首的新兴技术,疫情之后,面对新的消费市场,还会迸发哪些投资机会?是否会继续加码投资?
张震:如前文提到,消费升级带来的各类细分领域的新型供给等,在不断催生新需求,我们长期看好新消费领域的投资。
“新基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今年一级市场各领域头部企业会迎来巨大机会
新京报:除了新消费市场,高榕未来会加码投资人工智能为首的新兴技术吗?
张震:在新兴技术领域,过去几年,高榕持续投资了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机器人等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包括Nuro、依图科技、石头科技等在内的世界级科技公司。近两年来,我们也看到新兴技术正不断深入融合到产业之中,真正解决现实问题。例如人工智能正在走进医疗、金融、城市治理和企业运营等领域。
此外,国家正在大力发展5G、特高压、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AI、工业互联网等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基建,也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我们见证了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波澜壮阔的创新,也期待在新一轮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发现和投资更多世界级的新技术创业公司。
新京报:此次疫情后,有观点称,医疗健康产业会迎来爆发,高榕资本在早期也已投资平安好医生等相关企业,为什么会关注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的公司?医疗健康产业会在疫情后爆发吗?
张震:医疗健康领域事关人类命运和福祉,我们持续关注,并投资了医疗检测、健康服务、创新药等领域的不少优秀企业,希望能够共同为国人医疗健康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且更高性价比的服务。
疫情之后,我们也看到医疗健康领域迎来新的机遇。包括看好中国医疗信息化的长足建设发展;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等有效缓解线下诊疗压力,健康、慢性病管理会趋于线上;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智能医疗提供驱动;更广范围的数字健康消费值得关注,包括可穿戴设备帮助人们形成个人数字健康档案以及保健养生、心理健康等范畴也值得关注。
新京报:2019年对很多创业企业来说本就是一场资本寒冬,据投中数据,2019年前11个月,仅有5387家企业拿到了融资,不足2018年的1/2,2020年融资情况是否会更保守?2020年一级市场的融资会发生哪些变化?
张震:我们始终认为,环境艰巨的时刻,往往也是孕育伟大公司的时候。2020年的一级市场,我们认为各领域头部企业会迎来巨大机会。有差异化价值、有技术驱动、有正向单位经济模型的企业,可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去迎接逆势发展的机会。
新京报:面临2020年的投资市场,高榕资本将怎么布局?
张震:今年开年以来,高榕已有两家投资企业成功IPO上市,我们也保持一贯的投资节奏,在新消费、新技术、产业互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持续投资具有创新力和成长力的企业。
近期,也有多家高榕投资企业逆势完成了新融资。我们期待与更多敢打、善打“逆风球”的创业者携手,从危机中发现机遇、建起护城河,一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京报记者 程子姣 实习生 李娜
最终重点推荐当下最新最火的商业模式 不管你是想创业找项目的,还是自己开实体门店的,猪小侠是目前市场独一无二的实体门店引流商业模式 猪小侠属于消费返现平台,即消费者消费多少就有机会返现多少,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消费者复购和分享,提升门店的客源 更多详细了解点击进去 猪小侠全民共享系统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