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共享经济以缓解社会主要矛盾
刘卫常
及时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我国社会制度发展成熟的标志。在主要矛盾转化以后,着力化解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我们当前必须准确抉择的关键。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应该分出轻重缓急做出行为选择和制度安排。当前,在众多可选择的途径中,着力发展共享经济是有效切中目标的选择。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决定社会发展目标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联系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认识到当时社会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党的八大明确提出: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但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重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重要性,之后又强调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为中心。特别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判断,使一些方针、政策偏离了国家的发展要求,最终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共享经济课题, 及时拨乱反正、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准确地提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邓小平同志强调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关键时期明确了社会主要矛盾,就确立了中国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主要矛盾确立之后,国家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做出详尽、全面的规划,并根据实际发展做出适时的调整,始终为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在奋斗。2010年我国GDP超越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个国家的物质文化丰富了以后,人民的需要提升并有了质的变化,幸福不再是满足于物质财富占有的多少,而在于享用物质财富的水平和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肯定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对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的发展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家发展方向的战略指引。
党中央保持了时代的先进性, 及时观察到我国深化改革的进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群众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地位,以人民为中心, 把人民需求的满足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广大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要求我们党持续以人民需要为根本目标,围绕目标制定相关的战略决策,尽最大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实现发展目标的切入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也就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转化。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前,人民群众在数量上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厚,生产绝对落后的供给不能满足人民基本生活的需求;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人民转而从质量上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美好,新时代的社会供给结构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前与转化后,“两者具有抽象的一致性和共同点,即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但是,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以后,供给不足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内涵,就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之后,许多学者解读了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内涵,认为供给侧方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我国存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高与收入低之间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落后地区、农村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行业之间依然在发展速度、程度、质量上存在失衡。并且归纳认为,“在当前诸多发展不平衡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对于上述解读可以作一个设想,既然发展平衡的最大问题是贫富差距,如果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完全均等了,那么社会主要矛盾就解决了。将此类发展不平衡作为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应属于误读,势必会造成误导的结局: 现阶段将缩小发展差距作为奋斗的主要目标。
社会发展的各种差距确实客观存在,并且仍然严重。但是,社会发展中存在某方面的问题,不能用来替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须看到,上述列举的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而社会主要矛盾是阶段性的冲突。而且,经济发展中的此类不平衡,并不能影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这些事实和现象,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之前更加严重。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从八十年代初缩小城乡剪刀差开始,到现在的精准扶贫与产业调整等,已从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努力化解卓有成效的问题,不可能提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只要承认过去几十年差距缩小的事实以及仍将长期存在的可能,就该寻找社会主要矛盾中关于“发展不平衡”的实质内涵,才能确立发展目标。
从社会总体上来分析,不平衡发展是相对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而言的,即生产方面的社会供给侧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侧之间的不平衡。突出供与需之间的不平衡,不仅显示社会发展取得成就以后又出现新的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据需求而能准确判断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根据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供给侧方面主要是结构存在问题,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高供给的适应性、灵活性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供给主要是指生产环节, 需求是指产品生产出来的去向, 也就是一般的消费。核心问题是供给和需求保持平衡,即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在经济增长中,虽然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存在互为条件的时候,有供给无需求,政府政策是刺激消费、扩大总需求, 但整体上总是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而导致发展不平衡。我国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在于供给侧不能满足需求侧的失衡问题。我国当前的供给体系缺乏高效率、高质量的产品,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不能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根据人民在需求上的升级趋势,创造新型消费、打造发展新动力的能力不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在社会主要矛盾中,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不平衡发展,改革供给侧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还要进一步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要问题,即影响和制约不平衡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的产品供给过剩的同时出现供给不足。相对于需求而言,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是一致的。低端产品积压与滞销的现象严重,高端产品的质量与数量明显供应不足。中国游客争相到国外购买高端物品,导致购买力外流。这说明人民需求转化以后共享经济课题, 生产的物品不能充分满足人民需求的转化。由此看出,主要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充分,主要是在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方面,包括要素利用不充分、产业创新不充分和形态不充分等。不充分的社会发展,制约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满足人民需求的关键是充分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才是硬道理。
人民需求变化的步伐较快,生产供给创新不足时则跟不上需求的步伐。进入新时代,需求层次提升的步伐更加快了产品生产的创新。当生产出来的产品滞后于人民需求的层次时,跟不上需求步伐的产品加速积压,则供给过剩现象更加严重。在人民需求快速发生变化以后,既存在供给过剩现象, 又没有适合于消费的产品选择。从宏观表现来看,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不充分。当务之急是解决大量过剩与积压问题,大量投资不断形成新的产能,结果新的产能却赶不上需求的日益变化。“我国存在的主要结构性问题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和中高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政府产业政策行政化,加剧了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现象。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甚至代替市场选择重点行业,政府选择技术发展方向,包括市场准入、供地审批、贷款的行政核准等手段, 使供给更加滞后于需求。
在资源利用上,闲置与浪费现象严重,同样彰显发展不充分。主要是供给方式或制度安排的滞后性,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比如, 城市房地产空置率高、农村大量耕地荒芜、农民工进城后的住宅常年上锁、地上尤其是地下空间没有开发、生态环境不当利用等。资源闲置导致资源更加稀缺,必然导致供给不足。农民种地的成本高而收益少,权衡机会成本后选择进城打工,留下老人、儿童在农村坚守。耕地本来就少,还要闲置一部分, 不得不向国外进口大豆、小麦以及其他农产品来弥补供给。农民工进城后,子女在城市就近入学, 农村的住宅不准买卖、抵押而只能闲置。资源闲置与产品过剩, 两者均属于利用不足而导致发展不充分。但资源闲置比产品过剩的后果更严重,因为资源闲置等于停滞了发展。
发展共享经济以实现充分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满足需求为目标,通过改革经济结构、变革经济运行方式等手段来提升要素的利用效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的发展难题。其中的“共享” 方式, 是提高要素利用效率的重要经济运行方式。创新、协调、开放等,都可以纳入“共享”的内容,共享需要开放,更需要创新。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业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将发展共享经济列入增长新动能。当我们把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来,在转让使用权的时候就产生了共享经济理念。那么, 共享是指使用而不是拥有,所有权拥有者与使用者按一定合约共同分享权利剩余,这是共享经济主张中的内核。“ 共享经济所要解决的这些问题都具有供给侧的性质,因而,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分析共享经济是切合实际的”。
共享经济出现以后,资源的所有权与利用权分离,所有权者将一定的利用权置于公共领域,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合作社、中介组织等让渡公共领域里的权利;社会上一些最善于利用的能人或最需要利用的使用者,通过独立意思表示的合约利用属于他人所有权的资源并获得收益。所有者可以将闲置资源、过剩产能、个人技能等通过平台与他人分享,他人并不需要获得所有权。一种利用平台广泛分享的陌生人经济,拥有者与利用者各方都能从分享中获益。每人买一台私家车,开的时间少闲置的时间多,如果使用网约汽车,既方便又节约购买所有权的成本;迅速发展的共享单车,既方便民众出行又是绿色出行。农村承包经营土地,过于分散,单个经营成本高;在承包权不变的条件下将土地经营权让渡给种田能手,集约成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便能减少经营成本并获取规模效益。
共享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以分享过剩、闲置资源为基础。“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了对闲置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利用”。共享经济下利用过剩与闲置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共享企业并不拥有资源,将市场过剩、闲置资源整合到自身企业的资源体系中。传统企业关注资源的拥有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以资源的获取和拥有为中心;共享经济企业的成长, 以利用资源为中心,并不关心资源的拥有,自身可以并不拥有资源, 去利用不属于自己的过剩、闲置资源创造价值。依靠信息技术为平台发展共享经济,在于通过分享而转化未能充分利用的资源要素,能够促进要素资源重组、流动和升值,提高生产要素、生活资料、生产设施的利用效率, 减少资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使我国经济增添发展的新动能。共享经济时代,过剩产能、闲置资源可演变成一种更加廉价、便捷的原材料,因为盘活过剩产能、闲置资源的成本远低于购买新的原材料。共享经济,能够有力地促进过剩产能化解、有效地利用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充分发展。发展共享经济,使供给方和需求方都能从中得到满足。
结语
转化后的社会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发展共享经济, 社会三大主题几乎同时浮出。似乎是偶然巧合, 但其实是必然关系,三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少了其中任何一个主题都不能正常运转。满足人民的需求是根本目标,人民需求增长的步伐快于供给而导致两者不平衡, 让供给追赶需求的基本手段是不停地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根据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原因, 确立供给侧的改革方向。当前, 影响平衡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充分。资源过剩与闲置利用不充分必然是发展不充分, 充分利用才能充分发展。发展共享经济,结合“绿色、协调、创新”方式,还可以创造供给以引领需求。发展是永恒的,充分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共享经济是当务之急。(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湖南娄底市委党校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