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是公益也是商业
从滴滴出行到共享单车,近几年共享经济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4万亿的市场份额,已然成为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在近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企业社会责任倡议书发布暨商业文明与社会责任主题论坛及成果展览开幕系列活动”上,不少商界精英就企业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公益应怎么进行市场化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公益和慈善的市场化是出路之一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作了题为“公益向右,商业向左”的精彩演讲。在他看来社会企业就是“一门讲良知的生意经”,他认为,融合了公益与商业,以创新的方法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共享经济与公益,已成世界潮流,有效公益自左向右,良知商业自右向左,交汇中间地带而成社会创新热土,最后殊途同归,社会企业兼具公益的使命诉求和商业的财务可持续双重目标。
免费午餐项目、e农计划的发起人邓飞
“公益投资这么多钱解决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怎么办?应该用商业的手段来做公益”,徐永光如是说,他表示,分享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有4万亿的份额,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到2020年将占到GDP的10%,可见商业公益化的潮流已经浩浩荡荡,但公益市场化的发展还非常迟缓,“我们还有很多人在辛辛苦苦的办坏事,情怀满满的浪费钱。”他提出慈善不能做搬运工,慈善的每一分钱都要有效利用,而公益和慈善的商业化市场化就是很好的出路,“这样的商业做的越大给人民带来的福祉越大,赚钱越多人民越有福,所以我们要把这样的商业做大。”
解决社会问题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在场的多位嘉宾都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陈杰平表示,面对众多的社会问题,商业就是最好的慈善;徐永光也表示,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里面都有商机;社会企业e农春天创始人邓飞提到了自己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帮助农产出村的同时企业也赚得可观利润。邓飞还表示,企业不应该一味追逐自身利益,“企业应该是一个多方共益,方方面面的利益相关方都可以得到照顾,义利兼得,我们的商业才可持续。政府、商业和社会三方合作共享经济与公益,相互帮助,彼此制衡,共同创造,我们才能解决社会问题,才能解决我们共同的危机。”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
会上嘉宾还提到,企业在做公益、服务社会时也应看到将要面临的一些问题。“全世界商界精英进入公益的都会带来一些创新的理念和模式让公益转型做大,恰恰在中国商界精英进入了公益马上会受到绑架”,徐永光如是说,他提出,企业家在进入公益领域时可能会遇到道德绑架的问题,建议企业家直接将公益模式培育出市场,切实解决社会问题。
谈到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公益性较强的企业在发展一段时间后都遇到困境,邓飞则告诫企业不能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创造更大的问题,“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创业公司它在解决一个问题,同时它制造更大的问题。一个好的商业不只是在追逐利益,也不仅仅是服务股东,它不能够制造新的问题。”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