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推动供给侧改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伴随信息技术及其创新应用进入迸发期,分享经济快速成长,分享经济的爆发增长期恰逢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下的消费升级大背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分享经济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分享经济所提供的新的消费形态也助力我国消费者消费的转型升级。虽然分享经济已走入我们的日常消费生活,但是大部分消费者对它依然保持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新概念,若想进一步探究分享经济与消费升级的内在关系,首先要对分享经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分享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教授马丁·威茨曼提出的旨在调整企业内部劳资权益关系的分享经济理论。威茨曼认为,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并非由宏观政策所导致,而是由当时不合理的工资制度造成的,因此,威茨曼认为能替代现有工资制度的经济模式就是分享经济,即基于共享的角度,工资分配制度可以将工人工资水平与企业的内在利润相联系,当企业盈利时工人的收入增加,当企业亏损时工资水平自动下降,免去了需要裁员造成的恐慌和压力。可见,威茨曼分享经济理论侧重于微观分配视角。如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资源分享”或“协同消费”视角下的“分享经济”已经超过威茨曼原来定义的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内涵:
分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支付、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创新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分享经济成为可能。
分享经济是连接供需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面对资源短缺与闲置浪费共存的难题,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能够迅速整合各类分散的闲置资源,准确发现多样化需求,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并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分享经济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工业社会强调生产和收益最大化,崇尚资源与财富占有;信息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崇尚最佳体验与物尽其用。分享经济集中体现了新的消费观和发展观。
中国发展分享经济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转型发展需求迫切。分享经济给中国带来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对于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以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改革、建设网络强国、构建信息时代国家新优势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发展分享经济对中国的转型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特殊意义。
发展分享经济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分享经济本身就是新技术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新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创新的内在要求。分享经济通过消除信息障碍、降低进入门槛、重构信任关系、促进人际交流,促进了资源要素流动和供需高效匹配,有助于实现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分享经济的核心就是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是绿色发展的最佳体现。分享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利用互联网,而互联网的特性就是开放共享,所以许多分享型企业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全球化路子。分享经济具有典型的“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特征,为落后地区、低收入人群创造了更多的参与经济活动、共享发展成果的机会。
发展分享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从供给的角度讲,分享经济能够调动全社会最优质的资
源参与整个生产过程,加速促进生产制造的网络化、智能化。从需求的角度看,分享经济能够让用户参与到生产过程,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说,分享经济就是制造业从工业3.0向工业4.0升级的重要体现。此外,当前定制化农业、体验化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业O2O等农业发展新模式中都带有分享经济的基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分享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实现与应用。分享经济进入农业领域将有助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提高土地、水利设施、农机设备等利用效率,帮助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
分享经济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双创”、“四众”的最佳试验场。现阶段,分享经济最能体现信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的要求。分享经济的发展孕育了一大批极具发展潜力的平台型企业,成为激发创新创业的驱动力量。“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分享经济的重要体现。
分享经济是构建信息时代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先导力量。在信息革命引发的世界经济版图重构过程中,分享经济的发展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中国发展分享经济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有利条件,起步很快,势头良好,在多数领域开始形成与先行国家同台竞争、同步领跑的局面,未来在更多的领域存在领先发展的巨大潜力。
分享经济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分享实践发展加快,监管体系亟待重构
当前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社会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工业经济和工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强调集权、层级管理、区域与条块分割等管理方式,注重事前审批和准入。基于网络的分享经济具有典型的网络化、跨区域、跨行业等特征,快速发展的实践使得许多制度变得越来越不适应。
当前许多新业态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如股权众筹在我国还处于法律与监管的模糊地带。有些创新实践则面临不合理的制度要求,如从事互联网教育的企业被要求配置线下教学用地,否则不予审批;一些地区要求从事网络出行服务的专车需要具有运营资格,等等。如按现有法律和制度要求,多数分享经济模式都有“违法”嫌疑,面临随时都可能被叫停的灭顶之灾。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分享经济的发展对现有的政策、制度、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在倒逼监管部门研究、制定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与手段。
创新引发利益调整,统筹协调难度加大
分享经济发展大大降低了诸多行业的进入门槛,分享型企业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创造无限供给的能力、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共享经济 供给侧,使传统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在具有排他性的垄断市场,分享型企业的进入及其快速扩张的发展态势冲击着原有的商业逻辑和经济秩序,直接引发了社会财富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既得利益者的质疑和阻挠。分享经济可能引发深层次的社会分工与组织变革,涉及的领域之广、人员之多前所未有,协调难度明显加大。
产业发展尚不成熟,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分享经济模式下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方通常是大量不确定的个人或组织,尤其是当前诸多领域的分享经济都处于探索阶段和发展初期,其服务和产品的安全性、标准化、质量保障体系、用户数据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和隐患。多数企业并未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同质化竞争普遍,多数领域仍处于乱战状态。多数领域的分享经济模式尚未取得合法性,无法纳入正常监管体系,导致不公平竞争、税收、劳资关系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容易被不良商人钻空子。
观念认识不到位,原有法规不适应迄今为止,人们对于分享经济的理解还只是实证分析和现象观察,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比如,分享经济发展的社会财富效应、对社会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相关宏观制度设计等,既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也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现有很多法规是在多年以前制定的,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有很多细则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实践发展,既不能鼓励创新,甚至阻碍了创新,也无法继续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这些法规既不能解决行业准入门槛、从业人员社保、税收监管、信息安全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等共性问题,也无法解决行业差异化带来的具体问题,如在房屋分享领域会遇到卫生、消防缺乏统一标准问题,在WiFi分享领域会遇到网络注册实名制问题,在送餐行业会遇到服务标准化和员工培训问题,在家政服务行业会遇到特殊的劳务关系及劳动保护问题等。
分享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分享经济是信息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分享经济加速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并将成为人类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重要推动力。未来几年,分享经济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内涵持续深化,外延不断扩大
随着分享经济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渗透,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并走向成熟共享经济 供给侧,其内涵和外延都将发生显著变化,其影响也将从提升经济效率拓展到推动社会转型。
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快速扩大,分享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显著上升。人类可以通过分享来共同面对和努力解决贫困、经济衰退乃至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目前分享经济主要活跃在交通、住房、教育、医疗、家政、金融等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服务业领域,未来将迅速渗透到基础设施、能源、农业、制造业等更多生产性领域。
创新实践会引发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需要持续跟进研究。分享经济可能会引发经济学范式与理论体系的重构。人们已经发现现有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和方法已不能准确反映分享经济对增长与就业的影响。在政策调整、信息安全保障、监管体系建设、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制定等方面都有许多问题。对中国而言,跟进研究和借鉴欧美等先行国家的有益经验也非常重要。
竞争日趋激烈,少数企业胜出
由于市场潜力大、进入门槛低,目前尚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未来几年分享经济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网络经济具有赢家通吃的特点,部分发展较快的领域将有少数企业独占鳌头。未来几年在中国出现若干家巨无霸平台型企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分享型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应该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依靠价值创造来获取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加强自我监督,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因为当前存在制度缺失或管理的灰色地带就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更不能以侥幸心理利用制度漏洞获取不正当收益。从国外经验看,加强自我监管不仅有助于企业获得公众信任和塑造品牌,对于政府完善相关制度进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如美国的eBay公司,在国家缺乏在线交易市场监管法规的情况下,自己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很多都成为后来国家制定正式法规制度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传统企业转型,积极拥抱分享
传统企业面对分享经济发展浪潮,大致有三种表现:漠视观望、不知所措、积极参与。企业应该认识到分享经济会给自身带来一定的冲击与挑战,但更多的还是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采取不同策略适应并积极参与分享经济,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一些企业正通过与创新企业合作创造新的价值。如在办公空间分享领域,万豪集团(Mariott)、微软等与LiquidSpace公司开展合作,将其视为一个新销售渠道或办公室预订手段。喜达屋(Starwood)酒店集团也与DesksNearMe公司开展了类似合作。在零售领域,美国最大的有机食品
超市全食超市(WholeFoods)与共享物流配送公司Instacart在全美15个城市进行合作,提供1小时到达的配送服务,客户平均采购量迅速上升到之前的2.5倍,每周销售金额增加了150万美元。
有条件的企业正在积极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正在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网络化、柔性化制造模式和服务化转型。宝马、奔驰、奥迪等汽车巨头引入分享经济模式,在以租代售、停车共享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海尔集团提出了“人人创客”的转型战略,努力推动海尔从制造产品向制造创客转型,以满足当前需求个性化、生产分散化的市场新动向和消费者新需求。徐工集团成立了为道路工程机械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平台——徐工“路之家”工程机械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工程机械融合发展。也许用不了多久,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分享经济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