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大败局!你创业失败了,但留下的坑要谁来填?!
这段时间明显的感觉到,街头的共享单车颜色越来越少了。从五彩斑斓到只剩下黄红,共享单车的潮起潮落只用了一年时间。
从今年6月悟空单车宣布倒闭开始,引爆了一场共享经济的倒闭潮,3Vbike、町町单车、小鸣单车、酷奇单车、小蓝单车,目前共有6家共享单车相继倒闭。
据芝麻信用提供的数据,粗略统计造成用户押金损失已经超过10多亿元。帮忙代退押金俨然成了黄牛的新产业,当然这非常的不靠谱。
当押金难退,老板跑路成了常态,消费者对小众的共享单车品牌提高了警惕,投资者更是望而却步。
押金难退催生共享单车退押金潮,这又进一步扩大了共享单车的资金缺口,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如倒塌的多米诺骨牌,不倒到最后根本停不下来。
共享单车,这是一个强行被炒起来的风口,因疯狂而开始,也必以疯狂而结束。
一、真实的世界
性感的伟大赛道改变不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变不了。
一轮又一轮的或虚或实融资改变不了。
不管抬头仰望那一片星空,都要低头看看脚下现代商业社会的最基本的逻辑:现金流。
没有预见可持续的经营性现金流的企业,不管多么看似多么庞大,倾倒也就只是顷刻之间,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是完全是两个概念,现金流不断,报表再怎么亏钱都可以稳住,所以,就不要再拿亚马逊来说事了,别人的现金流是强到没有朋友的...
至于不顾现金流,纯靠资本维持的案例多不胜数。
我想,也许最大的那个教训,现在国际友人孙宏斌掐大腿...
用兆驰股份顾伟的话来说就是:
“商场有句话,宁可做杀头的生意,都不能做亏本的生意,因为根本不可能长久。不是我先知先觉,乐视我们后来就没做代工。我们做过一段时间觉得它有问题就停掉了,最终也没有任何损失。当时价格已经比成本还低了,烧钱的生意我是不做的,还是觉得不能长久。”
“商场有句话,宁可做杀头的生意,都不能做亏本的生意,因为根本不可能长久。不是我先知先觉,乐视我们后来就没做代工。我们做过一段时间觉得它有问题就停掉了,最终也没有任何损失。当时价格已经比成本还低了,烧钱的生意我是不做的,还是觉得不能长久。”
那些高喊着互联网思维的创业者们,肾上腺素飙升的时候,也还是要回头看看一些老大哥的教训和经验,现金流是生命线,特别是经营性现金流,只要他转正了,你就不用天天走钢丝了。
既要抬头看天,也要低头看路,尊重常识,创业才走的远,走得稳。
也许是这些年一级市场的资本是在是来得太容易了,大部分创业者已经忘了这个根本性的铁律,用一轮轮的资本融资来麻醉自己,维系着庞大的驱壳,但是寒冬一至,大面积的僵尸化是完全可预见的事件。
这张拥挤的独角兽名单中,又有多少能走到二级市场呢?又有多少会在走向二级市场的途中变异成僵尸呢?即使上了,像GoPro、BlueApron、groupon这种,上了二级市场不也一样慢慢的变成僵尸?
都是有头有脸的独角兽,也不好妄议那些会异化,那些又会走上人生赢家的道路,只是最近的久未更新的“TOMsInsight”又展示了一些最新的洞察,看毕不经沉思,在资本之外的另一个寒冬还有多少?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创业路上狂奔的创业勇士,多低低头,看看路,算算账。
二、共享修罗场
历史,有时候就是容易简单的重复。
在这轮“共享经济”的大潮中,在资本的推动下,一个个看似光明的赛道上挤满了无数的创业者,古老的租赁业态,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走出了“共享经济”的VC模式:
赛道发现,舆论点火,资本涌入,项目扎堆,补贴大战,兼并重组共享经济失败的案例,杂交合成独角兽。
赛道发现,舆论点火,资本涌入,项目扎堆,补贴大战,兼并重组,杂交合成独角兽。
种种“共享经济”出了在互联网架构下的模式创新和需求发现,更重要的是在其中的金融创新:“押金”,以共享经济中最为疯狂的共享单车为例,其最重要的金融创新是:“押金”,这种古老的业态在互联网经济下,原本“资产-押金”一对一的模式,变成了“用户-押金”一对一的模式,在互联网的规模经济下,用户的押金池迅速的做大,在风投的融资支持下,押金作为对用户的融资性现金流,大大的加速了企业的融资速度,加速业务发展。
从2016年共享单车的进场开始,由于其营运模式的可复制性高,低门槛,可预见的用户现金流,梦想家们纷纷开始创业共享经济失败的案例,一时间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出现在市面,高峰时期三十多家共享单车,而风投似乎也照单全收,以共享单车为主的风投项目络绎不绝。
在巨头加持、资本扎堆、高额押金的强大现金流下,这个行业迅速的打完规模扩张的战役,由腾讯、百度站台的摩拜以及有阿里、滴滴站台的OFO已经大幅抛离第二梯队。
仅仅一年的时间,在高额的运营成本下,共享单车已经到了下半场,整个行业还没能找到盈利模式,资本已经开始撤退,今年1~6月,中国针对初创企业的投资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从去年的1670亿元骤降至830多亿元。共享单车的投资除了OFO和摩拜,其他投资者对于其他的共享单车的投资近乎为0,共享单车从年初就开始出现了因资金链断裂而被迫退出市场的企业。
依靠押金驱动现金流的模式本来就不可持续。
共享经济已经变成了共享修罗场。
这次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共享大义下的创业泡沫有巨大的外部性,一旦开始倒闭潮,修罗场就不仅限与工业公司本身,而是庞大的参与者。
三、共享单车的“公益性”
11月初,小蓝单车员工在某职场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小蓝单车宣布解散,拖欠员工工资至2018年2月10日。该公司工作人员在朋友圈转卖办公家具的消息接踵而来。
11月16日晚间,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发表公开信反思创业错误,承认了“融资失败”、“错失并购”、“财务恶化”等运营现状。李刚同时披露,小蓝单车将全权交给第三方拜客出行代理运营,而且押金无着落,在曝出押金难退以及经营困难的新闻之前,小蓝单车用户数量已经超过千万人,主要车型押金为199元,押金池最少也有几亿的规模。
到现在为止,仍然拖欠着供应链大量的欠款,正在舆论漩涡的小蓝单车,拖欠供应商款项高达2亿元,涉及70余家供应商。
“欠大家的工资,我会想尽办法尽快解决”。这是小蓝单车CEO李刚千余字的“忏悔”信中,为数不多的有效信息之一。对于厂商欠款和用户押金问题,他却只字未提。
一人做事一人当,失败了就破产重组,横竖给个说法,公开财务数据,才是负责任的做法。然而故事的最后,不见当事人,只见当事人父亲的一句:“我现在没钱。谁要钱,我跟谁走,我去你厂里打工,我老婆到你厂里做饭。”
事已至此,连责任都不敢自己扛的人,又有何可说呢?
但是,下一个小蓝单车呢?这是共享修罗场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个么?
其实押金的金融创新一点都不新,传统领域里面的美容院会员卡,健身房会员卡的预付卡这种套路,这种无息浮存金的风险也是极其显著的,没有监管的预付卡浮存金,如何确保企业不挪为他用,保障用户服务的可持续性?资金的安全性?更何况,共享单车的押金还只是保证金款,不是服务款!
除了押金之外,更可悲的是,那街上无人管理的单车又作何处理?创业失败了,那这些占据公共资源留下的单车,又会是谁来买单?不用怀疑,肯定是政府最后来擦屁股,不过最后擦屁股的,还是咱们纳税人。
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是个创新,切实的改变了用户的生活方式,但是,头顶创业大旗并不是法外之地,线下的预付卡,好说歹说也有个商务部出台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管着,有例可循,但是关于共享经济的押金问题,至今,依然只是管理。
当时市场上就有关于押金、关于共享单车,的种种探讨,但是,总会出现说给创业者一点宽容,给新模式一点理解的说法,但是绥靖政策永远改变不了人性,不管嘴上说什么,身体还是会很真实的。舆论杀不死真正强大的公司,杀不死用户真实的需求。
那些年,BAT在做大的路上,谁没被人骂的狗血淋头?
回想当年,那句“失败了,就当做公益把”赢得多少情怀。
但是,共享经济不比做个游戏,失败了,那巨大的负外部性怎么解决?那消失的押金怎么解决?是的,一边丢弃的单车丢给政府,另一边的几百块押金,出不了人命,闹闹就过去了。貌似,作为创业者,一边拿着风投的钱烧,成功了,出人头地,挂了,有人来擦屁股,真是羡慕。
四、ofo投资人朱啸虎:我不知道共享单车这么烧钱!
朱啸虎:靠钱烧起来的都是伪需求,以后不投烧钱的项目
“好的需求,完全是靠自发、靠口碑产生出病毒式的传播。靠烧钱起来的,基本都是伪需求,我以后不再投烧钱的项目”,一位创业者笑称“他之前投的很多项目都很烧钱”。朱啸虎此前曾在谈及ofo时坦言,“投ofo的时候不知道这么烧钱。”
朱啸虎的感慨可以说道出了目前部分共享单车投资人的心声:烧钱何时是一个头,尽快合并才是王道,这是共享单车投资圈的普遍心态。
虽然ofo和摩拜双双否认,不过作为ofo的投资方,朱啸虎最近的态度越来越鲜明:两家合并才是最好的选择。在大城市共享单车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双方的市场份额差距非常接近,这个时候再去拼价格战、拼资本没有任何意义。
投资人认怂了,但是创业者却不肯服输。
有消息称,以滴滴为首ofo的投资方已经和戴威的创业团队发生了意见分歧,是否是因为和与不合发生了分歧,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投资人坐不住了!
冬天已经来了,随着寒冷天气的到来,踩单车的人会越来越少,共享单车的需求也越来越低,这不止是人的冬天,更是共享单车的严冬。几场大雪过后,又会死掉几家共享单车呢?
这场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终结,这是一场由资本搏杀出来的狂欢,最终也将迎来残酷的结局,有人跑路、有人破产,留下满大街的破铜烂铁,随着时间流逝,连最后的记忆也消融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某天干枯的河床上浮现出一辆生锈的自行车,它的车身上印着依稀可见的二维码,提醒着人们,原来这块土地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天动地的共享单车大战。
END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