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底层逻辑
身边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下载了一个APP共享经济的逻辑,准备试试共享公务机服务。注重隐私的富人们都这样掺乎到共享经济里来了。
共享经济成为热词虽已久矣,但甚多共享经济模式的解读,读来常感芜杂,缺乏思维的简洁纯粹。笔者这里谈三点共享经济模式的底层逻辑。
其一,共享协作是人类发展的“天命”。
人的本质是社会化生存,共享协作是人类进化的“天命”,这既是160年前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定义,也是当下美国学术明星马丁诺瓦克的观点。在诺瓦克的畅销书《超级合作者》中,他旁征博引,用细胞学、遗传学、动物学、数学等多领域的方法和案例说明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真理:只有人才是超级合作者。
诺瓦克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框架中,选择和突变是人不断进化最重要的两种类型,其实还有第三种方式:合作。人因为擅长合作才能在自然界脱颖而出。人人之间应当合作、只能合作、必然合作,合作共享才能有未来。
为什么说移动互联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突变?就在于今天的信息技术将人类群体之间、个体之间的充分协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信息对称、利益共享、价值互惠,把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社会化生存有了一个质的提升,无限接近于习大大所说的“命运共同体”。
所以,合作共享是人的“天命使然”,也可以说,共享经济的发展高度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高度。
其二,共享经济是社会存量资源的价值重塑。
我孩子就读的北京十一学校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沉思良久――当这个时代只需要5%的人从事生活资料的生产就可以养活人类的时候,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在一个物质丰裕的年代共享经济的逻辑,在一个地球不堪重负的时代,我们是追求占有拥有过剩的物质财富,还是物尽其用,充分发掘物质背后的价值效能。其实,这已经不是一个道德命题,而是人类在雾霾中如何寻求出路的一个严峻挑战。
共享经济很大的一个使命就是给高速行驶中的人类社会做必要的“减法”,将过去物质匮乏年代所形成的产权物权边界留下灵活腾挪的空间,将使用权解放出来。在愈来愈丰厚盈余的社会资源中,寻找更智慧、更和谐、更亲近自然的共享生活方式。
当一辆私家车只有5%的使用效率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却拥堵不堪、生态恶化,而理论上,一辆车一天可以满足14个人的出行需求。显然,如何发掘社会过剩存量资源、再造价值是共享经济的必然路径,也是当下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成功逻辑。
所以,这个世界上出现了没有一台车的最大的租车公司,出现了没有一间房屋的最大的房屋租赁公司。
第三,数字空间给共享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活路线图”。
互联网连接一切的结果使得这个世界变成了村落,使得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可能是“清晰的陌生人”。海量数据扑面而来,一个从未有过的、金息互联的信息时代正在重构这个世界格局。不同的、具体的时间空间里的人,成为共时共域性的存在。
在一个一切皆可回溯、一切皆有路径的数字化时代。人与人、物与人、服务与人之间的连接愈来愈高效精准,人类的生活方式进入了一个数字生活空间。大数据的、轨迹化的生活路线图给共享经济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共享经济模式在繁育出多元化合作形态及其细分商业模式之下,会朝着智能化的共享时代大步迈进。
以往,人类的技术进步并不一定会给人带来福祉,但是,在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会让这个共时共域的“人类共在”图景变得更符合预期。未来智能化的发展模式不单纯是效率意义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智能化的背后有着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智慧。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