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是共享经济发展驱动力
1978年,美国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在《社群结构与协同消费》(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共享经济理念。其后,雷切尔·博茨曼和路·罗杰斯在《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思维下的协同消费商业模式》(唐朝文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中,首次系统阐述了这一理念,并把共享经济分为产品服务系统、再分配市场和协同式生活方式。目前,共享经济已经家喻户晓,出行、住宿等领域都活跃着共享经济的身影。相对于成熟的传统经济模式而言,共享经济是一个新兴事物,全球共享经济的真正兴起不过十年,我国的共享经济也是近几年才较为兴盛。到底是什么推动了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呢?对此,学者们给出了种种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交易成本理论、协同消费理论、资源稀缺理论和技术推动论。笔者认为,正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是共享经济最直观的解释。这一理论认为共享经济不仅是成本节约的推动者,更是成本节约的结果。一方面,共享经济中的物尽其用、占而不用的共享法则有利于降低社会生活总成本,具有成本节约的功效。卢现祥认为,共享经济就是“因为交易成本太高而没有产生的一类经济活动……共享经济的本质,在于降低交易成本,使原来不可交易的资源进入可交易的范围……使这些资源变为‘可交易的’,从而产生庞大的共享经济规模”。(《共享经济:交易成本最小化、制度变革与制度供给》,《社会科学战线》2016第9期)。另一方面,共享经济的产生,与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息息相关。杰里米·里夫金认为,“一场新的经济范式正在演变,正在降低边际成本,使之接近于零,这使得许多商品和服务近乎免费,种类也更加多样化,并能够在协同共享上分享”,在成本变得很低时,共享经济也因之获得极大发展。(《零边际成本社会》,赛迪研究院专家组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正是因为交易成本的降低才使得共享经济成为可能,所以交易成本理论在解释共享经济的成因上具有很大优势。可是,交易成本又是如何降低的呢?交易成本降低只是一个现象,并非根本原因。
协同消费理论
协同消费理论认为,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相互分离的,相对于物品的所有权而言,消费者更看重使用权。“用而不占”“我的就是你的”是协同消费的核心思想。金融危机后,人们反思之前盛行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和消费习惯,开始追求更经济实惠的商品和服务,不再一味重视所有权,更倾向于对使用权的享有,协同消费开始兴起。协同消费的兴起使人们更愿意跨越所有权的限制去享用不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协同消费为基础的共享经济就此发展起来。罗素·贝尔克认为,“共享是私人所有权的替代品……在分享中,两个或更多人可以享受拥有物品所带来的利益(或成本)。(分享)指的是将我们的东西分给他人使用的行为和过程,以及接受他人的东西为我所用的行为和过程。”(Why Not Share Rather Than Own,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2007)
协同消费论虽然从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转变上说明了共享经济的部分成因,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释共享经济大发展的原因。其中存在着两个问题:1.共享经济除了在消费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大量存在和涌现。2.协同消费的概念和实践在共享经济出现之前便已存在,为何近年来共享经济才开始高速发展?
资源稀缺理论
资源稀缺理论认为,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而人类的需求却是无限的,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就成为必然选择。人们必须寻求更高效利用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共享经济正好满足了人们对资源高效利用的需求。共享经济的典型特征就是通过资源的共享和重复使用,使闲置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共享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得到迅速发展。Nissen在《共享经济何以持续?》中指出,共享经济造成消费者行为转变为共享型,从而降低不必要的资源需求,并最终解决环境问题。共享经济在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共享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也就成为必然。
资源稀缺论和协同消费论有着一定相似性,都从节约资源的角度来解释共享经济。然而,资源稀缺与资源浪费一直存在,为何共享经济最近才发展起来呢?这说明,资源稀缺并不是共享经济兴起的真正原因。
技术推动论
技术推动论认为共享经济的出现和繁荣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的。共享经济出现之前,类似共享经济的现象早已存在,如早期租赁经济、二手交易市场等,但这些都只是发生在有限的范围内,难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对此,刘根荣认为,“传统社会里,由于信息沟通困难,供求匹配的即时信息难以传递,以致陌生人之间共享成本太高,共享只能是一种偶发现象……由互联网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的信息中介平台可以极大地减少信息沟通的成本,以更高效率实现供需双方的匹配,而且随着这样的信息中介平台的规模的扩大,很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刘根荣:《共享经济:传统经济模式的颠覆者》,《经济学家》2017年第5期)雷切尔·博茨曼和路·罗杰斯在《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思维下的协同消费商业模式》一书中也指出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学,“技术重新创造了传统的信任形式”,“这种分享和协同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模来呈现的,能催生出一种独特的分享文化,以及‘我的就是你的’的全新经济模式”。技术的变化使得原本不可能的交易变为可能、低效交易开始变得高效,共享经济从而可以规模化发展。从技术推动上解释共享经济的大发展,具有合理性。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提到的技术只是移动互联网信息等与共享经济发展相关的技术。
以上理论都有一定合理性,看似都能作为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解释。但除了技术推动论以外,其他理论似乎并未探究到这一经济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究其本质,共享经济的真正驱动因素是技术,正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才成就了共享经济的春天。
首先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学,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交易成本降低之源。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交易成本的降低,让一些无法交易、交易范围小的资源进入大规模交易领域,才促使共享经济繁荣起来。然而,交易成本又是如何降低的呢?答案正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网络平台不仅能将供需双方集聚起来,使得各种闲置资源得到整合和流动,更关键的是能在二者之间建立快速的信息匹配和信用反馈机制,使得交易极为便利。没有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就没有交易成本的降低。因此,技术才是共享经济蓬勃发展之源。
其次,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保证了协同消费的大规模兴起。在移动互联网交易平台出现之前,协同消费行为已经存在,但都是小范围、小规模、相对零散的交易行为。在信息不通畅、交易成本高的情况下,难以大规模发展。正是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兴起,扩大了交易范围,降低了交易成本,才使得协同消费行为得以大规模发展。
再次,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资源的更有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对资源有效利用的需求一直存在,最常见的途径是通过各种制造技术、服务技术的进步,使得能用更少的资源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以更便宜的价格提供更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资源的稀缺并不必然导致共享经济的发展,只有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为闲置资源的大规模利用提供可能时,共享经济才开始迅速发展。
可见,交易成本理论、协同消费理论和资源稀缺理论虽然都能对共享经济的发展进行解释,但是,其本质的驱动力都在于技术的发展。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才使得闲置资源的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促使和保证了协同消费兴起和发展,并且为资源的更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才是共享经济最根本的驱动因素,是共享经济发展之源。
(杨玉秀 天津社会科学院产业发展研究所)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